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红中餐厅开回国,网友: 呸!好难吃...(组图)
我们都知道,星巴克作为全球连锁的咖啡品牌,在意大利却是没有一家分店的。
这是因为星巴克作为一家美国的咖啡店,把意大利人做咖啡的模式搬到了美国,继而扩张到了全世界的。
印度的星巴克(图源:livemint)
比如在星巴克点咖啡的时候,我们常说的“Venti(超大)”“Grande(大)”和“Tall(中)”就是在模仿意大利咖啡店点单的模式。
所以星巴克这种美式意大利咖啡,如果开到意大利,肯定是要被意大利本土的咖啡店比下去的。
但最近,有一家在美国的连锁中餐厅,就勇敢地在上海开了中国分店…
上海的美式中餐馆华馆
(图源:LA Times)
去过美国的同学一定知道这家美式中餐馆P.F.Chang,中文名字叫做“华馆”。
和大多数个体中餐厅不同,华馆在美国走的是高端路线。 如果说普通中餐外卖是大家工作日草草吃顿晚饭,那么P.F.Chang就是周末吃点好。
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们
经常会提到P.F.Chang
当然,他们做的菜还是正宗的美式中餐,和美国别的中餐馆子没有本质区别: 左宗棠鸡(陈皮鸡)、炒杂碎、西兰花炒牛肉等等…
美式中餐(图源:AskMen)
不出所料,中国吃货们对这家美式中餐厅褒贬不一。
有同学表示只要别把它当做中餐,就觉得还能接受。但更多人觉得它太重口、太甜、不够新鲜。这些都可以说是美式中餐的通病了。
美式中餐(图源:free recipe network)
可能不少同学就会问,中餐也有不少高端、昂贵的菜。在国内粤菜、淮扬菜卖出天价的餐厅比比皆是,为什么作为中高端中餐馆的华馆卖的却是这些高油高糖的“廉价食物”呢?
图:鲍鱼
事实上,正儿八经的中餐从未真正大规模地走入美国市场。
清末的时候,大批中国移民从广东、福建出海来到美国,从事铁路修筑等低端的行业。
移民美国的中国劳工
(图源:diaryofaquietasiangirl)
在那时,赴美的劳工里鲜有会烧饭的。大家都是把所有东西混一起随便烧烧,有什么吃什么。
在那种食不果腹的环境下,华人劳工们竭尽全力找到可以吃的蔬菜和肉类,在大锅里以大杂烩的方式做成炒菜。这就是炒杂碎(Chop Suey)的起源,承载了华工那个贫穷时代的记忆。
今天的炒杂碎
(图源:Pilipinas Recipes)
随着赴美移民的华工越来越多,这种稀里糊涂糊弄一下的炒菜方式也被他们发扬光大。美式中餐馆逐渐开始崭露头角,获得了美国人的青睐。
著名美式中餐左宗棠鸡的发明者彭长贵是湘菜厨神。他在50年代发明的“左宗棠鸡”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湖南菜。被美国中餐馆厨师学去后,大加改良,才成为今天这样酸甜口味的美国味儿。
美式左宗棠鸡(图源:Dinner)
而坚持原有做法的彭长贵后来也在美国开餐馆,美国人却对正宗的左宗棠鸡并不感冒。
原版左宗棠鸡(图源:reddit)
而很多对亚洲国家傻傻分不清的美国人,并不知道日本菜、中国菜、韩国菜等的区别。于是近年来不少美国的中餐馆还在菜单中加上了寿司卷、天妇罗、以及源自日本的好运饼干等。
到今天,全美一共有4万多家中餐馆,是麦当劳数量的3倍。
幸运曲奇可以说是美国中餐厅的一张名片
(图源:Mental Floss)
美式中餐与其说是中餐的一种,不如说是有中国元素的一种独立菜系。它源自19世纪中国底层人民的烹饪方式,又在过去100多年里进行了漫长的美国化。和中国正八经的八大菜系没太大关系…
在美国开中餐馆是一项没有门槛的工作,一辈子从没掌勺过的移民也可以迅速学会。它对厨师的刀工、火候都没有要求,重口的调味品会把这些细小的东西都掩盖过去。
而那些开店所需的装修样式、菜单风格,行业内都有一套现成的模式。
典型的中餐馆会有:招财猫,拼命放味精,消费十元以下不接受信用卡,掉色的菜单,金鱼缸等…
当然,也会有一些懂烧饭的中国移民来美国开餐馆,颇受中国留学生欢迎。他们往往有两份菜单,一份给中国人点中国菜,另一份给美国人点美式中餐…
在今天,遍布美国的中餐馆主要还是中国移民开的,尤其是那些第一代移民。
美国的一家中餐馆(图源:buzzfeed)
他们出生在中国,往往缺少正规教育,通过或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来到了美国…
起先,他们只能通过各种关系,在纽约的法拉盛,洛杉矶的罗兰岗找中餐馆里打工的工作…攒够钱,搞到合法身份后,就可以开一家自己的中餐馆了。
图:一名纽约中餐馆的厨师
而开一家中餐厅,有自己的事业,一直都是很多一代移民的“美国梦”。
这家餐馆意为着这些移民在美国立足了脚跟,他们的下一代可以不用再这么苦地为生计打工…
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小城镇的一家中餐馆
(图源:theoutlin)
虽然一代移民有很多都是文盲,有些甚至一辈子也不会讲英语,就是活在唐人街这个在美国的中国泡泡里。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却一点也不松懈。
餐厅老板的孩子趴在餐桌上写作业
(图源:theoutline)
几乎所有美国中餐馆里,你都能看到老板的孩子趴在餐桌上写作业,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集体记忆…
好莱坞著名华人导演,曾经执导过《惊天魔盗团2》的朱浩伟,就出生在一个经营着中餐厅的家庭里。
(图源:final reel)
他的父亲是香港人,移民美国后打了20年的工,才攒够了钱开餐馆,随后娶妻生子。也正是餐馆经营的收入,资助了朱浩伟在南加大学习电影…
亚裔在美国奇高的学历和收入,就是这些开餐馆的一代移民,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中国人勤劳、家庭第一的传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边看店一边管孩子的中餐厅老板
(图源:theoutline)
而这些在中餐馆长大的孩子(第二代移民),不少都进了名校,成为了律师、医生。也就是从他们这代起,这些人成为了美国的中上层阶级。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切断了自己和中国文化的联系,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了。
讲述中国移民故事的美剧《初来乍到》
就像今天的美式中餐,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他们只有偶尔订中餐外卖的时候,才会想起一把年纪闲不下来,还在开饭馆的爸妈,以及那个从未接触过的国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