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呸!GitLab惹怒中国程序员:是谁给了你歧视我们的勇气?(组图)
这一阵,美国在所谓的“敏感产业”上,对中国的“骚操作”屡见不鲜。
在学术领域,从用签证来限制某些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来美,还发生了“用签证阻止中国航天代表团到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事件;在商业领域上,限制科技公司与中国公司合作。
而最近,这样的针对行为更是愈演愈烈。
一件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有科技公司明目张胆表示:“对中国居民一律不发offer”。
Gitlab封锁中国工程师
这个明目张胆封锁中国的公司,就是全球第二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lab.
主页君专门请教了自己的程序员朋友,原来,创建了一个代码平台,实行代码托管和代码储存,供程序员在这里共享代码,或者商讨解决方案,被戏称为“大型程序员交友网站” “程序员的BBS” .
而Gitlab隶属谷歌旗下,是 GitHub 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谷歌重金投资加持的开源独角兽,其服务过的用户包括 IBM、索尼、NASA、阿里巴巴、Oracle、波音等大型科技公司和机构,在科技行业有着重要地位,也本该是个国际化的开放平台。
然而,本该象征着交流和开放的 GitLab ,却在上个月在其官网上发了一个声明,称他们:决定为有权访问客户数据的团队成员,启用“工作家庭国家/地区封锁”令。
Gitlab还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在目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这是行业内的普遍操作”。
而在这个封锁名单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俄罗斯。
具体的封锁办法为:
1. 我们不向中国和俄罗斯的居民(无论国籍是否为中国或俄罗斯)提供工作offer;
2. 那些有权限访问客户数据的员工,现在也不能移居到中国或俄罗斯
此外,声明中还表示:
鉴于此类岗位在中国和俄罗斯并没有员工,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封锁」(即不再雇佣这两地的居民以及禁止现有员工移居到这两个地方)是当前最为人道的解决方案。
此条禁令的发布者——Gitlab高管Eric Johnson ,在回复员工时,进一步详细地解释了此政策的来龙去脉。
Eric Johnson称这两个国家被“封锁”是因为只要在这两个国家国境线以内的员工,都有可能会泄露公司信息。
Eric Johnson还称,目前,他们在中国地区和俄罗斯的工作和招聘计划会照常进行,只是上述员工已经不能再接触到公司涉及敏感数据的岗位了。
到底是为了信息安全,
还是双标和排挤?
GitLab 的做法也在行业内的知名网站Hacker News 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GitLab 的CEO Sid Sijbrandij 也亲自上场,回复网友的评论。
在评论中,Sid Sijbrandij将自己的公布这样敏感政策描述为一种英雄般的行为。
他在多个评论中称,自己为了制定此项政策克服了重重困难,而公布政策的决定,则是Gitlab公开透明的表现。
从政策声明到CEO的评论,出现了“这可是行业内的普遍行为” “我们可是选择了最人道的解决方案”“此举提升了公司透明度”这样的语句,在这样的表态中,不难看出Gitlab有一种得意洋洋的态度。
而与政策制定者的得意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来自Gitlab员工的反对。
有人直言,这种歧视行为(应客户的要求)与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是不相容的。这实在令人痛心。
更多Gitlab的员工认为这条禁令颁布地没头没尾,这项政策也做不到他们所宣扬的“对公司现有员工不构成影响“这一条。
评论区就有员工提问,“如果相关员工要和中国人结婚怎么办?”“要是他们和中国人结婚,若干年之后打算搬回中国,照顾年迈的父母怎么办?”
由此可见,这一决定很有可能对该公司员工的职业和人生选择造成一定影响。
并且,已经有员工表示自己的工作已经受到了影响:
“我已经在禁令公布之前,在被限制区域招聘了相关人员。我不太想出尔反尔,撤销offer,现在只能和EMEA经理合作,调整新员工的岗位了。”
而对这项提最为不满的就是,GitLab的全球风险与合规总监Candice Ciresi.
Candice Ciresi称此项政策简直就是公司自相矛盾。Gitlab明明对外宣称,公司接受来自任何不受美国法律限制的国家的客户和员工(中国和俄罗斯并不在法律限制的国家之列),而现在却基于政治氛围,实施影响员工的控制措施。
Candice Ciresi对Eric Johnson所给出“防止信息泄露”的解释也很不满。
Candice Ciresi称:面临信息泄露高风险的国家包括且不仅限于:罗马尼亚,巴西,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俄罗斯,土耳其,和美国自己(根据ABC新闻,美国在黑客数量上可是排名全球第二)。按照当前的逻辑,难道我们不用限制这些国家的员工吗?
如果黑客是限制员工的基础,那么在美国招聘员工,也该被限制。
如果我们认为有信息泄露风险是封锁一个国家的理由,那Gitlab就必须做好对其他有同样风险的国家也实施同样政策的准备,不平等地适用就是歧视。
被诘问的Eric Johnson对此的回应是,中国之所以在名单上,是因为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而谷歌对GitLab的运营至关重要。
Candice Ciresi接着反问,那为啥限制俄国,俄国有没有限制谷歌?
GitLab此举到底是为了信息安全?还是基于政治因素,针对个别国家的“变相制裁”?这不仅是Candice Ciresi的疑问,也是主页君想问的。
在Hacker News, 也有人指出了这项政策的漏洞:美国、法国等很多国家的政府也有一些后门程序,可以让监管机构合法获取某些数据,如果按照这种标准,那 80% 的国家都该被 GitLab 拒之门外。
更讽刺的是,此前,当Gitlab的主要竞争对手——GitHub,对伊朗、克里米亚等地的账户突然断供时,GitLab还因为没有禁用任何账户,收割了一波好评。
对有后门的美国、法国不限制,对黑客活动活跃的国家也不限制,甚至对明确被美国制裁的伊朗和乌克兰也摆出一副“保护”姿态,而偏偏对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和俄罗斯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向对此类“以国别雇佣员工”的歧视行为十分敏感,一旦有公司卷入此类事件,往往是媒体大肆报道的对象。
此次,Gitlab如此明目张胆地这对国别,发布歧视政策,在美国媒体上几乎是无风又无浪。
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有公司宣布“住在意大利我们就不能雇你”,会落得什么下场。但似乎只要歧视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便没有那么罪恶了。
美国“伤敌一百
自损八千”的新制裁
而这样有针对的“变相制裁”,也不是第一次了。
GitLab此次的举动可以说是紧跟自己东家——谷歌的步伐。
前段时间,谷歌对华为实施了封禁,宣布暂停与华为的商业合作。
今年5月,谷歌突然撤销了华为的Android许可证,从而暂停了华为对Google Play服务(GMS)和Play商店的访问,试图将华为从Android智能手机的海外市场中移除。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美国政府突然针对字节跳动公司10亿美元收购美国社交媒体应用Musical.ly,展开了国家安全审查,称Tiktok手握美国用户的信息非常危险。
这样的论调,别说中国人看不下去,连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也看不下去了。
“是啊,要是Tiktok监视我们就太危险了。到时候,他们把我们美国舞步全学会了怎么办?”
“Tiktok的用户都是青少年,我上Tiktok的时候最担心的不该是信息泄露,该是被反娈童组织误抓吧”
而且,收购其实在两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时候突然以此为理由,开展安全审查又是为了什么?
答案很可能是以制裁获得竞争优势。
TikTok今年在美国拥有2650万月活跃用户,其中大约60%用户的年龄介于16岁至24岁之间。这样快速的增长,给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巨头带来了不小竞争压力。
今年10月中旬,扎克伯格在华盛顿的一所大学里演讲时明确表示:以TikTok为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是对美国的威胁。
“以制裁获取竞争优势”,现在看来在美国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
而主页君也就此事采访了几位程序员,对方也表示:Gitlab的举动,更多的是在美国互联网业在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时,所流露出的担忧和害怕。
但,这样的“变相制裁”真的有用吗?
从长远看来,这种办法无疑是“伤敌一百,自损八千”,而美国已经受到了反噬。
不少人表示,Gitlab此举就是将数量庞大的中国程序员推向成为他的竞争对手的边缘。
在开源网站领域,如果类似Gitlab的操作越来越多,无疑就是在促使中国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开源网站。
就连美国常用的“签证门槛”,其反噬后果也在开始显现。
此前国际学术顶会ICLR会议,就因为美国签证实在太难搞,最终决定把2020年的会议搬到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
关于这种变相封锁的结果,或许中国航空的故事也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当时中国多次请求加入国际空间站,遭到美国多次阻挠都加入未果,而现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建成在即,而国际空间站却面临退休。
封锁带来的长期结果,到底是赢是输?美国和美国公司还要好好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