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恐袭后全美戒备 西方对中国误解太深(图)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又名基督城)两处清真寺3月15日发生的恐怖枪击案造成70多人死伤。此次恐怖袭击发生后,恐怖不安与焦虑迅速在美国蔓延。美国多个城市和地区的伊斯兰社区也加强了警备。纽约、休斯顿、华府地区等重大城市的执法官员强化了所在地区清真寺及其他伊斯兰中心的安保。美国国会议员也站出来表达对穆斯林群体的支持与团结。
美国伊斯兰组织负责人穆罕默德·穆斯里(Imam Muhammad Musri)负责佛罗里达州中部地区的10座清真寺。他3月15日同地方执法警官见面,确保在他负责的区域内没有针对穆斯林群体或清真寺的威胁。即便如此,当天做礼拜的人数也下降了20%。
28岁的澳大利亚恐怖嫌犯塔兰特(Brenton Tarrant)在开展恐怖袭击前发布了一份自述书,提的最多的是美国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自述书标题是“大轮替”(The Great Replacement)。这是一个在欧美右翼人士中十分流行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欧洲白人基督教人口正被非欧裔人口所取代,特别是来自中东、非洲的大规模移民。2017年8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曾打出“大轮替”的口号。
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塔兰特曾多次转发仇视伊斯兰与“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言论。他将近年来大规模涌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移民形容为“对白人的种族屠杀”,将特朗普奉为“新一代白人身份的象征”,但不认可特朗普的领导才能。白宫顾问康威(Kellyanne Conway)15日将恐怖嫌犯称为“魔鬼”,称此人将特朗普视为白人身份的象征是错误的。
特朗普3月15日表示,美国将在遭受毁灭性枪击事件后支持新西兰。他同时表示,自己并没有看到白人民族主义的崛起,但在新西兰可能是一个问题。对此,很多穆斯林和人权活动分子认为特朗普的这番声明没有力度。他们认为,自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言论开始泛滥。作为总统,特朗普有责任发表更为严厉的谴责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舆论层面,这一恐怖袭击事件竟然和中国扯上了联系。
原因是塔兰特在自述书中提到,他曾是一位社会主义者,跟他政治及社会价值最相近的国家是中国。舆论普遍认为,恐怖嫌犯明显是受到了“反穆斯林”报道或思潮的影响。而反穆斯林现象最严重的国家,其实是美国。对于中国,“反穆斯林”仅仅停留在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之中。
西方一直认为中国在新疆“打压”穆斯林群体,尤其是美国的国会议员长期指责中国在新疆并没有保障穆斯林群体的人权。就在此次新西兰枪击案发生的前1天,美国国务院还宣布计划对中国新疆地区侵犯穆斯林人权的官员和机构发布制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3月15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表示,不允许外部势力干预中国内政。
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中国民族和宗教政策的认识,都充满意识形态歧视色彩。近两年来西方将中国在新疆地区的“培训机构”直接包装为“集中营”,希望以此博得更多的关注度。对此,中国政府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积极向西方国家展现真实的一面,包括在日内瓦的展览。中国国内的媒体也没有回避此类报道。
中国和美国“躺枪”,西方不应该用差别化的眼光看待。其实,真正亟须处理好同穆斯林群体关系的国家应该是美国。
根据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CAIR)提供的数据,2017年美国发生了2,600起针对穆斯林群体的袭击时间,比2016年增加了17%。美国民权组织南方贫困法律中心(SPLC)称,2018年美国的仇恨组织多达破纪录的1,020个,比2016年增加了额近100个。美国联邦及地方的立法议员,尤其是穆斯林议员都支持强化法律层面的遏制力度。
即便是最近的穆斯林议员针对犹太裔或以色列的仇恨言论,众议院也曾通过两党决议,谴责这种反以色列或反犹太裔的言论。
新西兰当局能在该恐怖袭击发生后承诺修改枪支法,加强对极端分子的监控。美国能够强化安保并在立法层面强化对少数族裔的保护。那么中国也应该通过自己的立法和行政举措,强化对极端势力的管控。和西方不同的是,中国还多了一环,那就是“再教育”等预防性举措。但在西方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无异于强加于当事人的洗脑和侵犯人权行为。这种歧视短期内不太可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