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9日 20.7°C-23.8°C
澳元 : 人民币=4.7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34亿踩雷背后,6000亿诺亚财富何去何从?

2019-07-11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34亿踩雷背后,6000亿诺亚财富何去何从? - 1

“有没有踩雷诺亚财富的?”

在一个私募基金人士聚集的微信群里,有人这样问道。这句话很快得到了同病相怜的回应,不少人都表示踩雷了,有人说“我受骗了7万”。

群里讨论的是近期知名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控股的事件。

7月5日,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600083)披露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罗静于6月20日被警方刑事拘留。公开资料显示,罗静创办的承兴国际集团不仅是博信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拥有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02662.HK)、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BAC)。

34亿踩雷背后,6000亿诺亚财富何去何从? - 2

承兴国际、博信股份实际控制人 罗静

罗静被拘后,事件继续发酵。7月8日,美股上市公司诺亚财富(NOAH)公告称,该公司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下称“歌斐资产”)发行的产品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

作为已经在美股上市多年、国内排名靠前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的巨额踩雷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踩雷事件发生后,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汪静波在内部信中称,通过这件事情,看到了管理上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提升。她同时坦承,“作为有一定规模的资管机构,确实很难百分之百规避风险。”

这的确并非诺亚财富第一次曝雷,此前它已经发生过多次踩雷事件,其风控模式也屡次遭到市场质疑。

汪静波在内部信中提到,“此次事件,坚定了我们的转型之路,用一种残酷和强烈的方式让我们惊醒。”

的确,对于诺亚来说,下一步何去何从可能是比解决一个34亿的踩雷事件更重要的问题。

01

多次踩雷

对于诺亚财富34亿踩雷承兴国际控股事件,7月8日汪静波在内部信中解释称,事情的原因在于歌斐资产向承兴国际相关方就其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供应链融资,而承兴公司涉嫌刑事欺诈,因此相关的基金确实发生了风险。

据了解,涉及此次事件的主要是歌斐资产管理的“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7月8日,歌斐资产发布《关于“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相关情况的说明》公告称,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投资期届满时暂时无法进行分配,因此将依据基金合同约定对基金份额的投资期到期日延期。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里,诺亚财富已经数次踩雷。汪静波在内部信中就提到了诺亚曾经遭遇的“景泰事件”。

2014年,诺亚财富牵涉进被称为“中国基金子公司第一案”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资管计划项目,当时这个被称为“诺亚史上最安全的ABS”遭遇个人和机构恶意合同欺诈所引发的刑事案件,最后两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十年有期徒刑。

汪静波在近期的内部信中称,“公司处理景泰事件的案例中,过程虽然艰难,但是积累了经验和判断力、决策力,最后成功画上句号,保护了客户权益。

但从事后看,诺亚并没有因此避免踩雷事件的发生。时隔2年后的2016年,诺亚财富就被曝出“悦榕基金‘烂尾’事件”。据了解,2010年,全国有五十余名投资者在诺亚财富的推介下,共同出资约10.7亿元人民币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当时,诺亚的员工称,这个项目“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不过,6年后,这一项目并没有完成IPO,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最终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了退出,投资人收益仅为1.3倍。

2017年3月,辉山乳业陷入百亿债务风波,其中歌斐资产两只基金——歌斐创世优选一号投资基金和歌斐创世优选二号投资基金同时踩雷,涉及债权达5.46亿元。

2017年6月,诺亚财富又被曝出踩雷乐视——诺亚财富旗下芜湖歌斐此前认购乐视并购基金优先级23亿元被质疑存在风险。不过2018年9月,乐视网已经向芜湖歌斐提前支付了3亿元本金款。

02

诺亚财富发家史

1992年,汪静波进入金融行业,之后在湘财证券任职多年,历任湘财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湘财证券私人金融总部总经理,曾主持发行中国第一支伞型基金。

34亿踩雷背后,6000亿诺亚财富何去何从? - 3

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 汪静波

因此,诺亚财富的起源和湘财证券有着紧密的联系。2003年,由于湘财证券巨亏,汪静波所在的私人银行部门被裁撤,汪静波等原来私人银行的一些员工内部创业,创立湘财证券诺亚财富管理中心。据说“诺亚财富”这个名字源于神话中的“诺亚方舟”。

2005年,湘财证券公司改制,汪静波等人离开湘财证券,并正式成立诺亚财富。

由于抓住了中国私人财富增长的风口,诺亚财富迅速成长起来。2010年11月,诺亚财富成功挂牌纽约证券交易所,融资超过1亿美元,并在上市首日以股价大涨33%收盘。

在上市之后,诺亚财富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并在多个业务领域进行布局。

诺亚财富官网显示,至2019年第一季度,诺亚财富累计配置资产超过6362亿元,服务超过27万名高净值客户和企业,覆盖国内83座城市。在业务布局上,经过16年的发展,诺亚财富已经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综合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投资、保险、教育、家族服务、汽车租赁、海外配置等服务。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诺亚财富官网显示,目前诺亚财富主要有四大板块: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开放产品平台、信贷及其他业务。

财富管理板块又分为高端财富管理、家族财富管理、以诺高端教育、公益慈善等业务;资产管理板块则主要以2010年成立的歌斐资产为依托,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房地产基金投资、公开资本市场投资、家族财富及全权委托投资等,据诺亚财富的披露,歌斐资产目前管理资产达到1711亿人民币;全球开放产品平台主要帮助用户配置国内产品和海外产品,以及保险经纪和融资租赁业务;信贷和其他业务则包含小额贷款服务、汽车金融服务、信贷金融科技服务等。

34亿踩雷背后,6000亿诺亚财富何去何从? - 4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诺亚财富所属的公司诺亚控股对外直接投资了13家公司,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控股的方式拥有24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早期诺亚财富的迅猛增长也曾吸引了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目光。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提到,2007年3月,汪静波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首次见面,两人谈了仅十分钟,就基本敲定了合作框架。

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10月,红杉资本向诺亚财富注资500万美元,占诺亚财富25.5%的股份。在红杉中国内部,诺亚财富也被视为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2010年诺亚财富上市,红杉资本账面回报率超过36倍。至2018年12月31日,红杉资本仍持有诺亚财富6.18%的股份。

上市之后,红杉资本和诺亚财富的资本联姻进一步密切。2015年3月,诺亚财富旗下子公司诺亚易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红杉中国基金数千万人民币注资。据当时的新闻稿显示,沈南鹏、汪静波等人出席了那次新闻发布会。诺亚易捷当时主要经营的产品是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员工宝”,不过,工商变更记录显示,2018年2月9日,沈南鹏退出不再担任该公司的董事职务。

另据《理财周报》曾经的一份报道,歌斐资产的PE母基金曾投资了包括IDG和红杉资本在内共15家国内投资机构。

2016年10月,红杉中国宣布以收购歌斐资产部分股份的方式实现对后者的战略投资,战略投资金额达3.48亿元人民币,“红杉和歌斐资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协同效应”,沈南鹏当时这样表示。

03

转型迫在眉睫

在内部信中,汪静波将此次踩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到经济周期上,“我们这次碰到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宏观市场当前处于信用周期的末端”,她认为,“这可能也是从事金融业无法反抗的宿命”。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诺亚财富被指风控问题突出。此前,诺亚财富表示,由于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资产已经就这个供应链融资对承兴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

但京东方面却回应称,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与京东无关。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报道,歌斐资产负责人承认,此案件系精心策划、酝酿多年的诈骗案件,众多金融机构和个人均成为受害者。

“这个骗局今年3月份找过我们”,一位财富管理行业的高管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他表示,当时对方许诺了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担保以及京东的供应链应收款担保,而且给出了较高的利息和中介费。

但是该高管表示,由于他们要求必须有京东高管面签且录音、录像却遭到了融资方拒绝,因此,他们毅然放弃了该项目。他总结,这个骗局的手法是“骗子通过中间人借用京东的会议室,然后拿上预先准备好的假公章”。

所以也有行业人士提到,尽管此次骗局较为高明,但如果诺亚财富的风控流程扎实,最终骗局依然会无法得逞。

事实上,对于诺亚财富存在的某些风控漏洞,一些客户和监管方过去早有质疑。

在辉山乳业事件爆发之后,江苏证监局曾对歌斐资产负责歌斐创世优选一号、二号基金尽调负责人进行询问。当时的笔录资料显示,尽调负责人表示既没有看过辉山集团的账务处理,也没有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尽调或法律尽调。该负责人透露,“没有强制的尽调制度。”

另外,2018年7月,江苏证监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对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其中披露,歌斐资产对于辉山乳业的基金合同披露有明显的错误,将借款债权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

此外,这份警示函还提到,基金合同关于产品风险的揭示前后不一致,特别提示中产品风险为“中等”,其它部分产品风险为“中高”。警示函显示,歌斐资产就连最基本的报表中部分数据勾稽关系的明显错误和股权结构与实际不符都没有发现。

对于警示函提到的上述问题,诺亚财富表示,上述问题是“操作瑕疵”和“笔误”,“并没有影响内部对于项目的决策判断,也没有影响投资人对风险等级的判断。”

诺亚财富在风控上的漏洞不仅在内地受到监管的质疑,2018年5月,香港证监会披露,对诺亚财富的子公司诺亚控股香港的业务活动视察时发现,诺亚香港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存在风险评估不完善、销售及分销投资产品的内部系统和监控缺失等不规范行为,并对此进行了谴责和500万港元的罚款。

不过,虽然外界监管和客户的批评颇多,在诺亚财富内部,对于其风控却有着不同的评价。2018年初,汪静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总体上我们的风控还是做得不错的,在这样一个市场没有发生过致命的问题,大的行业判断基本上都是对的。”

除了风控方面的问题,对诺亚财富而言更要紧的恐怕还有业务模式转型的挑战。

在最近的内部信中,汪静波提到了诺亚财富的转型。她称,诺亚财富需要从营销到产品、从风控到投资管理全面转型;产品要从非标固收产品转向组合型、净值型的标准化基金,摆脱对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如果转型成功,诺亚和歌斐将真正成长为一个国际标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

对于诺亚财富来说,转型已然迫在眉睫。2018年4月,央行联合多个部门正式发布资管新规,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传统模式形成挑战,要求统一监管、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管理期限错配等。

资产新规的出炉对于传统的“返佣模式”提出了挑战,对于财富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能够按照客户的资产情况、风险偏好进行建议”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第三方存在利益驱动,“哪个产品返佣高就卖哪个,不考虑用户需不需要。”

在诺亚财富过去的几个风险案例中,不少用户反馈诺亚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诱导销售”和私下保底承诺的情况,降低了用户的风险预期。《国际金融报》的一篇报道显示,诺亚财富旗下公司向多位稳健性投资人销售中高风险产品。

由此看来,诺亚下一步的转型才是更急迫、更关键的问题。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