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外交的特别任务:新加坡在中美俄间展示主角身份
当地时间11月1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见了前来参加东亚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宾主双方就加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发出了积极信号。至此,新加坡在本次东亚峰会期间的主场外交也算开始了。
第33届东亚峰会将在11月14日如期举行。以李显龙为首的新加坡当局从2017年末就准备这场大会,试图借此向外界展示新加坡的“坚韧与创新”(Resilient and Innovative),继续展现该国作为东道主在地区事务上的主动权和发言能力,推进其“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吸纳印度”等主张。但东道主此番恐怕未必能顺遂心意。
当大国行动逐渐“喧宾夺主”时,身处中、美、俄乃至印度压力之下的新加坡就不太容易能展现其主角的身份。这让新加坡很有必要在其主场外交之下针对当前局面,采取一些专门的措施。
新加坡是主角 但未必领衔
李显龙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手中接过主席槌,担纲2018年度的东亚峰会主席国后,这个城邦国家很希望能借助本年度的东盟主席身份,重新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传统发达国家身份。向外界宣告新加坡没有李光耀之后,该国的政治机制仍能维持稳定与发展。
李显龙为首的新加坡高层已经走出了2017年的“李氏家族内斗”风波,开始寻求“东盟充分发挥潜力”,进而尝试把印度拉入东盟经济圈。但是,印度、俄罗斯等域外大国的行动还是让新加坡突然发现自己在大国面前的影响力可能仍欠奉:他虽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但未必是领衔主演。
对新加坡来说,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人近年来对东盟这一舞台的重视,以及两国利用这一舞台展示自身观点的举动正在逐渐盖过东道主。前一年的菲律宾就这样扮演了舞台的角色。 资料显示,俄罗斯的行动一直呈现出借台唱戏的意味,在2017年度的峰会上,俄方参会的总理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就专门借“维持亚太安全机制”为名讨论朝鲜半岛局势等域外问题。
此外,梅德韦杰夫还在庆祝东盟成立五十周年晚宴上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举行会晤。借此实现了美俄关系的部分松动,考虑到美俄高层人士仍有机会在新加坡见面,这种“喧宾夺主”的外交行动再次发生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近年来刚寻求“向东看”,进入东盟及亚太区域的印度,该国的行动也证明了自己绝非善类:莫迪在新加坡曾专门向特朗普表演过自己的“拥抱外交”,也向美国的“印太”(quad)策略展现了自己的战略自主。在普京已于2018年10月高调访印,两国领导人签署了S-400军售协议后,仍在进口伊朗石油的印度无疑是本次峰会上较为活跃的角色。
中国和美国在本次峰会期间的争斗也很明显。中国总理李克强与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首次会面同样引人关注。当下,中美矛盾多发,两国在经贸、南海以及台海等领域摩擦不断。彭斯本人10月发表的“21世纪铁幕”演讲让北京相当不快,而“中美贸易战”还在直接影响新加坡等国的经济状况。
至此,新加坡在本次峰会期间的遭遇的“抢戏”局面已成定局。新加坡的主场外交在大国压力之下也需要寻求某种特别的突围手段。
用一场峰会定下计谋
近年来,东道国在主办大规模国际会议时展开“主场外交”活动,宣传其主张、展开相应的外交攻势已成为一种潮流。美国曾在夏威夷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推广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主张,中国也在主办APEC期间推广过其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太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等策略。即便是主持了一战百年纪念的法国,也试图尝试在峰会期间干预美俄首脑的接触。
新加坡希望借本年度的东亚峰会搭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但域外的客观压力终究超过了新加坡本身,这就需要他在大国掀起的局势中寻求自己合适的位置,顺便为李显龙2021年下野之后的政治环境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环境。至此,新加坡可能也很有必要展开具备自身特色的“主场外交”。由此避免“喧宾夺主”局面的发生。
的确,新加坡虽是弹丸之地,地理位置却重要,大国力量因此盘根错节;新加坡还是一个城市国家,没有纵深,经济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而波动。这两种客观环境决定了他需要以平衡的手段在大国之间维持存在。
李光耀时期的新加坡长期在东西方之间维持着平衡外交的艺术,确保着自身的优位。而今,李显龙政权可能也需要随时于中国与西方之间继续注重平衡。而这也是新加坡在大国之间安全展示自身角色的先决条件之一。
面对李显龙本人健康不佳的局面,新加坡很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高层人士变更。但对于政治环境基本稳定的新加坡来说,“人民行动党”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尽管目前人民行动党的预备干部治国理政经验较为薄弱,且李显龙交棒前的新加坡的国际环境正逐渐变的不利于这个海岛城邦。但新加坡终究存在自己的政策突破口,即首先平衡自身在中国与西方间的关系。
考虑到新加坡已不止一次强调自己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这就让他在与李克强接洽时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空间。
此外,新加坡也已经借助美国甚至印度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对冲了来自中国的影响。新加坡与印度在本次峰会期间于孟加拉湾一带的联合军演也让外界看到了该国的影响力可能也不仅仅局限于马六甲地区一地。
尽管有传言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之所以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东亚合作领导人峰会,是因为中国将在该峰会上提交一份将美国排斥在外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这种传言的出现恰恰证明了西方世界对该国仍能保持着自2018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特朗普会晤期间的热度。
这样一来,新加坡在此后要扮演的角色可能也就相对简单起来:他只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就不难在大国环伺的舞台上继续腾挪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