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学术界在新州议会讨论“一带一路”与中东及印太的关系
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中澳专家学者汇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大厦,就“一带一路”与中东、“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及“一带一路”未来走向等课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由悉尼公共及国际事务研究院(SIPIA)主办。
新州上议院副议长、悉尼公共及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肖凯·莫索曼主持研讨会。肖凯为研讨会开场时表示,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分别占世界人口的43%(32亿)和全球GDP(16万亿美元)的16%。如果将中国纳入此等式,数字将增长到世界人口的61.9%和全球GDP的30.9%。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三个国际通道拥有六个经济走廊,这些通道分别是中国通过中亚和俄罗斯连接到欧洲;中国通过中亚到中东;中国至东南亚和南亚。这三个通道的中心是西亚,即中东。
对于中国而言,中东是连接亚洲与欧洲和非洲的贸易路线和海上通道的重要战略十字路口。今天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供应的近一半来自中东。它也是该地区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外部投资者。
看到中国在阿拉伯关系中的价值,中国已承诺向阿拉伯国家提供230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其中大部分专款用于基础设施和重建项目。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和投资银行即亚投行由另一项重要的中国计划资助。中国还建立了《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参加了与22名阿盟外长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
尽管中国在中东有着良好的关系及保持多方面的角色,然而中国仍旧很少对中东做政治干预,这个使北京成为对阿拉伯领导人特别有吸引力的伙伴。
中国的不干涉其他国家和与其他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政策构想是一种新颖的想法,并且在原则上是精心设计的,这种构想通过“和平发展”促进稳定。但是,“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的国际关系以及西亚带来了地缘政治影响。
肖凯认为,随着中国对动荡地区的兴趣增加,北京可能难以维持其中立的叙事方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将加强军事力量,军事介入区域冲突的潜力也将增加。 问题是它将在军事上参与未来吗?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需要盾牌和草地? 还是中国可以继续避免西亚区域冲突? 但是,如果是这样,问题将持续多长时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赛克尔以“美国和中国在大中东地区的角色”为题,阐述了美中两个大国间的竞争与亚洲的关系。他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纽带。
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弘教授在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及观点。 陈弘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英语系,翻译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副主编。
陈弘的演讲主题是《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他认为,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经济的,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做的,并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这样一种构想与“印太战略”是不同的,后者可以说是更加强调政治和军事,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另外,“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达到双边和多边合作。所以,它是一种合作型的架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亚和印度洋研究中心主任郭学堂教授就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洋地区的推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印度洋首先是地理位置重要,印度洋是海上贸易最为集中的海洋之一,也是东亚连接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必经的海上通道,经济上的生命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了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地位。
郭学堂认为,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及其他国家的另一些战略意在平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的地缘经济影响。另外,他认为,美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而中东这个传统的石油丰产区目前处于动荡不稳定的状态。中东的进一步不稳定及冲突,以及美国加强对石油定价权的争夺和控制的发展趋势,将会对该地区国家以及域外石油消费大国中国和印度都将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应该引起中国、印度和东盟、澳大利亚等国的密切注意。
由悉尼公共及国际事务研究院(SIPIA)主办澳中学术论坛每年都有举行。主要讨论涉及到亚太及澳大利亚的一些热点问题。本期论坛演讲嘉宾的主要观点将有另文专门介绍,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文: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