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不断发酵 中加关系急需破冰(图)
从2018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事件并没有随着孟晚舟的保释而消停,反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新的发酵阶段。美国的表态是启动这一阶段的重要因素。12月11日,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如果是对国家安全有利,或者是能够帮助美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他可能会介入孟晚舟一案。此话一出,华为事件的本质仿佛呼之欲出,也立刻使得一直在以司法独立为由辩解的加拿大陷入困境。因此,这个阶段不再是单纯的中国抗议和加拿大辩解,而是开始了三方力量的复杂利益关系、矛盾冲突甚至是政治对抗。
首先,处于贸易谈判关键90天的中美两个大国反而是一个“解决主要矛盾”的理性状态。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刘鹤与莱特希泽和姆努钦通电话时,双方都暗示“不希望中方对华为高管被捕一事的怒气影响贸易谈判。”近期中美双方也表示将于一月份开始贸易谈判,争取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其次,被视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的加拿大和美国倒是有了翻脸的风险。加拿大外交部长方慧兰针对特朗普的言论发出警告,她强调不能寻求将引渡程序政治化,或将其用于追求正义和遵循法治之外的其他目的,剑指与加拿大“签署了引渡条约的伙伴。”最后,因为华为事件直接剑拔弩张的中国和加拿大更是直接从言语激辩升级到了行动对抗。近期陆续有三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被拘留或者依法处理,分别是出于国家安全以及非法就业等原因。对此,特鲁多总理措辞强烈地表示“不可接受”。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回应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而同时方慧兰在一场议会质询会上表示加拿大政府正在考虑与台湾签署投资保障协议的言论则被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利用“台湾牌”向中国施压。
很明显,美国是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和后续影响的推波助澜者,而这一过程给原本刚刚开始缓和的中加关系带来的简直是毁灭性的破坏。或许,完全说整个过程是美国一手策划会显得有些阴谋论,但中加两国出于对双边关系的考虑还是必须得正视这种可能性,同时客观地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舆论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近期,越来越多的报道也开始蹭热度甚至是做出一些有意无意的误导性联系。例如,有台湾媒体大肆宣传加拿大对台湾的兴趣,欧美媒体则不断揣测加拿大要学美国打“台湾牌”。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明确的核心利益之一,加拿大如果真的走上这条路或者被认为走上这条路,中加关系都将更难有回转的余地。近日,还有澳洲媒体将“加拿大驱逐160名非法中国移民”与“中国逮捕三名加拿大公民”硬生生得摆在一起报道。但实际上,这只是作为移民大国的加拿大一次再寻常不过的行动,至于数字方面,2017年加拿大驱逐的一万多名非法移民当中有两千多个中国人。可见,联系无处不在,但这些人为的所谓“联系”毫无疑问只会给摇摇欲坠的中加关系带来更大的冲击。
目前,中加关系的恶化已然给两国社会、民众以及企业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加拿大民众开始对中国产生了恐惧感,一些之前认为中国崛起并不可怕的人甚至开始改变这种看法。据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 Jacques)在加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加拿大人开始担心来中国的人身安全,或者是担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在中国的人身安全。他还提到有不少记者表示要考虑批评中国是一个不可靠的国家,要跟中国保持距离,他认为这是比较危险的。而企业方面,一些此前顺利开展的合作,例如医疗养老康复领域等,资金链的突然断裂导致企业大幅裁员,徒留空壳期待中加关系放缓。人们与其说加拿大政府因为外交上的稚嫩而显得有些无辜,不如来为这些真正无辜的中加两国民众感到惋惜吧。
一直有句俗气的老话在国际关系中十分适用,叫做“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谈利益,并不可耻,因为对于国家来说,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利益。两国交恶,最终损害的就是人民的利益。而中加两国因为美国交恶,不止当前损害了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美国就此轻轻松松收回小弟,让中加自贸协定停滞;同时还能利用这样一桩随便就可以干涉的事情向中国施压,在贸易谈判中争取先机,这对于中加、中美关系都是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中加两国必须正视这一状态和处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以及对彼此的伤害,最大限度地增加沟通,共同面对危机。例如,双方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就引渡问题作出沟通;高级别的会谈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双方的智库、学者都应该行动起来,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都停留在靠外媒有意无意的报道中去了解对方意图的阶段。总而言之,止损是中加关系目前最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