细节感人!蔡康永这个人很难懂 但他对小S的爱是真的很好懂
蔡康永与何炅、高晓松又有不同。他是电影科班出身,离开多年再重拾旧业,本身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另一方面,他拍电影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就算关系再铁,何炅拍《栀子花开》没有找谢娜来主演,高晓松拍《那时花开》也没有拉上老狼,只有蔡康永写《“吃吃的爱”》,偏偏选择了小S的人生为蓝本。
1.
如果把蔡康永自己的人生拍成电影,可能会比《“吃吃”的爱》要精彩百倍,深刻百倍。
他原本有着相当显赫的家世,祖父经营自来水公司,父亲蔡天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第一届,还开了一家轮船公司。吴宇森电影里那艘太平轮,就是他家的。
父亲50岁的时候有了蔡康永。那时候家族荣光不再,一家人从上海搬去了台北,他就成了没落的贵公子。虽与曹雪芹有着相近的身世,可蔡康永最讨厌的小说就是《红楼梦》,“被一群最啰嗦的家人,做最持久的纠缠不清。——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红楼梦,红楼超级大恶梦。”
他不喜欢贾宝玉,反而更喜欢杨过跟韦小宝。“出生的家庭尽管不能任你挑拣,人生却依然是你的,请务必善加挥霍。”
蔡康永的人生还来不及挥霍,就已是一连串的失去,出生前太平轮就沉了,大学时期母亲过世,40岁不到父亲也走了。好在面对人生无常,他早学会了举重若轻。
小时候的他会笑嘻嘻地问爸爸,“爸,如果太平轮没有沉的话,我有时候就可以坐在轮船上,看着海吃早餐了,对不对?”爸爸也会笑嘻嘻地回答他,“对啊”。
对待采访者,他也总有一种冷眼旁观的隔离感。他说,这与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父亲总会念叨台北的京剧永远不及上海的精彩,台北的美女永远没有上海的漂亮,就连黄鱼也总不如西湖的好。
蔡康永好似生下来就过着父亲的二手生活,这让他很泄气,“父亲从小就跟我灌输一种观念,就是我已经错过所有好事情,后来渐渐觉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什么好在意的。”
比起说话之道,蔡康永更擅长告别这件事。
收掉《康熙来了》,是他的决定。虽然最后一集他也哭得稀里哗啦,但还是很体面地跟观众做了一个道别,在康熙的聚光灯还未熄灭前,留下一个潇洒而去的背影。
他主持过好友罗曼菲(著名舞蹈家)的葬礼。后来在奇葩说讲起这件事,他也是泪眼朦胧。那一场葬礼就像一个大Party,大家都穿着彩色衣服聊天谈笑,最后屏幕上映出罗曼菲在台上谢幕的画面,真是一场完美的告别。
康永总结说,“我们练习告别,是练习这件事情,而不是一直留对方,因为留不住。”
2.
最漫长的告别,莫过于死亡。蔡康永很早就开始琢磨起这件事。刚入电视圈,他就因为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书《完全自杀手册》与所有的人吵架。学者担心这本书会诱导自杀,但蔡康永觉得死亡本来是生命的一部分。
书中有一句话很打动了他:好的人生包括活着的时候,也包括死亡那一刻。
也许是因为把告别练得太娴熟,把死亡想得太通透,蔡康永反而活得很轻快,好友陈文茜说他把人生过得轻于鸿毛,“我觉得康永有一种能力,第一个是体谅别人,第二是自我很小,第三是必要的时候可以蹲下来,不会抱怨。”
他看过很多晦涩深奥的书,写出来的道理永远浅显易懂。“自己的鼻孔自己挖”,“人生踏错几步就当跳支舞”,蔡康永给年轻人熬的鸡汤里,总存有一种清醒的乐观。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蔡康永真是太明白这句话。所以他对每个人都是谦谦有礼而又保持距离,小S都说他周围有一道透明的膜。从这道膜里,透出来聪明,透出来世故,还透出来一圈朦朦胧胧的温柔。
主持金马奖的时候,事先知道开奖结果的蔡康永,仔细研究了每个明星的座次表。开场的时候,他绕来绕去地介绍那些入围但没获奖的嘉宾,因为怕他们干坐一晚上而没有一个镜头。后来彭于晏很高兴地告诉他,虽然没拿奖,但当晚妈妈有在电视机前看到他。
他不喜欢办收视庆功宴,也不准在节目后台过生日,结果《奇葩说》违背意愿,硬给他过了一个生日,他还是在现场哭得稀里哗啦的,许下的生日愿望结果也是为了马东。
虽然从不留恋过去也很少追悔旧时光,蔡康永的冰箱里却保存着许多过期物品一直难以断舍离,2017年的冰箱甚至有1999年就过期的东西,堪比出土文物。
3.
小S怀孕的时候,蔡康永写了一本书叫《有一天啊,宝宝……》。书里全是温柔的叮咛。谁都可以说出这些平实的话,只有蔡康永会把这些絮语都珍藏着记下来,攒成了集子。
在各种不同综艺节目里切换的蔡康永,总是表现得太聪明太疏离,让人感觉复杂与难懂。他拍出来的电影却是出人意料的简单,名字就剧透一切,无非是吃跟爱。康永没有把这两件事拍得很文艺很高级,可他拍出了一个最美的小S,处处都是爱的滤镜,甚至美过了林志玲。
蔡康永自己也说,这部电影就是康永写给小S的情书。
“ S,你会在这个故事里,展示出你从来没有展示过的那些坚强跟那些脆弱。你要和我一起、吹一阵微风,吹走活着的疲倦。让恢复精神的人,日后想起这个故事和这个主角时,也会微笑。。
而这就是我找到的、爱你的方式。”
这样的爱,更甚于爱情。《姐姐好饿》的访谈里,小S只有面对两个人的时候会大哭,一个是大S,一个就是蔡康永。
对康永来说,这样的爱也成全了自己。
曾经被问到喜欢的人应有什么样的特质,蔡康永的答案是“对生命的放松。”《康熙来了》的康时时都要控场,注意分寸,开了过火玩笑事后还要督促制片剪掉。只有熙,可以肆无忌惮地怼来宾,吃来宾豆腐。这样自由撒野的小S,也是蔡康永内心那部分任性自我的写照吧。
不轻易哭的蔡康永,在看《千与千寻》里白龙鳞片剥落的那一刻,总会落泪。他说,“寻找到自己,跟向别人终于证明了自己,是我的哭点。”
S曾经是康永的一部分,他也借由《康熙来了》,向过世的父母,向无常的人生,证明了坚强而有用的自己。《“吃吃”的爱》里有一场死亡,一场葬礼,一场告别。蔡康永仿佛透过电影,跟小S说了再见,跟康熙的朋友们说了再见,也跟那个过去的自己说了再见。
“人可以死而复生,是透过另外一个你继续活下去,所以一段关系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段关系的开始。”走下去不回头,这是康永哥留给康与熙最大的温柔。
以下是彩蛋时间
这次好戏君有幸在电影路演见到了蔡康永,可以一对一的聊天。虽然时间很赶,但康永哥的回答依然非常精彩,摘去部分采访实录,以飨康熙同好
好戏君与康永哥的Q&A(含有少量剧透)
好戏君:2014年就看到《“吃吃”的爱》筹拍的消息,为什么隔了这么久电影才上映?
蔡康永:当初做的第一个剧本其实是讲一个酗酒的女明星丧失味觉之后必须要戒酒的故事,那时候就觉得我心中看到的小S有点喝太多,想借由一个故事来唤醒她。
筹备了很长一段时间,道具什么都做了,场景也都做了,过一个月就要开拍的时候的呢,小S骑脚踏车竟然摔得很严重,把牙齿摔坏了,牙医就说如果你们要拍特写是不可以的,要等六个月,剧组就停了,放弃了做好的布景跟道具。
多出来六个月,我就在想,葡萄酒也许对观众有点陌生,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品酒。所以后来我就改成了面,一碗面,花生酱拌面,成为了姐妹俩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证据。
好戏君:所以这也是《“吃吃”的爱》这个名字的由来?
蔡康永:是,人到底活着,是透过吃来感觉到存在的幸福,还是透过爱?透过爱好像很辛苦,透过吃会比较方便一点。
好戏君:您是UCLA编导硕士毕业,也做过《方世玉》这样电影的编剧,处女作为什么选择了“吃吃的爱”这样的简单主题?
蔡康永:电影公司找我拍戏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已经不是我学电影那个时候了不起的殿堂级的东西,它就是一个俯首可得,跟视频还有剧集一起竞争别人眼球的一个成品而已。所以我在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抱着因缘际会的心情,有电影公司找我,我又把康熙停了,我欠了康熙观众的一点东西,我要跟S很用心地还给大家,这是在家里看电视看不到的东西。
为了要让S全副武装地来演这个片子,我也希望整个卡司看起来是认真的卡司,找来了金世佳、李子峰、林志玲,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要让S感觉到她是参加一个电影演出,而不是节目录制。
好戏君:是当主持人更困难还是当导演更困难?
蔡康永:导演困难得多,我学完电影之后,没有继续走拍电影这条路,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幸运。人如果20年的时间要拿来跟电影搏斗的话,换来的大概是,运气好的话七八部电影(如果持续不断的工作,一切都顺利进行),可是七八部电影在我的经验中应该会发生七八十种不同的灾难出来,对导演的折磨也是七八十种。所以很多导演都会散发出一股心力交瘁的气氛,即使他当天睡饱了,导演坐在我旁边的时候依然会感觉他好累。导演每一秒都在想,要不就是在想这部,要不就是在想下一部,每一部电影都给他带来无穷的问题。
所以虽然做导演很过瘾,我也非常感激电影史上的这么多大导演费劲心力拍了这么多很棒的电影,可是我自己觉得,做主持也带给我好多快乐,带给看的人好多快乐,这也很值得。
好戏君:你选择去电视圈,似乎也跟性格有关系?记得马东在节目里就说你其实挺懒的。
蔡康永:这次拍电影马东一直在旁边看好戏(笑)。为了拍电影,我录完奇葩说又马上要赶飞机去乌鲁木齐参加一个电影聚会,马东听到就冷笑一声说,蔡康永你也有今天,然后我就完全无话可回。
好戏君:电影最后有一个平行世界反转的设定,虽然上官娣娣死了,可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她成为了更有活力的许春梅。我会联想到康熙,虽然节目结束了,但康跟熙在其他的平台有了新的开始。
蔡康永:对,这也是我希望被读到的最大愿望。这是一个死而复生的故事。人都会死,人都可以死而复生,是透过另外一个你继续活下去,所以一段关系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段关系的开始。康熙来了的结束呢,放走了康跟熙,他们去做更难的事情,然后会向自己证明,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