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人”:长得像中国人 受尽歧视被随意射杀(图)
编者按:“复杂印度”有很多敏感词,“东北各邦”是其中之一。它特指那个被纤细的“印度鸡脖子”——西里古里走廊甩到东北方向的8个邦。对印度来讲,那里若即若离却绝不可放手,既可标榜印度的多元文化,更是与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形成战略缓冲的前沿。近几个月,印度东北的重磅消息不断:总理莫迪为靠近印中边界的多拉-萨迪亚大桥揭幕、印度士兵非法越界进入中国领土、以绝食16年的方式抗议印度军警滥杀平民的“曼尼普尔铁娘子”宣布结婚但不放弃为东北各邦求平等的努力……自印度独立以来,有关印度东北部的国际报道离不开“粗暴”“分离”“混乱”“封闭”“落后”等词,“印度东北人”也遭受着被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图为2015 年时,印度曼尼普尔邦示威民众抗议政府非法占有原住民土地
这里是印度分离主义最盛的地区
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并通过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连接。印度东北包括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锡金邦以及印度目前实际控制的我国藏南地区(印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整个地区面积占印度实际控制面积的8%,占总人口的3.7%。其中,阿萨姆邦人口又占印度东北地区人口的近七成。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日前行走在印度东北地区最大城市——阿萨姆邦古瓦哈蒂的大街上,感觉这里更像一个在哈哈镜中被扭曲了的离奇世界:在印度多数地区难得一见的“热裤”,被穿在长着东南亚面孔的当地姑娘短粗的大腿上;印象中犄角冲天趾高气扬的印度神牛,在这里像被“撒了气”,瘦小身材蜷伏在路边杂草中;街边小铺里,泛着油光的现切猪肉挂着卖,各种鱼虾生鲜铺满案台;街上除了有印度神庙,还行走着白衣裹身的神父、黑纱罩头的穆斯林和黄袍赤脚的和尚……
新德里大街旁有时能见到庆祝东北某邦文化节的巨幅广告,但在广告牌下的小书店里,能看到控诉政府压榨东北部边民的书籍。两年前的7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东北各邦分离主义和暴力活动急剧增多,并提到当地人长相更接近东亚人而不是典型的印度人,多信奉基督教而不是印度教,因此常受到歧视。文章说,印度东北部的困境可追溯到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如那加部落和曼尼普尔被“粗暴”地强行并入印度。去年7月,美联社报道说,几十年来印度一直受到各种“致命”政治争端的影响,其中就有东北地区的一系列暴力冲突。在印度偏远的东北地带,政府军曾与数十个要求独立或想获取更大自治权的民族反叛武装组织作战,并已造成该地区2.1万余人死亡。印度与该地区的40多个反叛武装签署停火协议,要给予当地民族部落更多自治权,但和谈过程中,多个反叛组织分裂,其中某些派别又开始了游击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王德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是印度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分离主义运动。在那加兰邦,分离主义的暴力活动早在1952年就开始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东北一些邦分裂独立的报道很多,但后来被镇压下去。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那加人就要求建立自治的“大那加兰(‘兰’为英文‘土地’land的音译)”。1956年3月22日,那加民族委员会领导人费佐建立了那加联邦政府和那加联邦军,正式开始武装暴乱。同年4月,印度军队迅速平息叛乱,费佐被迫逃亡英国。王德华认为,印度国大党、印度人民党通过修改宪法等方式,想解决落后地区因种姓、部族、宗教等形成的问题和矛盾,但实际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印度狂暴的东北地区,曼尼普尔的大混乱!”英国《经济学人》2007年曾以此为题,讲述约5000名曼尼普尔“战士”如何试图“恢复在1949年被印度吞并前就已独立数百年的王国”。历史上,曼尼普尔原本是一个独立王国,因地处印度和缅甸之间而享受过境贸易税收带来的财富。在伦敦从事国际金融贸易的比士瓦及是第二代印度移民,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关印度东北地区的负面消息让他们感到尴尬,中央政府应为此承担更多责任。比士瓦及说,很多印度裔都想去曼尼普尔看看,玩上一两天,因为那里被印度一位前总理称为“印度的瑞士”,风景秀丽。但考虑到当地的安全局势,印度政府就知道把东北部和外界隔离开。比士瓦及说:“印度不是瑞士,还很贫穷,那么曼尼普尔怎么可能成为印度的瑞士?印度想留住东北人心,就要给出既令当地人感到有归属感又有别于其他城邦的发展策略,否则双方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他们是连贱民都欺辱的印度“外人”
相当于中国“知乎”的外国网站Quora上有许多关于印度东北各邦的问题和回答。如:印度学校里为何不教有关印度东北各邦的历史?答:印度历史极其以德里为中心,直到英国人来了后,东北地方才首次成为印度政治实体的一部分。问:印度东北各邦为何落后?答:中央政府的态度是最大原因。问:东北各邦有何共同点?答:相当隔绝于印度主体。问:想独立的某个邦会怎样?答:印度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当她认为有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惩罚(我们)。
长着大眼睛和黑头发的那加兰邦学生阿杰在新德里常被一些印度人喊作“中国人”。因为长得实在太像中国人,当和中国人交流时,阿杰又不得不解释“我是印度人”。阿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了阿萨姆邦和梅加拉亚邦,东北部其他邦,特别是曼尼普尔和那加兰邦,受政府限制,不仅中国人不能去,真正去的西方人也很少。东北几个邦的普通民众想去新德里并没有什么限制。如那加兰邦没有好大学,当地学生都想到新德里上学,当然机会很难得,生活费也很高。由于进出那加兰邦的公路不好,去趟新德里交通很麻烦,阿杰感觉“从新德里到中国比从自己的家乡去一趟新德里还要方便”。谈到当地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缓慢,阿杰认为“原因复杂”,离不开动荡的局势、中央政府的“封闭”政策、地方领导的腐败。在阿杰看来,现在年轻人更为务实了,至少,大家8月15日也庆祝印度的“独立日”。
在新德里,来自东北各邦的人多从事服务员等比较低端的职业。他们有时受到当地人的欺凌,2014年初先后有来自“阿鲁纳恰尔邦”的学生、曼尼普尔邦的青年被殴打致死或受伤。据阿杰讲,在印度,甚至连贱民都敢欺负“东北人”,“东北人”被打、骂、性骚扰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有印度军警到阿杰的村庄,女孩就吓得躲起来。那加女人一般不会嫁给其他地方的印度人,大家认为“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儿”,是背叛,亲友都会极力反对。在那加兰邦南边的曼尼普尔邦,2004年7月,曾有多名曼尼普尔妇女用赤身裸体的极端方式表达愤怒和抗议,她们拉出横幅,上面写着:“印度军人,强奸我们吧!”
印度人把那加人当“外人”,而那加人也称来自新德里的人为纸埋(音),同样有“外国人”或“外人”的意思。谈到那加人的来历,有的说是从中国西南翻山越岭而来,有的说是从缅甸西北迁徙过去,也有的说英国人到来前,他们过着自由自在的原生态生活。据阿杰讲:“以前上历史课时很尴尬,因为我们在历史上并不属于印度,印度人在东北最远打到阿萨姆,英国人到来前,它历史上的事件都跟我们无关。”在印度记者哈里士·钱多拉所写的《那加故事:印度第一个武装斗争》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印度军警当时在东北地区的暴行,如为了将小村并入大村,就逼迫村民烧房子,然后再签字说是自愿烧的。据该书记载,截至1960年12月,印度军警共烧毁36个那加村庄的2203间房屋。疯狂的镇压给那加人带来灾难性打击,钱多拉说,“即使英国殖民者也没有印度军警血腥”。
今年45岁的“曼尼普尔铁娘子”沙米拉28岁时亲眼目睹10名曼尼普尔邦普通百姓被政府士兵射杀,而按照1958年制定、只在东北几个邦适用的印度《武装部队特别权利法》,这些没有授权就射杀平民的士兵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为向印度政府施压,废除《武装部队特别权利法》,沙米拉一度绝食16年。
帮东北邦“脱贫”,印度政府缺诚意
印度东北部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曾作为记者在印度常驻3年的吕鹏飞2014年春走进“禁止中国人进入的地区”,到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采访。在西隆,几乎看不到印地语的路标店标,而是选用英文。据了解,印度东北部各邦的首席部长大多是当地部族代表,为获得稳定选票,不少人刻意与中央政府保持一定距离。《西隆时报》资深编辑帕特里夏·慕克姆告诉吕鹏飞,东北并非一直落后,在印巴分治前,阿萨姆邦人均收入比全印平均水平高4%,但目前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的一半。原因之一就是封闭。
过去30年,印度东北部一级公路以上国道仅有500公里,优质公路缺口超过2500公里。从印度东北部最大城市古尔哈蒂至西隆的长约120公里道路,施工已10余年,仍有约5%的路段不能竣工。东北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和建设缓慢,除印度中央政府对当地经济不够重视外,还有其他原因。如梅加拉亚贸易促进局主管拉特里所说,东北部地区山路多,每公里工程造价原本就是印度普通地区的3倍,造成修路融资困难。另外,修路涉及搬迁村民住宅甚至占用耕地,而当地人不相信政府,总担心被骗。
印度对东北地区“闭关”带来后果的是恶性循环,对此,印度学者心知肚明。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主席莫汉蒂教授曾告诉吕鹏飞,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度东北地区安全形势不稳的问题。正如梅加拉亚山地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东北邦的局势不稳是事实,这是多种势力在这里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说谁的过错更大,但结果就是印度东北部长期处于一种被隔离状态,当地人很难融入印度主流社会,地区发展始终被边缘化。
印度工商联合会、印度产业联合会等组织也在东北地区举办过多次具体的招商咨询会,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印度政府对该地区“不放心”恐怕是根本,稳定一直是排在首位的任务。印度对中国企业进入东北部地区有一定防范,但2015年11月印度在西隆举办第二届“连接东北部”会议时,却有日本、泰国的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