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心血化作一颗糖丸,他拯救了万千中国儿童!(组图)
1月2日,一位改变了无数中国孩子命运的老人离我们而去。
几十年前,是他和一众研究人员“以身试疫苗”,用一颗小小糖丸,为我国的疫苗发展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让无数孩子免于残疾和死亡的威胁。
他,就是顾方舟,新中国最伟大的病毒学家之一。
(图源:科学网)
1926年,顾方舟出生于上海,生长于浙江宁波一个富足人家。
但是,4岁那场,一场意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顾方舟的父亲顾国光在海关工作时,不小心感染了黑热病,没多久就在天津不治身亡了。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父亲去世后,全家失去了顶梁柱,顾家家道中落。穷苦人家的孩子,备受歧视。童年时代常常被人欺负、勒索、辱骂,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清楚。
但还好,母亲周瑶琴是个坚强的女子。她为了养家糊口,考取了助产士执照,并在天津挂牌营业。她一直教育孩子,一定要争气:“长大以后要当医生。当了医生,我们就不用求别人了,都是别人求你救。”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牢记母亲教诲的顾方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1944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系,正式走上了从医之路。
幼年丧父的惨痛经历,使得他对公共卫生领域多有关心。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的新中国,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有许多的空白和缺口。
于是,顾方舟毕业后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去当外科医生,而是选择在战场和多地忙于公共卫生事业。因为他认为外科手术只能治几个人,但公共卫生“做好了就是一大片受益”。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工作几年后,1951年,顾方舟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师从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夫科维奇教授。
经过四年的学习研究,1955年的夏天,顾方舟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到祖国。
这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发展和贡献,埋下了伏笔。
就在顾方舟回国那一年,也就是1955年,一种从未大规模流行的疾病——脊髓灰质炎,在国内爆发。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被感染的人大部分能够自愈,但也有一部分人会留下终生残疾,甚至死亡。然而,当时的中国医学界对它几乎一无所知。
脊灰疫情在中国非常严重。从江苏南通市开始,1680人染病瘫痪,死亡率高达27.75%。随后,脊灰迅速在全国多座城市蔓延,青岛、上海、济南……一时间,全国闻之恐慌。
许多家长背着孩子在各大医院之间奔走,哀求医生救孩子一命。但医生只能无奈表示,这种病一旦感染发病,就无法治愈。
顾方舟看到这样的情景,十分心痛。他明白:想要阻止这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必须研制出疫苗。
到了1959年3月,脊灰疫情已经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发病率甚至更高。面对久久不散的危机,卫生部决定派顾方舟等4人,到苏联学习脊灰疫苗的生产工艺。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其实1950年左右,美国和苏联就已经分别研制出了两种脊灰疫苗。美国普及的是死疫苗(是不具备感染性的“病毒类似物”),它安全,但价格高昂,而且只能让感染病毒的患者不发病,无法阻止病毒传播。
而另一种是苏联制造的减毒活疫苗(是指通过减少病原体的毒力,但仍保持它存活的疫苗),便宜、高效,可还未进行安全性试验,安全性仍有疑问。注射这种疫苗,就如同“恶魔抽签”,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顾方舟经过思考,决定选择研制活疫苗。它虽然风险很大,但成本低,还能防止疾病传播。为了阻止国内疫情流行,在当时无疑是最佳选择。
幸运的是,一位苏联的师长赠送给他一些美苏研制的疫苗原液。他如获至宝,迅速归国和同事们开始了自主疫苗研究。
尽管得到了这些珍贵的原液,但实验数据仍是秘密。顾方舟等人,需要证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安全性,生产并且进行推广。
1960年,顾方舟一行人来到了云南昆明。因为在这里,有一个猕猴养殖基地,可供他们进行实验。
可到达地点后,顾方舟几人傻了眼:荒郊野岭,连研究场所都没有啊!
物资紧缺、苏联撤走专家、交通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住在滇池附近的山洞里,或者临时搭建的窝棚,条件要多差有多差。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历尽千辛万苦,9个月后,昆明生物研究所终于建成,就连疫苗生产线,也是自己建。
当年,他们就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并制订了相关制造及检定规程。
但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在疫苗研发中最大的难题是,必须进行临床试验,才可以确定安全性,确定能否推广。顾方舟和同事先是在猕猴和自己身上试验,完成了安全性测试。
可是这还不够,要证明疫苗阻断疾病传播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孩子身上进行试验!
(图源:腾讯视频《大家》)
可谁愿意让孩子承担风险呢?时间紧迫,顾方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上“前线”!他和实验室的另一个同事,瞒着妻子家人,给刚刚满月的儿子吃下了脊灰疫苗。
做出这样的决定,顾方舟也是备受煎熬,一边是自己捧在手心的亲生儿子,一边是国家千万处于未知危险中的孩子,手心手背,亲情和国家,两端都是千斤沉重。
但是:“谁都不敢吃,但总得有人吃。”,这个父亲为了国家,为了这个国家的孩子,做出了可能是一生最残忍地决定。
日子一天天过去,顾方舟表示自己心里也没底:“这东西说是没问题,但万一有问题,不好交代。”说不害怕吗?不可能的,作为父亲,他每天观察着孩子的状况,生怕他出问题。
幸运的是,测试期过去,孩子们都平安无事。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不止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更是为了中国千千万孩子的安全!
就这样,中国自己的脊灰疫苗诞生了。
1960-1961年,全国11座城市、450万儿童服用了疫苗。
为了让孩子更愿意吃,他们还把脊髓灰质炎疫苗改良成了糖丸,让所有小孩都争着抢着要吃,甚至恨不得多要几颗。
多少人长大后,仍然记得儿时那一口甜,殊不知,那是天底下最宝贵的糖啊!
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脊灰”带来的阴霾,终于逐渐在中国上空散开。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处于无灰状态。
顾方舟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
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顾方舟老人激动得一夜未眠,他说:“我们这几十年,这辈子,没白辛苦。”
(顾方舟和当年并肩作战的同事们)
顾方舟老人,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脊灰”疫苗的研制和推广之中,像一个战士,在医学的战场上执剑而立,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和平年代,他以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为赌注,换来了无数中国孩子的快乐和健康。
若有国士,当如是。
如今顾老先生走了,但他和他的团队所做的一切,都将永远被我们记住。
(图源:科学网)
一路走好,糖丸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