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庭政经短评:论中美“新冷战”
「简而言之,中美贸易战只是中美矛盾的表征,而中美矛盾则属于政治路线之争。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对华政策演说,再次证实笔者于半年前发表的分析是正确的。」
「一个大国从不是铁板一块,美国如此中国也是,不同的声音和力量随着局势发展而交错影响。」
陈浩庭, 董事总经理 / 授权代表, 摩根
Raymond Chan, Managing Partner /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Morgans
自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 发表对华政策演说后,「中美新冷战」成为传热门用词。彭斯的演说明显有熟悉中国国情的写手在背景操刀,但其论述则如笔者于半年前撰文所指,建基于总统特朗普 (Donald Trump) 前国师班农 (Stephen K. Bannon) 的思想。
这裡必须重申,笔者仅客观分析形势和美国保守派的观点,并不代表笔者认同或支持这些立场。
重申贸易战分析三重点
笔者于本年四初发表长文《中美贸易战全剖析》(获澳洲唯一全国发行的报章《The Australian》转载时改称《从特朗普前「国师」班农言论剖析中美贸易战走向》) ,当时文中提到三个重点。
一、要分析中美贸易风波的后续发展,必须了解美国保守派的想法,若经济分析缺乏政治观察,将难以全面;
二、即使纠纷在表面上获解决,美国压抑中国的国策已经形成,这个影响将会是巨大及长期的;
三、美国贸赤是国民长期消费多于生产所造成的局面,问题不单出于贸易上面。美国有需要重整发展思路,才有机会突破当前的困境。
这三个重点在当今剧变的中美局势中,依然不变。
中美贸易战属政治路线问题
简而言之,中美贸易战只是中美矛盾的表征,而中美矛盾则属于政治路线之争。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对华政策演说,再次证实笔者于半年前发表的分析是正确的。
只是有一点要补充,就是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获得美国朝野以至官僚体系愈来愈大的认可 (接受程度更大,这是笔者对美国政坛观察所得)。
这从美国中情局东亚中心副助理主任科林斯 (Michael Collins) 的言论可看到,科林斯反指中国先挑起对针对美国的「冷战」。而「冷战」这一词,是从乔治布殊 (George W. Bush) 至奥巴马 (Barack Obama) 政府都尽量避免使用的字眼,如今连一个技术官员也亳不避讳。
美国全盘调整对华政策
彭斯的演说,标志着美国宣布重新调整对华政策,这并非单指经贸上的压抑,而是推及政治、思潮、舆论和军事上的。尽管先兆一早已经很明显,但宣布之早和贯彻之快,依然令旁观者猝不及防。
目前美国与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贸易协定已经达成,并加紧讨论与日本和欧盟的贸易协议。回顾美苏冷战,美国很擅长动员整体国力和盟友,通过全盘期局来应对对手,包括动员盟国、友邦、军备输出、军事基地和大大小小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较早前美国五角大楼发表报告,将整个国防工业供应练逐一拆解,指出美国安全设备上所用的稀土全部来自中国,应该重新在美国开采,便是一例。
当然,不是每一个学者都认同中美已经或者会迈向新冷战,毕竟冷战意味「全面敌对」,包括全面断绝经贸往来,而特朗普目前只是将美中关系定调为「战略竞争」。同时,冷战也意味「意识形态」之争,目前中国主张回归马列和否定美式自由民主,是否足以构成两国意识形态之争,也是具有争议的。
执笔时传媒指两艘载满美国大豆的货船已经啟程前往中国,反映中国内部对美国粮食的需求殷切
不同的消息来源指,中国意图拓展非洲大陆的市场来取代美国,未知是否属实。首先美国市场并非非洲所能比拟,其次很多国际贸易规则在非洲很多地区不算成熟,加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建立了一套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的经贸体系,要重新找一个象美国市场那样深广的替代市场,实在谈可容易。不难想像,中国放弃发达国家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回报很难达至理想,甚至会亏本,这也不合乎做生意的逻辑。
美国
分析全局,有什么是特朗普上台前没有发生,什么是特朗普上台后才发生或者加剧了?
有些人眼中有,有些人眼中则没有,包括中国的人权问题、南海争议和台湾问题等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卜睿哲 (Richard Bush) 质疑,当美国政府采用另一种高调的手法处理相同的问题时,能否达至令中国退让的目的。如果不能,是否通过奥巴马式的围堵,暗中发出讯号会更有效和合理呢?
事实上,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国向特朗普释出的善意很多,包括特朗普访华时破纪录的贸易协议,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宣布的进一步开放措施。
我们不得不承认局势正在恶化中,但一个大国从不是铁板一块,美国如此中国也是,不同的声音和力量随著局势发展而交错影响。
彭斯的演说中有一点笔者是同意的,就是在歷史上美国都是协助中国以及与中国友好的时间居多,从八年抗战、协助中国打开国门以至帮肋中国加入世贸;那怕是韩战那样残酷和惨烈的战争,中美关系都能迅速地恢复过来,未来仍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