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6日 14.4°C-16.5°C
澳元 : 人民币=4.5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全球”独角兽”争夺战一触即发,哪一匹才是你的心头好?

2018-05-28 来源: 澳财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作者:Eva Zhuang 庄熠

博满金资金融分析师及投资经理

[email protected]


2018年,全球掀起了一场“独角兽”争夺战,各大交易所纷纷以修改上市流程、降低上市门槛的方式向“独角兽”抛出橄榄枝。交易所的“绿色通道”增加了投资“独角兽”快速变现的心理预期,也增加了投资者提早配置此类公司的需求。

全球”独角兽”争夺战一触即发,哪一匹才是你的心头好? - 1


一般而言,“独角兽”的业务模式和增长速率都很优秀,行业龙头地位相对清晰,在资本的推助下更容易决胜于商场。然而,市场越热,估值往往就接近饱和。

更有甚者,笔者近期收到一份“国内服务机器人绝对龙头企业”的融资要约;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机器人龙头”的主要销售渠道竟然包括了ToysRus。这样产品定位,拿到百倍市盈率、明星机构参投,不禁让笔者想起了《让子弹飞》的一个桥段:“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全球”独角兽”争夺战一触即发,哪一匹才是你的心头好? - 2


在火热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更应从基本面出发,估算未来几年的利润空间和市值空间,选择成长空间大的投资标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以《全球“独角兽”榜单》为例,讨论什么样的“独角兽”值得投资。

一,什么样的“独角兽”值得投资?

去年3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向证监局提交了修改上市流程提案。该提案于本年2月初正式通过,开创了“独角兽”公司无需融资和承销商,只需登记现有股票直接上市的先河。

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Spotify随即成功上市。直接上市的操作很大程度上解决Spotify棘手的债务结构问题,且在无利润的前提条件下,用“名声”获取了极高的估值。同时,现有股东无需稀释控制权,直接获得了变现的机会,可谓是皆大欢喜。

对于纽交所而言,新政完全打破了其长期以来对于规模和财务的严格限制,使其在初创企业的包容性方面不仅能和纳斯达克并驾齐驱,甚至能在蒸蒸日上的私募股权市场中分一杯羹。

同一时间,A股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根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富士康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从上报至首发到上会并获得通过,仅经历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台资企业谋求A股上市的第一例,如此快速的批复速度,反应出监管层意在扶持新经济发展,推动更多的新经济行业龙头公司登陆A股。

除此以外,伦敦、香港等资本市场也相互“较劲”,抢夺优质项目资源。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和伦交所计划为沙特阿美等国有企业独立成立一个新的上市类别,以争取该企业能在伦交所上市;香港交易所公布新修订的《上市规则》,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创新企业和未通过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种种迹象表明,“独角兽争夺战”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二,“独角兽”的成长基因

根据Howmuch/CBInsights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252家独角兽非上市公司,估值累计总额达到8795亿美元。美国、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盛产10亿美元“独角兽”的国家,而德国和韩国则紧随其后。

这与国家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大小、基础设施完善状况和产业结构密不可分。

其中“超级独角兽”(即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达到了16家,分别诞生于美国(8家)、中国(7家)和印度(1家)。公司分别为Uber、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Airbnb、Palantir Technologies、陆金所、美团大众点评、WeWork、SpaceX、今日头条、Pinterest、大疆创新科技、Infor、Flipkart、Dropbox。

与市场空间和发展状态相符的,在这些“超级独角兽”中,美国公司得益于其企业服务起步早、转型早、细分领域发达、科技技术领先等市场条件,在企业服务/软件服务方面遍地开花;而中国公司则把握了流量金矿和消费升级,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将流量变现。

全球”独角兽”争夺战一触即发,哪一匹才是你的心头好? - 3


三,什么样的“独角兽”值得投资?

虽然交易所“独角兽”争夺战正在推动相关概念股强势上涨(如小米IPO消息披露后,其供应商股票连续几日涨停),但作为周期较长的私募投资,投资者必须抛弃短期因素,从行业趋势、企业所处阶段、市场地位和管理团队能力等基本面信息出发,判断投资的可行性。

笔者曾多次和朋友们讨论,以上16家“超级独角兽”公司,哪家最值得投资。每次讨论结果见仁见智,在这里,笔者谨以自己的观点与各位读者探讨。

没有被市场完全认识的优质公司,才是投资的最好标的

作为一个“铁杆粉丝”,笔者认为大疆应居“值得投资公司榜”之首。

笔者从14年开始关注无人机行业——甚至当时并不能被称为一个“行业”,消费者仍以航模发烧友为主。

早期航拍以无人机+第三方相机(如Go Pro)为主,而大疆以“精灵2”开启了航拍一体机的先河。当时,成品机动辄上万人民币,囊中羞涩的学生党只有动手在Amazon上订购模块自己组装,五分之一的价格即可搞定一架功能尚可的无人机。换个视角看校园在当时是何等浪漫,但通过“摔一次一千块钱就没有了”的事故也意识到,信号稳定性和避障功能是无人机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5年,无人机爱好者圈发生了一件“大事”。

来自美国的Lily Camera宣布已经研发出可智能跟随、防风防水、简单易操作的新型无人机,并开启了众筹来帮助该无人机投产。Lily 定价仅1000美元,众筹即可享受5折优惠,如此低的定价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参与众筹,笔者也是参与者之一。从15年6月下单开始,该公司好消息不断:测试航拍视频出炉、参与CES 2016最佳创新评比、电池测试通过、私募参投……成为该行业领军者似乎指日可待。直到一年后,公司多次表示无法按期交付,同意退款给此前所有的众筹参与者。

这时,大疆“精灵”系列已有2代更新,“精灵4”以三轴增稳云台、4K超清相机和半小时续航的动力系统稳坐行业技术之巅。与此同时,与万众瞩目的Lily Camera功能类似的,便携、智能的“御”系列已经蓄势待发,以相似的价格定位、更加强大的功能一举夺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此前Lily的铺路使得市场对无人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人机不再是科技爱好者的玩具,而成为了摄影行业的必备工具,甚至还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01,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随着无人机的安全性、稳定性、续航能力的持续提升,其肩负的使命也越来越多。

2016年,高盛在《Flying into the Mainstream》报告中指出,无人机拥有着千亿美元的市场机会。除了消费者市场以外,无人机技术可以渗透到媒体、农业、能源、建筑、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向。

如在农业方向,无人机可以用于农作物检测、灌溉管理、药物喷洒等多个场景。与传统方式相比,无人机作业更加精细、采集信息更加高效、投入成本更低,能够帮助农户快速排除病害,精准掌控作业效果。

当然,巨大的市场机会必将吸引诸多参与者进入。目前而言,大疆凭借其优越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云台稳定系统,以70%的市场份额领军无人机行业。其余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法国派诺特Parrot、美国3D Robotics、昊航Yuneec等。国产品牌亦有亿航、零度智控、小米等参与者,但市场份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一提的是,3D Robotics曾作为北美最大的无人机厂商,由于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已于16年底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转而与大疆联手。大疆硬件技术至少领先同行竞争者2代以上,匹配3DR的“软”核心技术,使得双方在土地测量、技术设施检测和维护方面大展拳脚,打开无人机的工业应用市场。

02,一个科技巨头的崛起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爆发增长式的行业趋势、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巨头、以及几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在这里,笔者更想强调的是,“人”是投资该公司的另一个关键。

首先是内部的人:企业文化。

创始人汪滔奠定了该公司的工程师文化。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其中25%以上曾经拥有苹果、谷歌、微软等顶尖科技企业的工作经历。对品牌高端定位的坚持、对产品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其在产品性能方面,市场上已经没有能和公司正面竞争的对手。

近两年,公司发布新品的速度已经缩短至每半年1个重磅新品,在欧美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其在国内的地位,甚至《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最优影响力的科技产品制造者,被誉为“无人机行业的苹果”。这样的行业认可度,体现了极强的研发能力和团队活力。

其次是外部的人:消费者和影响力。

大疆是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创造者,也是“无人机+”生态圈的构建者。

对于个人消费者,大疆建立了摄影分享网站Skypixel天空之城,旨在连接用户,交流心得,并从大数据中获取客户需求,搭建升级服务。

对于行业消费者,大疆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整套无人机系统,或某一模块,大疆积极与各大行业配合,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的生态系统。

除此以外,大疆超前地对市场进行了“教育渗透”。

高等教育方面,大疆通过RoboMaster机甲大师大赛、高校合作等方式,挖掘潜力青年工程师、补充人才梯队,同时与清华、哈工大等合作机器人/飞行器开发课程。

初级教育方面,大疆与英特尔联合推出了特洛Tello教育无人机,用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

笔者看来,将无人机普及到初等教育,和我们小时候普及计算机是类似的思路:让孩子们爱上无人机,再爱上大疆;让未来行业的参与者先接纳这种工具,进而广泛铺开应用。

03,高增长+高利润率+尚未被市场完全认知=投资机会!

就像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从第一台商业化的PC电脑到现在,也只有短短30年。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历程,同样是从专业人士所憧憬的“高性能运算器”开始、到Apple II加入的游戏元素后的普及,直到现在的不可或缺。

无人机也是一样。

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不同年龄层对它的认知完全不同。50岁以上的人群大多认为它是年轻人的玩具,是小朋友的浪漫。而20-35岁的人群,对其行业领袖地位几乎达成了共识,并期待其将“飞行的机器人”概念普及至各个行业。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信号:

尚未被市场完全认识的公司,意味着低估和发展空间。

尽人皆知却不盈利的公司,要小心了

在和朋友的对话中,虽然大家对“必须投”的公司意见不一,但是“不能投”的,却有着强烈的共识:烧钱买流量却始终不能变现的,名声越大,越应当小心。

01,Uber是“不能投”的共识之一

与其他“去中心化”的雄心壮志一样,Uber旨在颠覆巨头垄断,不及时、不方便并且昂贵的出租车行业。它以手机应用为依托,赋予了两端用户前所未有的权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叫车,而司机也有权选择是否响应订单。

而价格是初期吸引用户的最好方式。在客户端,Uber以优惠券或免费乘车为推广方式,以价格取胜;服务提供者端,Uber以额外的收入来源、灵活的工作安排为价值主张,吸引司机加入其网络。

与此同时,Uber建立了一个司机评分和点评系统。在结束服务之后,用户可以根据服务质量对司机进行打分。评分越高,就越有可能接到更多的活——Uber通过经济效益保证了体系内的服务质量。

这样的共享出行模式完全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路边招手傻等 30 分钟被连番拒载、打上车了司机态度蛮横你投诉无门……曾经再日常不过的打车体验,现在看来简直不可理喻。而这样轻松的打车体验,使得Uber概念以病毒传播的速度向外扩张。

02,行业仅有的护城河,是背后的资本

如此高的用户认可度,如此大的流量,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瓜分蛋糕。仅在澳洲,就有GoCatch、Taxify、Ingogo等细分概念的运营商抢夺Uber的市场份额。

基于行业对“马太效应”的信奉,大量资金挤入了Uber这一“龙头公司”。680亿的估值背后,裹挟着太多重量级的利益方:财团来自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包括了全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产业巨头、一流私募基金,甚至主权基金。

然而,当所有的资本烧了一遍,还没有人知道需要多少钱才能打造理想的打车帝国,还要融到多少钱来支持这一远大的梦想时,离停战止损刀锋饮血的时间也不远了。

03,估值下跌,洗牌来临

2018年,软银宣布完成Uber的最新一轮注资,投资90亿美元获17.5%的股权。与2017年相比,Uber估值下跌30%左右。而通过这一轮注资,Uber董事席位已扩大至17个,创始人卡兰尼克对于公司的控制权将大大减少。

虽然对于前股东而言,估值的下跌或许换来了更强的内部治理,同时注入更资深的运营血液,未尝不是件好事。正如Uber投资人之一、门罗风投公司(Menlo Ventures)常务董事Venky Ganesan在面对CNBC的采访时所说,“软银就像‘权力的游戏’中的铁金库(Iron Bank)。每个企业都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因为他们能够增加企业的胜出概率。”然而,就投资者而言,这场烧钱的战争打得越久,资本的稀释程度就越高,而能抽身的可能性就越低。

去伪存真,扎实的基本面才能带来长期价值

可以预见的,随着“独角兽”争夺战的白热化,优质项目的投资窗口期会越来越短,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以“独角兽”为噱头出现在市场之上。

看待此类投资机会,投资者需要更加耐心地辨别安全边际,以求去伪存真,寻找真正存在竞争壁垒和成长空间的投资标的。


关键词: 独角兽财经市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