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开始对澳洲农业和食品行业感兴趣
毕马威(KPMG)澳大利亚中国业务合伙人支巧玲(Helen Zhi Dent)近日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的采访时表示,由于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点从资源类公司逐渐转移到消费品生产公司,现在农产品和食品行业正成为在澳的中国投资者最关注的部分。
支巧玲女士在7月底举行的澳财悉尼峰会上发言
“澳大利亚食品在中国有非常天然、健康的绿色品牌形象。”
她认为,如果有澳洲企业正在销售品质良好的农产品和食品,可能就会被中国投资者“相中”。因为后者不仅有资本,还有分销渠道,并正积极地寻找供应方。
虽然,支巧玲不愿对蒙牛15亿澳元收购贝拉米(Bellamy)一事做出评价,但她列举了中国光明食品集团收购英国谷物类食品制造商Weetabix,以及伊利集团试图以10亿澳元收购法国达能(Danone)旗下美国酸奶公司Stonyfield,认为在澳洲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交易情况。
她介绍,由于很多居住在澳洲的中国裔居民都会向自己亲戚朋友介绍澳洲的产品,澳洲商品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许多澳洲品牌在中国没有做任何市场营销就已经很出名,在澳洲有那么多中国居民,其实他们在做‘无偿广告’。”
正因为有些品牌已经很知名,可能一些潜在的收购交易就在澳洲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层面发生,但支巧玲认为,未来中国投资人会想要寻找一些规模更小,知名度更低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保健品公司)Swisse(被中国企业合生元收购)的原因,但是,将来,这一层面的交易将会下降到一定水平。”
她表示,农业、食品、医疗保健和再生能源是中国投资人对澳大利亚最感兴趣的领域,而私营公司取代大型国有公司成为潜在的主要买家。
中国在澳新投资标的价值的下降,反映出中国在澳投资,从国有企业主导的资源领域大手笔交易,转向私营公司以消费品领域为主的小型交易。
毕马威今年年初发布的《揭秘中国对澳投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在澳新投资下降了38%,至62亿美元(约合92亿澳元),其中90%以上来自私营企业。(详见澳财网采访支巧玲女士的文章和视频:《揭秘中国对澳投资下滑 :数字背后蕴含的挑战与蜕变》)
“中国想从海外市场获得的东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过去在经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需要大量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基础资源,以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现在中国正从基础建设驱动型经济,转型为以消费者为主动的经济建设类型。尽管与资源领域投资相关的交易超过5亿澳元,私营公司针对消费品企业的交易可能不到1亿澳元。
“因为中国投资者感兴趣的行业改变了,所以中国在澳投资的总额有所下降。”支巧玲表示,有些中国投资者正在收购保健产品、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农业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可再生能源则是另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不过相关的商业交易规模要更小,更频繁。
支巧玲说,许多中国投资者仍然视澳大利亚为安全的投资场所,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澳大利亚)拥有发达国家的所有有利条件——非常透明的规则,英式司法体系,并且有中国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但她也指出,澳洲的公司也需要意识到,澳洲并不是中国投资者在世界上唯一关注的地区,“澳大利亚确实很棒,提供了很多机会,可中国投资者也在关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甚至南非等地的机会。”
她说,去年中国对澳新投资的62亿美元,相对中国公司向海外投资的1400亿美元而言,仅是很小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市场会认为“我们每年接待140万中国游客真的很棒!”,然而中国每年出国的游客有1.4亿人次。她认为,大家应当将眼光放之全球范围,也希望那些向中国出售商品的公司,可以从和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中受益。
支巧玲曾在英国留学,MBA毕业后于2004年加入英国的毕马威,负责成立了中国业务部门, 并成功地带领团队成为伦敦当地为中国企业服务的第一顾问。2012年,从伦敦转调毕马威悉尼办公室。2014年,她成为毕马威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全职负责中国业务的合伙人,也是毕马威澳大利亚第一位中国大陆背景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