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神操作”逼疯澳大学教授!真的不是不努力,我们也很绝望啊...
Final考试逼残了澳洲留学生,而在澳中国留学生的英文水平,终于也“一报还一报”的逼疯了澳洲各大学的教授。
前段时间,Monash大学的Mojo News刚在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国际留学生面临着语言关的挣扎”。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Monash艺术系Tutor表示,在教留学生的这个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就是写作水平这部分。
因为ta能够很明显的发现,很多留学生assignment的一部分英文是用Google直接翻译过来的,这导致ta很难给他们打出合适的分数。
而最近根据《ABC》的报道,当中国留学生遇上澳洲教育。给这些大学教授,带来的都已经不仅仅是些困扰,甚至让他们都要疯掉!
一位澳洲精英大学的高级人文教师讲述了一段这样的亲身经历。那天她收到了一封留学生发来的邮件,希望能转专业。
这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随即邀请了这位学生来她办公室面谈以便更好的了解情况。可是到了约定好的时间,教授的门口却出现了两个身影,教授本以为陪同的是她的朋友。
结果一开口才明白,旁边这个是留学生雇来的翻译,而留学生本人则是非常紧张,口语能力极差!
一张嘴,直接给教授来了个开口跪,不由得惊呼这水平是怎么读完的大一这是通过了学校语言要求的学生吗?就这英语水平是怎么进的大学?学校怎么把的关?
这英语说成这样,根本没法跟上澳洲正常的上课节奏也不管吗?就想着留学生的钱,把他们当成产现金的奶牛、摇钱树?
其实圈儿姐一看到《ABC》这尖锐的标题,又是骂留学生英语,又是直指澳洲大学就是拿留学生当摇钱树的,就想直接开喷。
但是耐着性子一看,这种找英语好的朋友代发邮件,assignment被逼到穷途末路,掷出有道大法的事。
其实很多留学生也都思考过,为啥自己要么在雅思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要么在语言班里通过了学校的试炼。
可实际用英语和local交流的时候还是磕磕巴巴,熬了几个通宵完成的大作,也还是被直截了当一个P...
尽管校方也不可为不用心的提供了很多英语衔接课程和其他辅助课程,然而当我们在小组跟进小组作业和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时却依旧举步维艰。
媒体、教授天天吐槽留学生,可留学生心里也很是无奈啊,一肚子的苦水不知道去哪诉说...
这的英语,为什么和学的完全不一样!
拿到7分的雅思,本以为留学之路,至少在英语这块是稳了的。可是当听到local地道的不张嘴发音时,印度小哥非常有节奏但完全get不到单词的发音时,我强大的内心还是崩溃了。
原来之前练习时听到的“字正腔圆”,就永远只活在了听力音频里。而自己学到的英语的表达方式,也和澳洲人的实际操作有着很大的“出入”。
圈儿姐至今也无法忘记,刚踏上这片土地时,邻居问我:“How are you?”我自信满满心想这个我回,掷出一套“Fine,thank you and you?”时对方的惊愕!
广交世界朋友的梦破碎了
国内的朋友都以为我在澳洲的朋友圈子会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涵盖了不同肤色、不同人种。
散开是澳洲多元文化的体现,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联合国。讲真,我们一开始也都有抱着和其他国家小伙伴交朋友的想法,疯狂social。
但后来发现,“外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隐私,除了学习上简单的交际之外,能够有交际的范围,能够谈论的话题还是非常有限的。
渐渐发现,朋友圈里最近、最熟的朋友还是来自中国的小伙伴。没人会为了练习英语而刻意有些别扭、有些装的去硬和朋友中英文混着沟通的。
久而久之,圈子固定,彼此讲中文。
而偌大个澳大利亚,最后用的到英文的地方也就只剩,肯德基和麦当劳...
读不完的抽象文献
为了全方位的帮助我们学习知识,每门课除了爱的PPT之外,还会要求每周最少读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假如每个学期4门课,一周8篇文献,外加各种due。要想在保证完成due的前提下,读完书单也就基本告别睡眠了。
就算铁了心要都读一遍,那些味同嚼蜡的文献,绝对是读了3分钟就能走神10分钟的节奏,读文献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每个单词都认识,但主要内容愣是没看懂的尴尬~
理不清的写作逻辑
每个学期,少则1000多的assignment几篇,多则来几篇4000+的论文,这些都是小事儿,慢慢都会习惯的。
但是,每次熬了几天,看的所有文献都没有用是什么鬼啊!怎么会背到找了一个星期的文献,读了几十篇,没有半个字是有用的!
好不容易找到了文献,开始构思,脑子里总是会自动将想表达的观点先用中文表达出来,才能够翻译成英文。
如果强行直接用英文表达,逻辑思维就会乱成一团麻,常识告诉我们,和表达方式不地道相比,论文完全没有逻辑更加容易Fail啊~~
最后,只能无奈的一直用非常不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一次一次的完成各种Due。吐槽归吐槽,但是毕竟是留学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我们自己也清楚在这里掌握好英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