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垃圾人”,每天和毒针和疾病为伍,一个被垃圾淹没的城市,究竟有多可怕...(组图)
话说,
说到垃圾分类和回收行业,除了像日本这种起步早做得完善的国家,还有像我国一样雷厉风行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国家,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如今依然有不少国家深陷垃圾危机中,寸步难行。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尼罗河旁的埃及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而埃及首都开罗作为全国热门的旅游城市,就深刻地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官方垃圾回收系统,情况会是多么可怕...
城市的河流不见清水,只有黑乎乎的浑浊物,而河边铺满了多年堆积的塑料垃圾,已经褪了颜色,
人们每日的生活用水就从这些垃圾地里流过,
街道上随处可见无名垃圾堆,市民们纷纷随地倾倒自家的家庭垃圾...
所有垃圾被一股脑全部丢出家门,丢到大街上,
厨余垃圾,可回收的金属,塑料,全都随意地摊在地上,
你能想到,这是一个国家首都的景象吗?
而这样的垃圾堆,在开罗总共有一千多个!
让情况更加糟糕的是,垃圾堆焚烧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给开罗本来就不好的空气也带来了危机;
街道已经无法让人看着舒心,城市形象无从谈起,
去过开罗旅游的人都对这个城市的垃圾问题“印象深刻”,甚至还有游客在旅程结束后,在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上问本地人:为什么开罗有这么多垃圾?
事实上,开罗人有2千万,每年开罗产生的固体垃圾量是8千万吨,
因为没有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加上埃及的垃圾回收处理能力也十分欠缺,这个国家的人民已经尝到了环境污染的恶果。
照理说,如果一个大城市没有官方运营的垃圾处理机制的话,这城市离被垃圾海洋淹没也就不远了,
在开罗,虽然垃圾问题在居民和游客的关注下日益突出,但是站在这个城市的阴影里,让它还可以这样持续运作下去的最核心人物,是一群衣衫破旧、勤劳不休的作业者——开罗的垃圾人(Zabbaleen),
开罗市有三分之二的垃圾都是被Zabbaleen收走的,他们每天回收大约15000吨,其中90%的垃圾都被回收利用了,是欧美回收公司成果的四倍!
Zabbaleen在阿拉伯语中是“垃圾人”的意思,这一群人已经守护了这个城市70余年,用的是他们的双手,
在开罗的一个名叫Manshiyat Nasser的社区,就生活着六万的Zabbaleen,
在几十年前,他们本来是少数族裔的农户,想要来到首都重新开始生活,却没有一技傍身,在挣扎和徘徊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城市需要他们的地方——分类并回收每家每户不要的垃圾,
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垃圾不一定全是没用的,像金属、纸张和塑料这些常见垃圾都是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够分类整理出来,说不定会有商家愿意收购这些资源,
而且开罗人完全不会利用这一点,他们只会把所有垃圾全部打包丢出门外,在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的环境中怨声载道。
说干就干,他们不仅有人专门去每家每户家里上门收走居民们视同大敌的垃圾,态度还十分诚恳,什么垃圾都愿意收入囊中,长期以往约定俗成划分了片区,
在所有垃圾被带回社区后,就交由专门负责运输垃圾的人,
他们用驴,用破破烂烂的小货车将垃圾送到这里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作坊里,
最后,就有手工精细的Zabbaleen专门负责分类,
对于组成材质不同的垃圾,他们就像一名工匠一样用榔头破坏大结构,再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
对待玻璃瓶,他们用手一个一个将它们整理好码齐,
然后将这些瓶子搬到货车上,送到更远的资源回收站去,
对待硬塑料制品垃圾,则主要靠作坊里的机器,不仅会对塑料进行清洗,还会把它们以大化小,再进行烘干,最后研磨成小碎片送去给回收商,
对待好处理的纸板,他们也主要依靠压缩的机器,
然后通过人工将它们搬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而妇女们更多处理的是布料纤维等可回收垃圾,
或者最为常见的不可回收厨余垃圾,
对于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他们依然想出了回收利用的办法——当猪食喂给猪吃,
可以看出,他们的分工明确,无一例外不是靠精细的手工积攒出来经验和技能,才使得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条不紊,
这让Zabbaleen不仅得到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维持生计,还在社会上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名声——他们为城市带去了洁净,而他们自己也因此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着,
据统计,开罗每天的平均每吨垃圾会给这个社区创造两个工作岗位,垃圾成就了这个奇特的社区,但这个社区也反过来救了开罗。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依然有着Zabbaleen人内心的心酸和艰苦,
社区的环境污染是触目惊心的,
无论是儿童还是大人,都在这片垃圾海洋中日复一日地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垃圾是亲切的,是熟悉,是习以为常的景象,
他们在其中玩耍,被垃圾包围,在这里,垃圾是童年必备的色彩,
而那些收垃圾的人也非常辛苦,一般从凌晨3点半就早早地开始,一周最多只会休息周日一天,
分类垃圾的Zabbaleen则面临着更多的危机,没有合适的保护措施,没有卫生可言的工作环境,他们随时都把自己暴露在用过的针头,不起眼的尖锐物品中,
人人都知道其中的危险,被针头扎一下,可能就会全身溃烂而死,但是在生计面前,大家都无奈地只能视若无睹,继续埋头苦干,
还只能安慰自己“我们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加强了我们的免疫系统”,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这个社区42%的人都因为处理垃圾有不同程度的丙肝,所有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
而每天的巨大工作量常常让人累得不想动弹,大部分男人的背都有毛病,因为背着50公斤的垃圾上下五楼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
有不少人表示他们想要逃离这个国家,去外国生活,只要有一份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行,
“在这里,我们是牲畜”,
一个小孩子被问到长大的梦想是什么,他腼腆又坚定地说“我想当一个医生,然后离开这里”,
在这个社区,还有着一个为垃圾而生的学校,其中寄托但也是埋葬的是一代人的未来,
孩子们在这个学校里学习读写认字,学习数学计算,学习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背后的目标却都只有一个——将来可以当上一个准备充分的垃圾分类员,
他们不断学习的还有资源的分类利用知识,分类垃圾时的保护措施,如何保持卫生,
因为垃圾,Zabbaleen凝聚在了一起,他们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到与别的社区别无二致的社区生活,文化,宗教信仰,娱乐活动,
人们每天和垃圾打交道,却并没有忘记尽量让自己保持整洁,并记着热爱生活,
然而,这个社区在开罗也是个岌岌可危的存在,虽然Zabbaleen仍然渴望着这份赖以为生的工作,但是开罗的垃圾制造速度却远远超过了控制,这让这个国家不得不为未来作长远考虑,
事实上,开罗在多年前就找过欧美的跨国垃圾处理大企业,但是因为他们在大街上直接建起了处理站,让开罗街头又脏又臭,仅仅两年之后,政府不得不请回那些勤劳俭朴的Zabbaleen来帮助开罗重回干净,
如今,在全球垃圾处理的巨大趋势面前,Zabbaleen被未来垃圾集中处理大潮吞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Zabbaleen的存在代替了市民们本该自己完成的垃圾分类工作,但是任他们再人多,再勤劳,手工分类效果再好也无法再单独遏止这个城市的顽疾疯狂生长了,
这一次,开罗终于意识到在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市民们在家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只是能否真的凭一己之力扭转所有人的观念,平衡其中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让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落到实处,对他们来说,漫漫长路才从茫茫黑夜中显现出来。
而对于我们,在坚决对洋垃圾say no的情况下,现今一切正在上演的艰难挑战,反过来,都在预示着一个改变的机会,
毕竟,这个世界目前最严峻的危机之一就是塑料垃圾污染,
世界最高峰,已经不再和它对应的“圣洁”称呼相匹配,皑皑的白雪冰峰上,各色的垃圾遍布着,
陆地上的垃圾无法处理,被不负责任的黑心企业直接倒入蓝色的海洋,随着洋流,随着水的流转,到达了五大洋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被冰封的北极圈内,
还是深入海底几千米的无光深海内,
只是换了个存在的形式——经过日照和腐蚀,大片大片的塑料物已然分裂成小块的塑料薄块,然后到很小的碎片,最后到肉眼不可见的微粒,
最近科学家们甚至还在岩石上发现了新型“塑料苔藓”的踪迹,
在这些被污染的环境中,动植物们就在其中生长繁衍,他们被无法消化、无法排出的塑料垃圾活活折磨致死,
而那些外表看起来正常的生物,体内也早已留下塑料的种子——塑料微粒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给上一端的生物,最后再流向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体中...
在垃圾问题上,
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