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一生只对奶妈毕恭毕敬,因为有一样东西除了奶妈没有人教他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已经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传下懿旨,令醇亲王载沣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入宫继承大统。溥仪当时还只是三岁的娃娃,当内廷太监来到王府接溥仪时,溥仪因受到惊吓大哭不止,死活不肯离开王府,无论众人怎么哄,都不能止住溥仪的哭声。
闻声进来的奶妈王焦氏把溥仪搂在怀里喂奶,溥仪吮吸了几口奶水之后立马不哭了。众人都觉得这个奶妈很神奇,于是让王焦氏陪同溥仪一起入宫。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大限将至,幼小的溥仪来到慈禧床榻前,慈禧太后伸手要抱溥仪。溥仪看着阴森的幔帐,还有慈禧太后病态枯瘦的老脸,顿时吓得连声哭喊:“我要找么么,我要找么么。”
幼年溥仪
慈禧太后大概认为小孩子在病榻前哭闹不吉利,说了句:“这孩子看着真别扭,让他上那边玩去吧。”然后溥仪转身飞快的跑到奶妈王焦氏跟前。溥仪在感到害怕的时候首先想到就是王焦氏,说明在幼小的溥仪心中,已经把王焦氏当成了最亲近的人。15日,慈禧太后病逝,16天后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在偌大的皇宫中,虽然溥仪名义上有五位母亲,但从五位母亲这里却得不到丝毫的母爱。溥仪在这种环境中变的冷酷任性,经常无故虐待责罚下人,太监宫女们自然不敢进行说教,唯一能劝阻溥仪的只有王焦氏。溥仪对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对这位奶妈的话却能听的进去,不好违拗。
溥仪奶妈王焦氏
王焦氏除了担负喂奶的职责,时常对溥仪进行正确的引导。溥仪把铁沙子掺在糕点中,赏给一个太监吃,王焦氏看到后就问溥仪为什么要这么做,溥仪说要看看太监咬到铁砂会成什么样子,王焦氏对溥仪说:“咬到铁砂会崩坏牙齿,牙坏了就吃不了饭,吃不了饭人就会饿死。”溥仪想了想就终止了,那位太监也因此逃过一劫。
后来溥仪又拿气枪往窗户里射铅弹,看着窗纸上的一个个小窟窿,溥仪觉得很好玩。王焦氏看到后,过来对溥仪说:“屋里可是有人啊,皇上这样玩会伤到里面的人的。”溥仪这才意识到不妥。
长大后,溥仪回忆奶妈的规劝时说道:“不但我的牙不能咬铁砂,别人的牙也不能,铅弹打到我身上会痛,打到其他人身上也会痛,其实别人和我是一样的,但只有乳母会告诉我这些,我并非不懂,只是我把他们当做奴才和下人,从未考虑过他们的感受。乳母虽然不识字,但她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什么是人性。”
在溥仪刚出生时,醇亲王府就张罗着为溥仪寻觅一位奶妈。皇室对于奶妈的选择标准非常严苛,除了身体健康、相貌端正等一些基本条件外,对于乳汁的检验有一套独特的标准:将乳汁挤到白色瓷盘中,放到阳光下晒干后,不能有腥味,也不能有渣状和变色,必须是洁白如脂,才会被王府录用,绝对是百里挑一。
王焦氏那年19岁,有个还在吃奶的女儿,不幸的是丈夫在这一年因病去世,家乡又遭受灾害,王焦氏为了女儿和家人的生计,便来到醇亲王府应聘奶妈,最后从众多应聘者中胜出。王府规矩众多,奶妈进了王府就不能再回家,为了保证奶汁的醇厚,吃的食物也不能放盐和任何调味品。见不到女儿,王焦氏就把母爱全部给了幼年的溥仪。
在进入王府第三年时,王焦氏的女儿因为营养不良,生病夭折。王府为了让王焦氏继续安心做奶妈,对王焦氏封锁了消息。王焦氏后来在宫中陪伴溥仪,直到溥仪9岁时,王焦氏被赶出宫中,出宫后才知道女儿已经离世多年。而溥仪对于奶妈的离去大哭大闹了一场,不过无济于事。
1922年溥仪大婚,婚后溥仪派人重新找到王焦氏,经常接王焦氏来宫中居住。后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又把王焦氏接到长春赡养,并亲自过问饮食起居。可以说溥仪这种反哺之义,与当年王焦氏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不过王焦氏的结局却很悲惨,1945年溥仪被苏联俘虏并关押,日本战败前夕,王焦氏随溥仪家眷转移途中,死于日本人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