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重启购买国债 “虚假”量化宽松暗藏祸根(图)
最近两周以来,美联储(Fed)连续购买美国国债,总金额约140亿美元,这是自2014年10月以来美联储再次重启购买国债。由于市场担忧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有衰退的风险,美联储是否会在降息之外运用量化宽松(QE)这一非常规手段刺激经济值得关注。分析认为,如果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新一轮货币宽松潮,压低通胀,加剧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逐渐降息至零利率后,货币政策基本失效,货币当局依然可以采用负利率,但政策效果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金融资产,推高风险资产流动性,达到压低长期利率的目的。
以美联储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联邦基金利率经过10次降息达到0附近。于是美联储开始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主要购买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美国国债,以期降低长端利率(比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其中,2008年美联储购买的MBS由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MBS构成。
事实上,尽管美联储购买国债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属于常见的量化宽松手段中的一种,但此次购买行为到底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宽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美联储官员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购买债券置换原先自然到期的MBS。
美联储此前声明称,从 2019 年 8 月 1 日起将停止缩减国债持有;美联储将继续缩减所持的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证券(MBS),其中每个日历月最高 200 亿美元的相关到期证券本金重新投资于美国国债,大体符合存量国债持有的久期组合,超过 200 亿美元的本金将继续用于投资机构类 MBS。也就是说,美联储持有的债券总额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MBS份额缩减,国债份额上升。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从客观环境上来讲,美联储如果现在量化宽松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货币政策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闲置资源,目前美国失业率处在历史低位,表明社会资源利用率已经比较高,闲置资源少,在这种局面下,量化宽松的实际效果可能很不理想。
周茂华分析,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过几轮量化宽松,美联储持有的债券规模从9,000亿美元急速膨胀至3.8万亿美元,给市场释放的流动性可见一斑。美国的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也表明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所以无论从价格和数量的角度来看,美联储此次购买债券应该是出于置换MBS的目的,并不是向市场宣告开启量化宽松。
而量化宽松自诞生之日起也一直伴随着争议。虽然第一轮量化宽松在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但第二轮和第三轮量化宽松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小。QE开启的9年时间中,美国经济进入扩张区间,不过相比金融危机后4%的年均经济增长,后续的年均经济增长只达到2%,第三轮QE也未能达到推升通胀的目标。
周茂华表示,美联储此次购买国债依然值得警惕,因为一旦美联储真的开始了量化宽松,可能会进一步压低全球通胀,经济的脆弱性也可能增强。在QE过程中,中央银行增加政府或企业债券购买,市场利率进一步走低,短期有助于提振企业与政府公共支出,产出增加。但下游需求保持稳定,随着供给增大,全社会产能出现过剩,为加快资金回笼、维持债务运转,企业倾向于降价促销,居民消费物价存在下行压力。另外,重启QE会带来负反馈效应。美联储量化宽松将会引发全球央行的连锁反应,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品物价走低,通过产业链传导回美国。
同时,美联储一旦重启量化宽松,会显著推升企业、公共部门债务,累计风险资产泡沫,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为下一次经济衰退和危机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