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榆发长文回应金马奖台独言论:台湾不属于中国(组图)
傅榆个人生活照(图源:@傅榆)
傅榆泪洒金马奖(图源:中央社)
当地时间11月17日晚,第55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是《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而该片导演傅榆却公开发表台独言论,她称,“这部片很多人以为在讲政治,其实更多是在谈论青春,青春很美好,但很容易犯错。尤其是容易把错误的期待投射在人身上,这不只是人对人,是国家对国家。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对于此事,11月18日下午,傅榆通过Facebook发表长文,也列出3点针对一夜之间引发的疑问做出回应。
傅榆Facebook原文
一夜之间收到许多留言与讯息,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关心。我没事。以下是我的几点说明:
1. 对于许多网友(大部分来自中国)在我的脸书上写下的上万则响应,其中包括许多怒骂和攻击,其实我看完并不特别愤怒或难过。
许多媒体昨晚(11月17日晚)报导(道)《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是一部“太阳花学运”纪录片。但其实318运动只是这部片的一部分,片名中的“我们”,指的是一位台湾学生、一位中国学生,和我自己。这部片不只是在记录我们一起经历的台湾大大小小社会运动的过程。我最初的构想,其实是想探究:在台湾国内,及台湾与中国、香港之间,怀抱不同国族认同、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年轻世代,是否能够透过对话,来理解彼此的立场与差异,甚至共同合作?
从2012年我创作《蓝绿对话实验室》,到六年后的这部《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我都记录了许多不同立场的年轻人互动、对话的过程。
昨晚到今天,有些朋友说:“如今这些网友的留言,看来对妳的创作初衷是最大的讽刺。原本想对话的,现在却还是化为上万则咒骂的留言。”
但我不是这样看的。
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公民社会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与仇恨,这是长期累积下来的事实。我的创作就是想处理这个问题。如今这个场面,不见得是结果,而或许能是另一场对话的开始。
昨晚颁奖典礼后,在颁奖台上有部分中国领奖、颁奖者接续讲出“中国台湾”、“两岸一家亲”等言论。我尊重,但当然不能同意。
我可以理解他们当中许多人做出的反应,或许是出于无奈与恐惧。但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心中真是那样想的,我也想诚挚地邀请他们,以及灌入我脸书留言的中国网友们,有机会的话,一起来看看这部作品。
2. 我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并不是“一时激动”,更不像部分中国网友所说的“受到民进党政府的指使”。这是我自己一直以来就很想为这部作品所说的话。
有些网友说:“从此之后你不用混了,更不用想踏足中国电影界”。对于日后或许无法再和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工作者交流,我当然也有遗憾。但对于我日后职业生涯所可能面临的一切后果,我愿意承担,且并不后悔。
另有部分评论说:“讲话要看场合!你个人的自私毁了金马奖多年来的经营,以后中国政府不可能再让中国电影踏足金马”。对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我在颁奖典礼上讲的话,其实也是我这部作品中的部分主题,这不是一句“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可以回避,因为这部片的拍摄对象本身就是政治。我很感谢金马奖的评审们让这部作品得奖。作为导演,我必须为我的作品说话,来响应他们的勇气。
社会各界对于金马奖有不同的想象,我尊重。我的行为也供社会公断。至于金马奖的未来该走向何方,需要电影界的各位朋友继续来共同讨论。
3. 最后再贴一次我昨晚发言的全文: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这部片,很多人以为只是在讲政治,但它其实更多是在讲青春,青春很美好,但也容易犯错。我们可能把错误的期待投射在别人身上,这有可能发生在人对人,也有可能发生在国家对国家。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作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身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
以上这段话,以及这篇文章,就是我所有想说的话了。昨晚到现在涌入许多专访的邀约,恕我暂时婉拒。
我这部创作最终想说的,其实是:我们的政治不应该总是投射期待在某个个人身上,而是靠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感谢许多朋友的声援。但我无意让自己也成为另一个被投射过度期待的对象。
作为导演,我会持续用我的作品说话。
作为一个公民,如同我昨天在颁奖前受访时说的,下礼拜投票,我会对13、14、15号公投投下同意票。希望每一位公民,也能勇于做出自己的选择。
谢谢大家。
从中可以看到傅榆,并不认为台湾属于中国,她还为自己在金马奖上的台独言论感到“自豪”,甚至还有点“委屈”。
看来傅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关报道:台独女导演傅榆泪洒金马奖背后 个人资料曝光
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让大陆的很多人睡不着,一时间傅榆、《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成为敏感词汇。与此同时傅榆的个人资料也被曝光。
当地时间11月17日晚,第55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是《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而该片导演傅榆却公开发表台独言论,她称,“这部片很多人以为在讲政治,其实更多是在谈论青春,青春很美好,但很容易犯错。尤其是容易把错误的期待投射在人身上,这不只是人对人,是国家对国家。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那么这个傅榆何许人也?
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出生的傅榆,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到台湾求学定居;母亲是印度尼西亚华侨,9岁至台湾长居。傅榆因此以“台湾人”自居。
傅榆称自己成长于“外省”家庭中,却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与真正的台湾历史脱节,“我的身份比较奇怪啊,比较尴尬。”
傅榆曾拍摄短片《不曾消失的台湾省》(收录在国家电影中心所企划制作的《时光台湾》当中)、参与拍摄太阳花学运纪录片《太阳,不远》、记述大陆学生参与台湾社会运动的《我在台湾,我正青春》、探索青年价值认同的《蓝绿对话实验室》。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一片,傅榆以台湾“学运领袖”陈为廷与大陆学生蔡博艺为拍摄对象。
傅榆在微博上曝光的第一张照片(图源:@傅榆)
网上有报道称,“不会讲台语”、“外省”、等成为傅榆的标签。
报道称,傅榆曾多次在采访中回忆自己的一部分成长的经历。她表示,小时候她因听不懂台语,而常受到同学排挤,开始觉得自卑,无法融入“台湾”这个群体。
对于此次金马奖风波。香港《苹果日报》报道指大陆广电总局、中宣部和网信办紧急通知各大网站“即时过滤相关报道”,中国大陆直播网站即时暂停,视频也被要求需要“全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