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虚:中国当前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图)
作者:金海年,诺亚控股首席研究官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电子期刊《原富》2017年第10期总第30期
今天我们首先谈谈经济的虚实划分问题。
实体本身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很多人一提到实体就认为是制造业,制造业一定是实体吗?金融一定是虚的呢?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总是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不断进步、不断纠正的,我们只是不断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的接近真理。我们曾经重农轻商,错过了最早的资本市场萌芽;我们曾经重视陆地轻视海洋,错过了新大陆的发现;我们也曾经重视硬件轻视软件,让印度领先了全球市场;现在我们重视制造业轻视服务业,其实这并非是实体虚拟的标准。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并非等同于实体经济,存在着产能过剩、能耗大、污染严重、工资低、就业吸纳能力有限等等泡沫成分;而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也有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工资、更低的能耗和污染。
只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衡量标准,物质消费和非物质消费都一样重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要均衡发展,第二产业过剩也不行,第三产业不足也不行,而新常态下中国第二产业是总量过剩,第三产业是总量不足,必须面向最终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金融业要满足消费需求的融资服务,而不能仅面向第二产业,科学系统的认识经济的虚与实,企业家要在第二产业进行质的转型,挖掘新兴行业,创新新生行业,把握周期行业,淘汰夕阳行业,更要在第三产业创造和挖掘新机会,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在新动力下持续前进。
1,从中美经济的差距看产业结构潜力
以人民币计算,2015年中国GDP为67.67万亿元,美国为111.78万亿元,美国高出中国约65%,而人均水平更是中国的7倍。
从近年来的三大产业增长的比较上看(如图1),2015年中国第一产业(农业)已经达到美国的4.99倍,略高于中美人口之比的4.27,由于人均农业需求几乎是恒定的,可以说第一产业在总量上已经接近增长的平衡点。
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方面(如图2),中国在2011年从总量上超过了美国,到2014-2015年增速开始明显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意味着原来高速工业化进程已接近完成,粗放增长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更有待解决。中国在第二产业的追赶,未来将主要在质而非量的方面。
第三产业则是中美差距所在(如图3),美国第三产业产值是中国的2.6倍,而美国的第三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达到了80%,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未来中国的追赶,第三产业在总量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2,中国产业结构虚与实的比较
人们在虚实认识方面一直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在古代,中国重农轻商导致错失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先机;在军事上,中国曾经重视陆地轻视海洋,导致了闭关锁国和海洋权益被盗占;在信息时代初期,我们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导致了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滞后;现在,我们视制造业为实体、视金融等服务业为虚拟,可能会耽搁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转型。
1.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能耗效率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图5),美国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率比中国高42%,而德国和日本是中国的两倍,这个差距固然有技术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产业结构比例差异造成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图6),我国第二产业单位能耗是第三产业的2.5倍,如果扣除交通运输行业,第三产业的单位能耗指数则仅为第二产业的1/6,如果第三产业的比重能增加到70%以上,整体GDP能耗效率将至少提高75%,届时我国的能耗效率将超过美国,如果再考虑科技进步因素,效率会提高更多。
2. 就业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美国第三产业创造了超过81%的就业岗位,第二产业仅有17%左右。中国自1994年起,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就多于第二产业,从2013年期,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却同时更快增加(图7)。在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将形成中国重要的中产阶级群体。
3. 收入比较
在工资收入和增长速度方面,第三产业也表现突出(如图8),由低工资形成的人口红利并非真正的红利,工资高、消费能力提升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红利。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工资高的特点,无疑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的主要产业。
由此,我们发现制造业并非完全实,服务业也并非虚,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总量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而制造业需要在质上进行改善。从行业周期和发展趋势上分析,制造业将分为新兴行业、新生行业、周期行业和夕阳行业。新兴行业是指由于新科技产生的新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带来的传感器元器件等;新生行业是指由于技术换代形成的行业升级,如新能源等;周期行业指伴随人口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领域,如房地产、钢铁等等;夕阳行业指逐渐被新技术淘汰的领域,如BP机、个人电脑等。如果不能适应新科技、新消费,实体制造也是过剩的产能、过剩的泡沫和污染的垃圾;如果能够给人们带来消费的创新,服务业也成为刚需,金融行业也成为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的资本之翼。
3,中国产业结构虚实均衡的制度供给与保障
综上分析,判断行业是否虚实、是否泡沫、是否过剩,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果能够满足消费的市场需求,在上游满足这些最终消费需求的原材料资源、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等生产需求,就是实在的,如果超出市场的需要,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金融行业,都是过剩的泡沫。
有两种情况可能市场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判断是否泡沫,一是价格波动对应的生产反馈周期滞后,可能就会造成更加剧烈的波动,使得市场难以自行出清或恢复均衡;二是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外部性,形成了社会成本,无法自动成为行为企业的内部成本,使得其破坏行为难以得到社会成本的有效约束。这时,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等制度,控制波动的幅度,内生外部性成本,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因此,应面向最终消费、中间生产和资源供给三个层面形成市场均衡机制,具体供给两类机制需要的制度:
1、金融均衡调节机制:对于金融波动和风险防范要建立投融资均衡和逆周期波动的机制,解除对金融创新的约束和限制,回归金融作为投资与融资平衡的本质。如果金融过度偏重于投资,而忽视了融资的功能,投资回报与融资成本、融资企业的价值创造相脱节,就会产生泡沫,导致金融失衡。
2、外部性内生化机制:对污染与生态破坏建立资源税、排放税等根据程度和数量动态计算的税收成本机制,改变企业的投入产出对比,使得企业愿意投入进行污染与排放的减轻与防范机制,避免或者放任污染排放、或者停产停业等极端的措施,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结合起来,使得人们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达到和谐的均衡。
4,从经济的虚实之辨追溯到经济与金融的核心功能
讨论经济的虚和实,从根本上讲,还要追问经济和金融的根本作用或者核心功能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一是金融资本促进科技创新,二是经济将科技成果普惠到大众。
在座的学生、老师以及金融机构的高管,都没有原来的皇帝贵族财富多,但生活水平和质量却比皇上还好,大家有手机、有空调、有轿车、有彩电、有互联网、有冰箱,能坐飞机,能享受更好的、发达的现代医疗服务,北京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3岁。这些都源于科技的进步,这些科技成果都需要资本的推动,都需要企业来普及。当年的福特公司通过流水线技术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使得汽车普及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现在的中国人,即使再穷也都有了手机,中国的移动用户是全世界最多的,这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根本。
5,当前中国经济虚实的再平衡过程有周期因素,但主要是阶段因素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虚实转换的再平衡过程,既包含周期性的因素,也包括非周期性的因素即阶段因素,但阶段因素起更主要的作用。这些阶段因素包括消费升级(高品质和高层次消费)、产业结构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到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城镇化、国际化和老龄化,这些是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但都是一次性的、非周期的因素,如罗斯托发展阶段理论所述,是中国高速增长阶段的表现。等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以后,才会有像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房地产周期、金融周期等周期因素成为主导。
以上是我对中国当前经济走势的基本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