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夜爆红到难逃一死,烧光数亿元后,这个网红产品还是凉了(组图)
这两年,国内各大景区中出现了一种“怪相”,就是在自己的地界里,如果不建一座玻璃桥或是玻璃滑道,和别人一比就会感觉没面子,仿佛自己就成了“落伍”的那一个。
而游客们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了,花一笔并不算少的钱,在高空栈道上逗留一会儿,然后拍下一段小视频上传到各个平台,逐渐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时尚。
于是,景区靠着玻璃桥、玻璃栈道等项目,一年多赚数千万,过上了滋润的日子,游客打卡各地的“网红”玻璃桥,证明自己艺高人胆大的同时收获点赞无数,一个赚钱,一个开心,二者可谓是一拍即合。
但这样看似和谐的日子,恐怕快要到头了。
去年3月以来,河北就开展了高风险旅游项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 。
继河北之后,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方的部分玻璃桥项目,也遭遇了同样命运。
从风行全国到被大范围叫停,我们也不禁思考,所谓的“网红”玻璃桥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泛滥趋势愈演愈烈
玻璃桥不断被玩出新“花样”
其实世界各地的玻璃栈道项目,最早参考的都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U形观光台,它以94根插入 14米深石灰岩壁的钢柱作为支撑,桥身可承载2万人的身体重量,是世界著名的“空中走廊”。
几年以后玻璃栈道犹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于中国各地景区,而将玻璃桥推向全国的导火索,则是大名鼎鼎的张家界。
2016年,张家界修建了全国第一个玻璃栈道“云天渡”,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一举创下了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等多项世界纪录,再加上张家界的知名度,一时间全国皆知。
此后,“云天渡”一度张家界热门景点之一,旅游高峰期限定每天接待上线8000人,而且还需要提前预约,最火爆时,票价都被黄牛炒高了6倍。当时景区不少管理人员都认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带来了井喷式的游客增长,相当于重新再造了一个武陵源和天门山。
张家界玻璃栈道的大获成功,也让其他景区纷纷把玻璃桥项目提上日程。据统计,随后几年时间里,光是“玻璃桥”在全国景区内就开了2300多个,各地玻璃滑道、玻璃漂流等项目更是不计其数。
而各个景区为了凸显特色,也使得原本简单的玻璃桥,被玩出了各种新的花样。
比如位于河北的红崖谷景区,投资上亿元,建成了号称“世界最长、跨径最大的悬空式玻璃吊桥”,刷新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创下的世界纪录,而且当游客走到中间时,桥面还会左右晃动。
还有位于宁夏沙坡头景区,横跨黄河两岸的玻璃桥,号称是“国内首座全透明3D玻璃桥”。
这里原先只是普通的悬索桥,2017年景区投资2000万元,将原有木板替换为钢化玻璃,既有常见的通透玻璃,也有呈现3D效果的玻璃。
这些结合了刺激、冒险、新奇的新项目,对游客来说有惊人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引爆了线上,迅速成为“网红”。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一搜关键词“玻璃”,弹出来的播放量也都高的吓人:
排名第一的是“玻璃栈道”,共有2.7亿次播放,3.1w个视频;紧居其后的是“玻璃桥”也有上亿的播放量,1.8w个视频;玻璃滑道、玻璃漂流的播放量也很多。
一时间,仿佛只要冠上“玻璃”的名头,数据也差不到哪里去,而到了现实中,这些景区网红游乐项目也如同“会传染”一样,一开十,十开百。
而各个景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都把玻璃桥当成了景区的必备项目,于是,各种玻璃项目便渐渐有了泛滥的趋势。
02.
监管部门出手,大批玻璃观光项目遭封停
我们知道,一辆车如果开得太快,一旦前方发生危机,即使猛踩刹车,也需要很长的制动距离。而光速成为网红的玻璃栈道也是如此,在盲目的相互模仿中,玻璃桥和其他曾经爆火的网红产品一样,逐渐走向了失控的宿命。
据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多个景区都在近期关停了玻璃桥项目,曾经红极一时,成为景区引流新创意的玻璃桥、玻璃滑道等玻璃观光项目正面临停运的尴尬境地。
其中,河北省堪称是整顿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而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因“世界最长玻璃吊桥”而吸引大批游客的红崖谷,也在这批整顿名单当中。
在红崖谷玻璃栈道建成几个月后,河北省于去年3月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风险旅游项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要求加强玻璃栈道类“高风险项目”(含玻璃栈道、玻璃吊桥、玻璃滑道、玻璃观景台等旅游设施)安全整治,并提出“四个一律”,即新建玻璃栈桥类项目一律停止核准备案;在建项目一律停建;未营业项目一律暂停开业;已营业项目一律停业整顿。
由此,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直到今年10月1日,在国庆长假第一天,红崖谷景区依然没有开放玻璃吊桥。
据劲旅网报道,今年8月,红崖谷景区曾给河北省文旅厅寄去了一封“求情信”。信中显示,自玻璃吊桥被封后,景区已拖欠员工工资5个月,共计450多万元;另拖欠合作伙伴工程款1.5亿,欠供应商贷款1700多万。
现在的红崖谷景区只能通过不断裁员维持运营,员工人数也已经由320多人裁减到了130多人。如果玻璃吊桥再不能开放,整个景区可能也就真的停运了。
而其他的河北省景区,情况也没好到哪去。白石山景区自去年4月份玻璃栈道关停后,600多个旅游团队取消了行程,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40%;狼牙山景区去年1季度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4.2%,之后逐月下滑,8月份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34%......
不仅是河北,自2017年开始,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北京、广西等地都对玻璃栈道等高风险类项目建设和运营做出限制,包括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方文旅厅也纷纷展开了此项活动,许多不规范的玻璃栈道项目被责令停业。
可以说,各地玻璃栈道类设施都在面临着全面整改的境地。
03.
不安全,同质化
景区的盈利点真的该换换了
至于为什么这波整改停运的高潮会在今年到来,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安全。
玻璃栈道由于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体验效果,受到游客的广泛关注和追捧,全国各地的玻璃栈道景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引进玻璃栈道的景区在短短的3年内增长到数百家。
伴随着数量的增长,更高、更险、更刺激的玻璃栈道不断在各地冒出,类型也从刚开始的纯玻璃栈道到3D玻璃栈道再到5D带音乐玻璃栈道,但玻璃栈道在花样不断翻新的同时,安全隐患却也频繁发生:
2016年9月,有游客在张家界玻璃栈道上被山体落石砸伤;
2017年4月,多名游客在木兰胜天景区自山顶沿玻璃栈道下滑中发生事故,1人死亡;
今年6月,广西平南县佛子岭风景区玻璃滑道发生事故,游客撞出玻璃护栏摔落,造成1死6伤;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10月在华西村也发生了玻璃滑道事故,有目击者称,看到十几人滑出冲进了树林。
屡次发生的玻璃桥、玻璃滑道事故引起了监管部门对玻璃观光设施安全性的关注,而那些主打玻璃观光的景区,自然也就被按下了“暂停键”的按钮。
而另外一点原因就是,在各景区争相上马玻璃栈道项目之时,这些项目出现了严重的产品雷同问题。
就像《北京晚报》在评论玻璃桥时所说的一样,“旅游同质化是个老问题了,仅以玻璃桥而论,那也得是桥下有景可看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客流,否则,只是高空踩玻璃图个新鲜刺激,这份红利很快就会吃完。就算不被叫停,游客也会用脚投票的。”
一个没有特色、底蕴的景区,仅仅依靠全国雷同的噱头产品,要维持长久的热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是先天条件优越的景区,如果没有能让游客满意的质量、管理和服务,随着口碑崩坏,也迟早会走下神坛。比如“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茶卡盐湖、稻城亚丁等等。
所以,那些以“刺激”“网红”为噱头的景区其实也更应该想想,除了开发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惊险项目外,是不是还能做些其他保证自己长期利益的事情。
比如,提供更好的服务。
04.
结语
中国还有太多景区只做一次性买卖,说白了,它们眼前只有短期利益,而从来不考虑长期收益。
还记得那个方便面60元,不给小费就关人暖气的雪乡吗?有人计算过,当时在雪乡旅行,如果团费加带卫生间的标间,再加吃饭,还有那些所谓雪地摩托的收费项目,人均一天就要9500元。
这样的景区可能比玻璃栈道更需要整顿。
说到底,像提升设施、景区质量,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这种工作,和宰客、开发惊险项目相比,难度大多了,谁也不愿干这见效慢的辛苦活。
但我们相信,景区如果肯沉下心打好基础,投资回报率将超乎想象。
未来,希望惊险项目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景区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盈利的唯一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