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只因中国崛起是“原罪”?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无视中国警告,执意审议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此消息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面对美国方面的公然挑衅,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予以谴责,更是激起了绝大多数中国民众的“反美情绪”。
中美双方的此番交手让不少民众纳闷,中美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否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中美关系是未来几十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是得到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中美之外世界其他国家人民认可的判断?”毕竟中美关系的实质是什么?中美之间究竟是朋友、合作伙伴、商业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或者是敌人呢?
绝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民众对于美国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觉得美国是榜样和学习的方向,一方面又觉得美国蛮横和不讲道理是典型的强权政治。对于中美未来的关系更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前的中国,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都需要实现高度的现代,奋斗目标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是,假如有一天中国的发展赶超美国了,真的实现了“伟大复兴”怎么办,真的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了,然后中国怎么办?关于这一点,似乎绝大数的中国人并没有想太多。更为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人觉得这一天还很遥远。
同样,美国人对于美中关系也很疑惑:中国到底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
犹他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约翰·科蒂斯(John Curtis)曾在以“巧竞争,40年后,美国对中国战略”为题举行听证上的一段话概括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他说,“当我很小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依赖我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个看法后来改变了,我们开始把他们看作我们的朋友。有点像我们的北约朋友,我们可以从互利的关系中达到共同繁荣。再后来,又变成了竞争者……”他还提到:“我现在对这个竞争者的说法有质疑。我今天听到对手、敌手,也听到最大的威胁、掠夺者。……准确来说,他们到底是什么?”
同是在这场听证会上,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党籍众议员斯科特·佩里(Scott Perry)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我们得首先弄清楚如何定义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战略对手、盟友……我们该怎么形容他们?”
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美国政界的班农(Steve Bannon)、蓬佩奥(Mike Pompeo)等人已经不满足把中国定义为“竞争者”,而是把中国定义为“敌人”,和苏联一样的敌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在针对英国不限制华为一事上,对英国说:英国必须改变对中国及其电信设备公司华为的态度,视中国如同当年苏联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一样。而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艾略特·英格尔(Eliot Engel)认为,中国代表了对全球的挑战。“中国在全球代表了深远的战略挑战,无论是从经济上、地缘政治上、甚至是军事上。但在某些领域,中国又是我们必要的伙伴,虽然有时候很艰难。”
目前,美国政界普遍认为应该对中国强硬,但是是按照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强硬,还是按照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来强硬,还是按照对待合作者的态度来强硬--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和定位就如同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斯巴达对待雅典的态度和定位。而两国之间的的战争无法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毕竟历史经验告知世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所以,中美之间的争斗或者是“战争”或许只有一方的真正落败才能结束。
除了中美两国民众关心两国之间的关系外,世界上最关心中美关系的,往往是利益纠葛比较深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区、日韩、澳新等国家地区所持有的态度就是“安全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他们对于中国“复兴”“崛起”之后如何行使自己的力量心存疑虑。
中国非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问题,虽然没有感觉到东南亚国家的压力,但是对于国际秩序的变化也是有所疑惑的。中国崛起后引发的世界治理格局变化,对他们是有利还是有害,他们并没有准确的判断。
所以,世界对于中国未来追求什么,未来的行为模式,都在观望。但是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崛起才是“原罪”,只要能延缓或是阻挠中国的崛起,相信美国会穷尽一切手段。就目前而言,香港是最好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