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六年时间卖2500亿港元资产 这些钱哪去了?(组图)
最近,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同意以402亿港元,出售位于香港核心地块的中环中心约75%权益。
长实集团在公告中称,买方为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该公司专为此次收购而设立,其最大股东是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拥有55%股权。
图中的尖顶高楼即为中环中心。图/Google Maps
先前有关李嘉诚出售中环中心的消息已经流传逾一年,包括中国四大国资银行、中石油、以及中国邮储银行都被传是潜在买家,报价在360亿港元左右。工银亚洲和邮储银行先后表示无购买意向。
中环中心位于香港中西区。长实集团于1999年耗资约80亿港元购入中环中心的物业和经营权。
这笔402亿港元的交易是李嘉诚的最新一笔出售。
近年来,年逾九旬的李嘉诚一直在出售其位于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包括商业地产、住宅物业以及各类信托、基金的权益等。
仅今年他就卖出约900亿港元资产。
6年间,李嘉诚至少出售2500亿港元内地和香港的资产
李嘉诚大规模出售香港和内地的资产大约出现在2010年之后。
2011年,和记港口信托招股上市,李嘉诚借此套现约429亿港元。仅过两月,由李嘉诚两大集团长实、和记黄埔持有的汇贤房地产信托基金在香港上市,李嘉诚出让40%权益取得约123亿港元资金。
2013年以后李嘉诚加快出售速度,开始涉及北京、上海等国内核心城市的地产。当年包括香港嘉湖银座商场、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及上海陆家嘴东方汇金中心在内,李嘉诚卖出约200多亿港元资产。
2014年则是李嘉诚家族近年来单一年度销售频次和套现金额最多的一年。据《好奇心日报》不完全统计,他这年完成8笔交易、涉及金额达904亿港元。
几桩着名的交易包括240亿港元出让港灯公司(Hong Kong Electric)50%权益、440亿港元出售屈臣氏25%权益,以及由其次子李泽楷主导的电讯盈科72亿港元出售位于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
图源:好奇心日报
李嘉诚表示,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了股东手中。“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他在一份公开信中说。
对于在内地频繁出售物业的举动,李嘉诚回应称,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
之后李嘉诚放缓了从内地和香港撤资的频率,但相关交易还在进行。2016年10月,长实集团公告称作价230亿港元出售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权益。
今年除了出售中环中心,李嘉诚最大一笔套现来自145亿港元出售香港和记环球电讯的所有权益。
投资主要在西欧和英联邦国家
关于李嘉诚的海外投资,有一个说法是他几乎买下整个英国。
原因在于他在英国所购入的资产涵盖供水、供电、天然气输送、铁路、通讯、零售,几乎所有跟民生有关的事业,都有李嘉诚支持的资金在里面,跟他在香港所做的投资一样。
早在2000年,李嘉诚就斥资约580亿港元购入英国3G牌照(A照)、375亿港元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DF)在英国的电网子公司部分权益。
2010年8月,由长实集团组成的财团以700亿港元进一步收购英国电网更多权益,从而控制当时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渠道。
长江基建副主席叶德铨在记者会上表示,预期此次收购将使公司在英国的业务规模翻番,而该公司仍在澳洲、英国、加拿大寻找投资机会,只是交易规模不会像这次这么大。
图源:好奇心日报
控制英国电力、通讯之后,李嘉诚2011年花费约309亿港元收购英国最大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该公司为英国约260万人提供服务,占英国总人口约5%。一年后他又出资77亿港元购入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控制10%天然气供应网络。
谈及为何大举投资债务累累的欧洲时,李嘉诚说,“我们明白欧洲所处的状况,但我认为在五年时间内,这里的企业会具备上升的动力。”
Investec 分析师安捷洛斯·安纳斯塔西奥(Angelos Anastasiou)表示:“他们大概把这些投资当作10-15年的投资,他们愿意放长眼光。”
在加快回笼内地和香港的资金以后,李嘉诚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包括144亿收购澳洲天然气公司Envestra、100亿港元收购荷兰再生能源公司AVR20%权益、6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石油管道公司等。
不过李嘉诚也有在欧洲扩张受阻的情况。
2015年他计划以105亿英镑(约合1086亿港元)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O2,并试图将其跟先前收购的另一家英国运营商Three合并。
当时电信业务已成为长江和记全球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由Three贡献的收入在2015年增长了大约70%,达到15亿港元。
O2方面同意该交易,但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经过多次讨论,于2016年5月阻止这笔交易,理由是这会使该市场从四家公司减少到三家公司,市场将缺乏充分竞争。
与此同时,投资政策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半个世纪,李嘉诚在进入房地产、能源、零售、互联网、金融乃至航空领域的时机上,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剧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教授Woody Wu说,李嘉诚精于把握出售时机。
在李嘉诚之前,外资银行已经开始集体出售中资银行的股份。据Dealogic的数据,2002-2010年之间,美国银行业收购了至少148亿美元的中资银行股份,而后在2009年至2013年大约卖出373亿美元。2016年,花旗30亿美元卖掉所持广发银行股份。今年1月,澳新银行13.6亿美元出售所持上海农商行银行股份。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资金涌入基建、商品、股市,抬高了商品价格。
2010年在房价逐渐攀高的情况下,中国出台房地产“国十条”,限制异地购房、提高二套房贷款标准等措施。这次楼市调控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一次。受此影响,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房产交易量同比萎缩五成以上。
图源:好奇心日报
之后,当中国因为人民币贬值以及外汇储备下降开始实行更严格的外汇交易监管时,李嘉诚已经出手了绝大多数内地商业地产,住宅项目还有一些。
尽管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使李嘉诚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市值缩水30%并影响到他的个人财富,但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涨回来。李嘉诚目前约有340亿美元的财富,排中国第四。
“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2015年王健林在一个活动上说。
今年10月,万达在伦敦的投资项目告吹,因为资金无法从中国汇出。
同一个月里,长江基建正考虑收购英国能源公司CoryRiverside,该公司拥有英国最大垃圾发电厂,交易估值可能超过 1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