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退学,被骂拼爹,却有千万女生想嫁!(视频/组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家 教
最近一期的《见字如面》中,有一封特别的家书,它不足千字,不过3分钟就读完了,却博得了全场掌声如雷,它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人生一世,极不容易。
登天难,求人更难。
黄连苦,无钱更苦。
江湖险,人心更险。
春冰薄,人情更薄……
句句箴言里无不是:
孩子,你不用按照父辈的途径成长,只愿你不必承受我曾受过的伤。
这是郭德纲给儿子郭麒麟的成人礼,这封只有952字的家书里,写满了他的经历、苦楚和傲气,但一字一句里都没有爱的缺席。
他家财万贯或该给儿子财富万千,但是只有家书一封,父爱如山本该让儿子愉悦地成长,他寥寥数语,看似温润如玉,字里行间却全是:江湖险恶,人心更险。
都说“生子当如郭麒麟”,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曾经的他,是个满头黄毛的小胖子,也曾有年少的冲动。
如今的郭麒麟,不仅仅有金玉相貌,在花一般的年纪,在台上一身素色长袍加身不卑不亢地唱着悠长曲调,说着百年前的段子逗得观众前俯后仰;下台顶着各种名头却从来不争不抢。
因为他时刻记得父亲的教诲:人每所谓穷通寿夭为命所系,岂不知造物之报施,全视人之自取。
不过20出头的郭麒麟总是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长者忠厚的气场,和云淡风轻的姿态。这无不是父亲的教育成果。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他长成了什么样的人,就要看土壤里有什么样的养分。
在这个传统的家庭里,拎清长幼尊卑从来只是平常。在家里绝不能说脏字,晚辈见了长辈要说您,第三人称他也一定要说怹(tān,北京人对“他”的敬称);
与长辈同框,长辈站着,郭麒麟绝不坐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他的谦逊有礼。
和父亲在一起参加的节目中,他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地站在父亲旁边,不论何时,只要父亲说话,他都是认真地听着,这没有台上台下之分。
在这个家风严谨的家庭里,长幼有序是最基本的教养,与场合无关。
不论是人前人后,这个少爷从来都是谦卑得就像邻家小哥哥。
曾经有一次临时替父亲参加一期《花样男团》,第一次见嘉宾无不称呼“叔叔”、“大爷”,只要提到的长辈,这个后生也一定是敬称。
这样的称谓,没有奉承,该有的礼节却是一分不少。
郭德纲给了儿子足够任性的本钱,却没给他骄傲的习惯。在这个独生子女肆意横行的年代,爷爷成了“孙子”,孙子成了”爷爷“,谁才是祖宗傻傻分不清楚。
熊孩子从来就不是天生的,有的只是父母的缺位。在对郭麒麟的教育里,即使生活已经压得郭德纲透不上来气,他却从未缺席过。
创办德云社之初郭德纲并不富裕,甚至也曾开演只有一两个观众,收的徒弟他只能往家里带,那时的郭麒麟,只有五六岁。
但父亲却对他严厉至苛刻,有好吃的先吃的一定是徒弟,有错先挨骂的一定是郭麒麟。他基本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的。
时至今日,郭麒麟在家也要规规矩矩地问:这个我能吃吗?家里有外人了,用餐时最后一个动筷子的永远是他。“规矩”二字,是这个传统家庭里最重要的传承。
有规矩,是一个人有教养最好的体现。
在参加一期《星厨驾到》中,郭麒麟被批厨艺不精,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怒言,而后转身偷偷抹泪。
贾玲帮他说话,与王琳争论起来,他也顾不上自己的失落慌忙去劝架。他的教养,是印刻在骨子里的。
苛刻如郭德纲却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教育孩子,打不是目的,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才是。
看到这样谦逊知理的孩子,谁会忍得住不夸一句。他是名副其实的少爷、星二代,却从没有约过网红养过豪车,连年轻人常有的泡吧蹦迪也没有,他生在富贵之家,却是谁都让的好脾气。
即使儿子被赞誉有加,父亲的严苛教育却从没有松懈过。有一次在为岳云鹏专场助演《阴阳五行》,虽然观众仍被逗得合不拢嘴,郭德纲却在演出结束后公开在微博痛批:
“蠢子无知,糊涂至极。天下说相声的皆能胡说,唯独你不能!第一你是我儿子,第二你是德云社的。”
这叫什么家教?郭德纲自己也深知自己对儿子的苛刻,
天下爹娘没有不疼孩子的,他宠着孩子但外面那些人不全是他亲爹,把他骂够了他出去之后就没人再骂他了,是你骂他好还是让外人骂他好,还是得把他管好了,总归是有益的。
也正是这样严格的挫折教育,才有了现在这言行举止中都是修养的少爷。
一次华少在德云社采访这位少班主时,他下意识就拿起茶壶主动给华少倒茶,斟茶时不小心倒满了,他赶紧表示歉意:“不好意思,”而后连忙说这杯我喝。
因为中国传统的斟茶倒酒的礼仪是:茶要半,酒要满,茶满意味着送客。如果不是父亲的严苛,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怎么会知道这些传统的礼仪,又怎么会有这样沉稳的仪态。
然而,家风、礼仪也许能靠传承,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能靠自己。从艺一辈子的老郭太明白:艺人,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儿子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回来学相声,老郭没话说,只告诉儿子:
“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郭德纲家的书房
那时,他给儿子留的功课是读完《二十四史》、《清史稿》。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不少古典作品更是倒背如流。作为父亲的郭德纲深知,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大概是这对父子最好的写照。
他们是一对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爷俩坐一块半天可能也说不上一句话,但那背后舐犊情深的深沉,却不比这世上任何一对父子弱。
18岁这天,对郭麒麟来说无异于365天中的任何一天,对郭德纲而言,却是儿子的成人之际。
他一路坎坷走来尝尽了人世间的苦,这封饱含做人、从艺、交友、取财的道理的家书,是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但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世人都知道他谦逊知理,然少有人知,在十三四岁本该是开始叛逆的年纪,他却长袍加身,在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常年浸泡在嘈杂的后台和浮华的娱乐圈,却说自己更愿意当一冷面笑匠,立志做好相声艺术的继承人。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他的父亲:郭德纲。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花高价买来的物品,不是数额庞大的钱财,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教养与尊重。
教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