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人”!澳华人老板诚信经商,却屡曝负面!背后搞鬼的竟是,哎…
本文转载自AustraliaChineseNewArtsSociety,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大帮大陆中国成人留学生来到澳洲。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时,我朋友将我安排在Wiley Park的一间两房一厅的公寓里,和另外五、六个男女合住。大家拾牛奶箱、拣席梦思,用衣橱把房间一隔成二。大家分别来自上海、福建、浙江。这样的集体生活对我不稀奇,但马上觉出来了它的新奇之处。
比我早来一天、小我一大截的一位同乡,凭着英语好一些,在我面前颐指气使,却对早来的那些人百般巴结。是啊,你初来乍到的有什么用处?要找工作呀找信息呀,得从他们身上挖!几个早来的女的,不要说跟你说话了,就是正眼看你一眼的兴趣也没有。
常常听到发生在这儿华人当中的一些真实小故事。
在一家西人的服装公司里,职员中有一些华人同胞。S女士原来做的是样品缝纫工,四年前由于她身怀设计样板的技能,公司就让她去做了。这算是提了一级。原来拿周薪,现在拿年薪,年薪也加了一万。她原来的同伴有的高兴,有的就不。其中一位资格最老的,也最有权威的女士,就属于后一种。
她常常毫不掩饰的表示出忿恨来,在找到或者找不到籍口的情况下,去头头那里垢病。并不懈地持续了好些年。她的一位朋友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直言说:“她进来时是样品缝纫工,现在去打板了。我这口气咽不下啊”!S女士终于在一次工厂减员中被裁冗了。
有一位归乡在国内发展的澳洲华裔商人,干得挺有业绩。后来发现有人在网络上一直在发一些攻击、诋毁他的段子。说这公司的“信誉不好”呀,是“骗子”呀。这位生意人很纳闷:是谁对我这么大冤大仇呢?他还真有点儿办法,找到网站的人,摸到贴段子人的IP地址。刚巧此IP地址在另一则广告中出现。上面且有联系地址电话。竟然是他的从来相互并无瓜葛的旧友!
我的澳洲熟人中,有另一则故事。
阿拉姆十几岁时随父母从伊朗因坚持巴哈伊信仰被迫害,逃到巴基斯坦后获难民身份来澳洲。十九岁考大学前后认识了比他大三岁的尼克。他们都对软件开发有志向。几年后尼克有了一个软件产品的构想,并将其开发了出来。阿拉姆毕业后不久便加入尼克。当时同类产品都是在大型计算机的平台上运行,价格非常昂贵,而微软视窗还刚刚起步,且不稳定。
他们看好它的前景。几年的苦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能在视窗上运作的集成电子线路板的设计软件。产品的用户也迅速遍布北美、欧洲。十年过去了,高度竞争下的行业格局持续变幻,重新组合的势头不可逆转。尼克打算将公司上市,广筹资金,迅速扩大。阿拉姆并不赞成。几个月后公司成功上市,但阿拉姆选择了辞职离去。他带着他应有的股份,另筹公司开发新的产品。
正在此时,阿拉姆的家庭发生了惨遇。他的嫂子和侄子在车祸中身亡。尼克当时论身价已在澳洲前200富的名单中。他打电话给移民部,用身价担保阿拉姆的为数众多的伊朗亲戚来澳,并出资安排了包机。
后来听到阿拉姆以他嫂子的名字成立了一个基金,在霍巴特市中心买下一块地,筹建巴哈伊学习中心。这基金会并无尼克的名字,但他投下去大量的资金。他与阿拉姆定期商谈中心的外形、布局设计及施工,来往于悉尼和霍巴特之间。
值的一提的是,在这期间,尼克的公司虽然在技术上保持行业中领先,但由于90%销欧美,在金融危机中连年亏损。公司几经瘦身,他将自家的豪宅也出售了。但他对基金会的无偿注资并没有停止。
阿拉姆的新产品在业内也有声有色了。是基于“云端”的软件开发平台,是全球首创,反映不错。公司规模并不大,并由于产品本身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等原因,公司一直未能达到赢利状态。期间,包括谷歌在内的几家公司都曾来洽谈收购,但由于彼此各异的目的和意向,终未能成交。
阿拉姆的公司就这样在有成功有喜悦但又举步维艰之中,走了十年的路程。而尼克这边,已经在阿拉姆的支持下,将阿拉姆产品的技术融入到了他的产品中去近五年了。在2010年10月,尼克和阿拉姆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合併。两个人又重新合作!我与阿拉姆的哥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巴哈伊学习中心在霍巴特建成,并由塔省总督揭幕的开幕式上,我也应邀出席了。
对尼克和阿拉姆的故事,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