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4日 21.1°C-22.3°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2017-12-26 来源: 澳财网 原文链接 评论18条

这一周,一直盘踞《悉尼先驱晨报》阅读量榜首的一篇文章和在澳华人有关。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1

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刚刚参加完澳洲高考的高中生Daniel Hu写给自己父母的一封信,13年前,Daniel Hu跟随父母来到澳大利亚。13年后的今天,Daniel Hu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以99.85分的ATAR成绩,从悉尼男子中学载誉毕业。而他的父母,只是不识英文的中国移民,只是收入微薄的清洁工。

这名全年级唯一一名买不起校服的华裔少年,用自己的不懈奋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2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3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4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5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6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7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8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9

信的内容《澳财网》为您总结到了漫画中,接下来我们还将这封信翻译成了中文给诸位读者娓娓道来:

“13年前,第一次坐在澳大利亚幼儿园的教室里的那个小小的我,对学习英文字母表感到渴望,更是希望可以快点学会如何从1数到100。当时的我对一切都充满新奇和期待,认为这一定会是一段好时光的开始。但很快我意识到,周围的孩子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而我自己甚至连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自我介绍都说的磕磕绊绊。

9年前,我拿到了可以去精英班(Opportunity Class)的机会,但事实上我的分数并不尽如人意,只有不到200分。我的父母都是中国移民,来到澳洲只是希望能有机会给我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几乎不会说英语,在澳洲只能从事清洁工这样薪资微薄又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的家庭条件长期都处于贫困线以下,时至今日,我父母的年薪也仍是低于澳洲人平均年收入水平。

7年前,我拿到精英中学的入学测试结果,惊喜的发现自己被悉尼男子中学(Sydney Boys High School)录取,这所学校培育出的都是文体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我的父母欣喜若狂,为我优于大多数来自高等阶级、富裕家庭同龄人的表现而感到自豪。

如今,我从悉尼男子中学毕业了,在高考(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简称HSC)中,我的ATAR成绩达到99.85分。虽然以0.05分之差与奖学金擦肩而过,但当我想到自己的出身,我依然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颇为自豪。但我从心底认为,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的功劳,他们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我的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爱我、支持我的人。

事实上,最初我并不能理解他们的牺牲。我曾经无比厌恶自己家的贫穷,憎恨由于贫穷而遭受的欺凌。在悉尼男子中学,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校服外套及毛衫的12年级学生。

其实,我的父亲根本不认识英文单词,但他却在我小学的时候,一边对照汉英辞典一边辅导我做功课。这些功课,大多数学生只需10分钟就能做完,而那时候的我却要花上3个小时。

父亲白天要做数不清的清洁工作,晚上还要帮我辅导功课。为了能维持我们的生活,为了能让我在澳大利亚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总是一个人打好几份工。终于,在我高考这年,父亲病倒了,住进医院,还进行了很多次手术。

此时的我终于明白,父母的恩情是我无论如何都无法还清的,但这不意味着我就能将他们为我所作的付出和牺牲视为理所当然。

所以,我为了高考拼命努力学习,我要争取最好的成绩,让他们以我为荣。在这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刻苦学习,竭尽全力学好每一门科。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论聪明或许我都达不到平均水平。但是,这不会让我退缩。

你可以说,高考系统不是对每一个学生有利。你也可以说,ATAR分数并不重要,并不能决定你的命运。

然而,高考对于我来说却是走向大学、获得一份稳定体面工作的途径。而这些才能确保我在未来能为我的下一代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

这13年的读书经历教会我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并不一定属于那些生来聪明或生来富有的人,成功也同样属于勤奋之人。而在每一个勤奋的学生身后,都有一对无私奉献、支持他们的父母。

谢谢你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看完这封信,许多老移民都热泪盈眶,因为这封信诉说的仿佛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关于老移民学生家长的故事:

一,移民澳洲的生活没想象中那么完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次移民潮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移民类型:劳工移民、留学生移民和难民

7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这一时期,大量国人纷纷以“偷渡客”和“打工者”的身份,成为了第一个吃“移民螃蟹”的人。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移民,他们更多扮演的是开拓者的角色,无论大小人物都为了扎根异国,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辛酸。 

第二次移民潮

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

移民类型:技术移民和留学生移民

90年代,澳大利亚放宽了技术移民的入境条件,吸收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 第二次移民潮的职业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趋势。 

第三次移民潮

时间:21世纪开始至今

移民类型:精英移民为主

2000年至今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移民浪潮。第三次移民潮的特点表现以精英移民为主, 中国国内同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上的差距,国外较高的子女教育水准,投资移民海外保障财产安全,中国护照境外出行的不便等原因促使中国中上层阶级做出移民海外的决定。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10

这三次的浪潮各有不同,第一次的浪潮出去的很多是有海外关系或早期出国的留学生; 第二次浪潮是大量在国内受教育直接以技术移民方式出国;而第三次移民潮则是大量的投资移民开始发生,带着大量的财富,包括大量的留学生,留学生的家长为主的技术移民。

近几年,参加高考学生的家长大多来自第一次移民潮的末尾以及第二次移民潮。

据最新统计,目前有120万在澳华人生活在澳洲土地。这些华人来到澳洲的初衷并不是所谓的“逃离故土”,只是选择留在陌生国度,努力生活。

生活在澳洲,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富即贵。大多数在澳洲的华人,依然保持了在国内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精神。

早年,很大一部分中国大陆移民的学历相对较高,但实际上澳洲更需要蓝领技术工人。另外,对于老移民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进入主流职场的机会微乎其微。很多时候,所以不得不接受与自身教育程度不符合的低端工作。比如,在国内本从事教育职业,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不得不从事清洁、餐饮等不需语言能力的行业。简言之,这部分老移民人才在澳大利亚是处于被浪费的困境。

另外,澳洲新州总工会(Unions NSW)曾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对于母语非英语的移民来说,他们工资待遇远低于澳洲法定时薪标准,特别是调查中100%的华人招聘广告都未能提供合法薪资。工会呼吁政府对此采取紧急措施。

100%使用普通话和广东话做的招聘广告都低于法定时薪标准。其中餐饮服务业是重灾区,平均时薪只有13.6澳元,而该行业的法定时薪是18.29澳元。

这就不难理解,在Daniel Hu的信中提到的一家人的年收入即使是在父亲一个人打好几份工的情况下都还在贫困线以下。

移民父母们面对语言障碍、 “职场天花板”、融入主流社会的文化社交障碍等 ,想在澳洲扎根,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许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多得多。

二,考上精英学校——普通华人家庭教育的目标

在很多人印象中,澳大利亚是一个阶级流动性很强的国家,低社会经济阶级背景的人群的上行阻力较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因为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资源和财富只向少数人聚拢。任何时候,只要有族群的存在,就会有阶层,阶层之间就会有差异。因为族群需要分配利益。阶层的划分,本质就是权力、财富、智慧的分配。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澳洲,优质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素质教育越到高层次越可能是一个奢侈品,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没有钱,根本无法谈公平竞争。

其实澳洲本地的家长对这个问题更看的开,实际上,澳洲多数人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或者上个社区大学,学点应用性的技能。而另有一小部分人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视野得到了拓展,成为顶尖的学生。

对澳洲人来讲,只要保证精英足够强大,整个澳大利亚就可以继续前行。至于他们的超市收银员、卡车司机、工人、农民等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不扎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在澳华人不一样,很多时候,他们都背负着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自卑感以及对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并开始通过逼迫自己的下一代勤奋学习,期待自己的孩子终有一天在这个国家出人头地而得到一定的缓解。

那么,已经处于阶级劣势的移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

答案显而易见:还是尽可能的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只要手头一有钱,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中国国内,很多人都信奉这样一句话,叫做“读书改变命运”。其实在澳洲也一样。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11

相对于国内单一的教育系统,澳洲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可选择入读政府的普通公校、精英学校或者私立学校,还可以选择男女混校或男校、女校。

但是对于众多的华人家长来说选择公立精英中学还是私立学校,两者到底谁优谁劣?一直是一个“想不清,理还乱”的话题。

公立学校由于受制于政府教育拨款的限制,在硬件上如:教育设施、运动场所、图书馆、游泳池等和私立学校的差距较大。

私校接受政府教育拨款的权重较大,加上相比之下较为昂贵的私校学费,都使得私校资金充裕,可为学生提供较为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学习辅导,开阔学生视野。着重培养学生品行和仪表。

而精英中学注重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家庭条件一般的华裔家庭还是会选择让子女竞争有限的精英中学名额。

为孩子在精英中学赢得一席之地已成为当今一部分华人父母养育孩子的制胜法宝。

在澳大利亚,平时华人家长凑到一起,只要是提到孩子,好像唯一的话题就是补习班,OC班,精英中学。而OC班也是为了挤进精英中学做准备。这条道路就和文章开头提到的Daniel Hu的教育历程一模一样。

在澳大利亚,口碑相传的精英中学(Selective Entry High Schools)主要指澳洲公立政府高中,精英中学意在为学术表现突出,有深造潜力的学生提供顶尖的公立教育资源,培养此类学生获得优异的学术成就。

在澳洲,非精英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华裔学霸一封信告诉你答案 - 12

精英中学每年通过入学考试来选拔学生,被精英中学录取的一般都是各校的尖子生,选拔考试主要会考察学生们的英语、数学及综合能力。但根据政策,澳洲精英中学或精英班暂不接受国际学生的申请,仅对澳洲当地学生开放。

精英中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教育系统,无需支付昂贵的学费即可入读。很多时候,精英中学都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华裔家庭逆袭的希望。但是,想进精英中学却非常艰难,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考上。

在高门槛的精英中学里,英裔澳洲人(Anglo-Australian)非常之少;而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印度和其它亚洲国家——则是这类学校的主要学生来源。

公立精英学校之所为移民学生独霸,其原因并不难理解:私立中学的昂贵学费让许多移民家庭望而却步,而移民子女的优异成绩使他们有能力考入公立精英中学。

三,华人父母:孩子们厌恶贫穷的时候,我的心是碎的

Daniel Hu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到,自己是在悉尼男子中学唯一一个没有校服外套及毛衫的12年级学生。也曾深深的厌恶自己家庭的贫穷。但长大后就明白,父母已经在当下处境中给了自己最好的,也为自己做出了能做的所有牺牲。

相信Daniel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在长大以后,就发现人人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你会发现“劳动不分贵贱”只存在于书本之中,你会身边真的有很多同龄人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拥有了更多资源,有视野开阔、衣着光鲜的父母保驾护航。

同样是勤奋,资源的不同,也会有高质量的勤奋和低质量的勤奋之分。这样的现实难免让人低落,让人觉得不公平。

在澳洲,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倾向于居住在东海岸首府城市,这些城市持续飙高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贫穷且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隔离在好学校和好工作之外。

澳洲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和严格的学区规定正形成贫富隔离的恶性循环,致使很多相对贫困学生无法就读这些院校。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往往已经居住在拥有良好师资的居民区内,而且他们愿意为学区内的公立学校增加预算开支。

目前在澳大利亚,如果家长想要送自己的小孩上热门的公立学校,他们往往必须为此提前多年进行计划,甚至必须为了能够享有好的就学机会不得不搬家。

但“学区房”不是谁都买得起的,根据一项最新报告显示,在悉尼热门学校周边购置住房更是不易了,一些公立学校附近的房价较去年最高飙涨了三分之一,大多涨幅超过20%。

最新的《Domain学校周边房价报告》显示,在截至2016年10月的前12个月中,相较于整个悉尼地区房价1.5%的增长,悉尼增长最快的10个学校周边的房价涨幅超过了20%。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家长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学区房屋租赁文件以骗取入校资格。

但从长远看来,一直租房住的家庭会因没有早些置业而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社会贫富差距也会因为房产而不断拉大。

在澳洲大城市是否拥有房产,又将会在未来产生很大的累计效应。其中包括是否能接受“良好”教育,是否有工作、机会、房产财富。而且这还不像过去的几代人那样只影响到自身,而是将影响到后代。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年轻人是否可以买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在当前房产市场的位置。如果父母自己就是租客、如果父母有过高杠杆的按揭,如果是老龄化家庭,那么子女很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产者的子女最终会通过财务安排或继承成为有产者;无产者的子女如果无法出人头地,买房将永远停留在空想。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世代与世代之间的不平等”,其“赢家”是自己或父母在优越地点拥有房地产的人们。

虽然看起来残酷,但这也恰恰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竞争也会很激烈,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努力并不一定能成功。但当你竭尽全力,即便不能收获最好的,也能得到次好的。追求的过程本身,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记住,永远不要埋怨父母。不要将父母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付出机器。

生而为人,最为幸运,莫过于被理解,可有时候,我们是在被理解之前,就已经先被支持和原谅。而反观自己,理应反省,是否有对父母做出同样的理解和支持。在我们大声埋怨父母的时候,那种尖锐刺耳的责怪声也许已经让你听不到父母的心碎声。 

结语:

Daniel的一封信之所以让那么多华人父母热泪盈眶,其实并不是他有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对父母的感恩和理解。

其实,精英家庭这种东西,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积累和争取来的。我们的父母已经在前半生尽自己全力将我们的一生扛在了肩上,接下来我们作为下一代需要做的应该是,尽自己所能让父母不会再在这个国度感觉到孤单,感觉到不安。

“最好的孝顺,就是让父母也赶上这个时代。”

共勉。

关键词: 华裔学霸教育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8)
Henry wong
Henry wong 2017-12-27 回复
学历学校成绩与一个人的未来没太大关系。品德善良福报是是灵魂的动力这个决定未来。
转来转去找尾巴
转来转去找尾巴 2017-12-27 回复
没有那个国家的家长比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家长更明白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pick
pick 2017-12-27 回复
顶🆙一个☝️
dwlde
dwlde 2017-12-27 回复
進OC分數又不高,表示他某部分是天才。
大鴻童鞋愛音樂
大鴻童鞋愛音樂 2017-12-27 回复
一片苦心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