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特朗普的大棒也不是习近平的胡萝卜(组图)
特朗普上台后就对中国挥起了贸易大棒。
关税大棒、退群、赶移民,这是特朗普上台后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政策。有人说美国保守主义正在回归,保守主义思潮正在复兴。也有声音称美国正在成为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典型。
而与此同时,中国举起了多边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大旗。中国公布诸多开放措施,日前中国国务院宣布9月底前修订形成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只是诸多措施的一个。
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经济便车,降低多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关税,举办史无前例的进口博览会,种种主张无不在宣示中国拥抱世界的开放姿态。无论是2019年3月访问欧洲,还是2019年5月访问俄罗斯,抑或是6月出席日本大阪G20峰会,呼吁多边主义与自由主义成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逢会必讲的主张。
人们将中美的不同作为戏称为,特朗普(Donald Trump)举起了保护主义的大棒,习近平不断扔出自由繁荣的胡萝卜。
实际上,这不是特朗普的大棒,也不是习近平的胡萝卜。
北京将中美贸易战称为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之战,图为中美领导人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新华社)
从历史上看,保护主义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美国今天的保守主义、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利己主义。
当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长期以来各种结构性问题没有来得及解决时,美国急于做出利己的选择。人们习惯了美国作为大国的慷慨,对于美国突然间开始小心翼翼计较利益得失并不适应。如果不是经济出了问题,特朗普何至于让盟友多交保护费,杜绝他国占便宜?不是特朗普要举起保护主义的大棒,而是美国不得不在状况不那么良好的时候过紧日子。
特朗普能够上台就足以说明美国民众对于传统建制派解决美国的顽疾不抱希望。特朗普这样一个典型的商人政客会比传统精英有更好的方法治理美国吗?大棒是外壳,是容易让民众看得见的保护主义。特朗普的大棒挥向的是外来移民、国际组织、其他国家,这种外在找原因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特朗普的大棒是美国之痛。
美国并不是从特朗普上台开始才变得有失大国风度的。谁变成强国谁就率先打破贸易保护而提出自由贸易。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的强国英国率先提出和实施;20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强大的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今天的中国就是以前的美国和英国。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交替主导世界的周期,也是大国兴替的周期。中国提倡自由主义与美国奉行保护主义的反差,正是中美两国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美国即将失去一些优势,奉行保护主义是利益之所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强国,力挺自由贸易亦有自身发展的利益需要。
进出口贸易实现的是国际财富的转移。(新华社)
中国愿意让利,不是因为让利是吃亏,而是因为让利是平衡发展的必需。中国自1994年后一直保持着顺差,且顺差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1,770亿美元。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进口2.1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
保持常年的大额贸易顺差让中国受益良多,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成长为了贸易大国,但是追求贸易顺差并不是目的。进出口贸易的平衡才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状态。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顺差过大对全球和谐的危害不亚于相应的逆差。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只是其中之一,长期顺差,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大,造成通胀水平不断提高。对中国来说贸易顺差收窄已经成为趋势。扩大进口,为各国开放中国市场,是中国发展的必需,是成为贸易强国的必需,是中国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