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仅剩5天伦敦遭连环恐袭,选情结果或扑朔迷离(组图)
当地时间6月3日22:08(北京时间6月4日5:08),英国武装警察和救护单位接报,位于伦敦的伦敦桥附近,一辆汽车冲撞行人。另外,根据英国警方消息,除了伦敦桥的汽车撞人事件,伦敦桥附近的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以及沃克斯豪尔(VAUXHALL)地区也相继报告了伤人事件。
伦敦一晚发生两起恐袭
警方确认,将伦敦桥和博罗市场的袭击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不过,警方也表示,第三起发生在沃克斯豪尔的袭击事件与前两起恐袭无关。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警方表示,在此次发生在伦敦的一系列袭击事件中,至少有2人死亡,2名袭击者被击毙,超过20人受伤。不过据伦敦救护部门表示,已经将30位伤者带往了5家医院。警方相信,嫌犯人数将不超过3人,他们已经锁定了剩下的1嫌犯。
据英国媒体援引目击者的话说,伦敦桥的事发现场还发生了捅人事件,多人受伤。有目击者称,事发时货车正在以约80千米的时速行驶着,冲上了桥上的行人道,并撞向行人。目前警方表示正在搜寻三名与这一事件相关的疑犯。
伦敦大都会警察表示,动用了多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伦敦交警表示,将通宵封锁伦敦桥的所有交通。伦敦桥火车站在警方调查期间也将暂时关闭。相关事件发生后,警方要求附近的民众进行了撤离。
各方表态
正在积极准备大选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袭击事件发生后紧急回到了位于伦敦的首相府。她发表声明称,综合警方和安全部门的报告,政府正按潜在恐怖袭击来调查这一事件。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表示,袭击是对伦敦人民及游客的一次蓄意且懦弱的行为。他对于这种野蛮且毫无理由的行径进行强烈的谴责。不过他也表示,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的领袖科尔宾(Jeremy Corbyn)表示,此次袭击是野蛮且令人震惊的。
另外,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在推特上表示,法国将和英国坚定的站在一起,支持英国。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和特雷莎·梅通了电话。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将会为调查提供全力支持。
欧洲地域形势不容乐观
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不止在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也是恐袭频发。汇通网整理的最近一年来欧洲恐袭事件有如下几件:
2016年7月14日: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发生卡车冲撞人群的袭击事件,造成至少84人死亡,202人受伤。
2016年7月22日傍晚: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一家购物中心发生枪击案,一名拥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18岁男子枪杀9人、打伤30余人后,饮弹自杀。
2016年7月24日夜:德国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发生一起爆炸事件,造成爆炸制造者本人死亡,另有12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2016年7月26日中午:在柏林市西南施泰格利茨区一所医院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2人死亡。
2016年8月15日凌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发生一起持械伤人事件,造成1人受伤。有目击者说,4人使用斧头等凶器围攻另外一人,被围攻的人腿部受伤并驾车逃离,行凶者向其开枪,并未击中。
2016年12月17日:土耳其开塞利市,一辆巴士在埃尔吉耶斯大学大门前的Talas大道上发生爆炸,据土耳其安全部门消息,车上全是士兵,至少13人死亡,48人受伤。
2016年12月19日晚:一辆货车冲进柏林西部城区繁华地带一个圣诞市场的人行道,造成1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次日,德国政府认定这起事件为恐怖袭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这起事件负责。
2016年12月19日:一名枪手潜入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市中心一座清真寺内,并随机向正在进行祈祷的人群开枪,造成至少3人受伤。
2017年3月22日: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伤,死者中包括袭击者本人。
2017年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爆炸事件。包括袭击者在内的十余人死亡,近50人受伤。与“基地”组织疑似有关联的团体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
2017年4月7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市中心发生货车撞向人群的恐怖袭击,造成至少4人死亡,15人受伤。
2017年4月20日:法国巴黎最为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遭袭击,导致警察一死两伤,袭击者被击毙,“伊斯兰国”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2017年5月22日:美国女歌手亚丽安娜·格兰迪在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举办演唱会时,一名恐怖分子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2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距离大选仅有5天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曾在4月18日突然宣布,将于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此次伦敦发生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距离大选仅剩5天时间。
不过,截至发稿前,还没有消息表示,在下周四(6月8日)大选投票前是否会暂停竞选活动。此前在曼彻斯特体育馆恐袭后,竞选活动一度暂停了3天。
在曼彻斯特恐袭后,警方提高了安保等级,把安全威胁等级从“紧急”下调至“严峻”。警方表示,公众应该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威胁等级“严峻”意味着发生袭击的可能性很高,英国应该继续保持警惕。不过在此次伦敦事件发生的前一周,警方又把威胁等级调回了第二级“紧急”。
在曼彻斯特恐袭后恢复的竞选活动中,反对党领袖科尔宾批评称,国内的恐袭与英国参与的海外战争有关。但是现首相特雷莎·梅反驳称,科尔宾这番言论是在为恐怖份子提供借口。
在曼彻斯特恐袭事件后,英国首相所在的保守党较反对党工党的民调领先优势不断收窄。尽管民意转向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投票决策。
英国网民阿历克斯·希尔德在社交媒体上说,她并不关心哪个政党在大选中获胜,也不在乎他们的竞选宣言中说什么,只是希望这样的袭击不再发生。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要重新推动“禁穆令”的实行。就在特朗普声称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期间,他也悄悄的将“禁穆令”上诉到了最高法院,请求美国最高法院恢复其颁布的“禁穆令”。
相比此次伦敦袭击事件,又给特朗普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