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或已进入“修昔底德陷阱”(图)
中美关系现在已经恶化到什么地步,从双方最近的冲突就可以看出端倪。在美国方面,继“香港法案”成法之后,众议院又通过了另一个干涉中国的“新疆法案”,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特朗普一定会签署这个法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香港法案”还是“新疆法案”,都获得了美国两党一致通过以及华盛顿精英与美国主流媒体的一致认同,这在美国对华关系的历史上是很少有的。
美国是个两党制的选举社会,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顶层制度设计,一般情况下,不同党派或利益集团之间,因为政治立场或利益纷争,很难达成共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社会撕裂加剧,两党之间互相攻击,极难在某一议题上达成普遍一致。
但是在美国近年的对华政策上,两党却保持了高度一致。这种情况,美国历史上只有在对付国家敌人的时候才出现过。冷战时的苏联、二战时的日本和德国,都受到过这种待遇。另一个以非国家组织而受到过类似的待遇的是对美国发动了“911”袭击的基地恐怖组织。
如今,随着中国崛起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构成的挑战,中美结构性矛盾和意识形态冲突不断加深,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第四个受到类似待遇的国家。
今天和之前历史唯一不同的是,中美两国有着庞大而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两国之间,还广泛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美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进出口贸易,成为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排名第一、第二的贸易伙伴,也成为双边关系的最后一块压舱石。
但是这种经济联系,又正受到贸易战的深度冲击。在未来几年,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彼此继续报复性提高关税,并将战火向金融、科技等其它领域延烧,脱钩就会从想象走入现实。
在剖析完美国的对华态度之后,我们再看中国现在对美国的态度。
事实上,当前的现实是,不仅美方在推动脱钩,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下,中方也从之前过分乐观地认为中美脱钩不可能发生,开始在某些领域做脱钩或半脱钩准备。
华为最近推出的旗舰型手机就已经不包含任何美国制造的零件,具我们所知,大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也都已经在战略上收缩或裁撤原本设在美国及其盟友国家的研发中心。
最近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访问中国并受到最高接待礼遇一事,就像一面政治魔镜,在映照出中俄关系亲密程度的同时,也映照出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什么样的寒冬。
在国际政治上,我们知道,两国在国家安全层面的合作往往是最核心的合作,当两国开始在这个层面合作,就意味着已经具备盟友性质。
而中俄关系现在就已经进入了这个层级,帕特鲁舍夫这次访问中国,就是来出席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会议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的。
在更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虽然中俄现在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中俄建立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传统国际政治的不管哪个维度分析,都具备了盟友意义,只是双方不互相承诺在战时的协防责任罢了。
不仅如此,帕特鲁舍夫这次在中国还受到了最高层超常规的公开接见。而如果把帕特鲁舍夫在中国受到的超常礼遇和中方最近连续开足马力对美国的反击做对比,再联系到中俄正在反导与能源等领域开展的广泛合作,由此传递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
需要注意的是,在接见帕特鲁舍夫时,不仅中方强调:“今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干涉中俄内部事务,威胁两国主权安全,阻碍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俄罗斯方面也强调“当前美国奉行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损害俄中两国利益,也对整个国际体系和秩序造成消极影响。”
中俄双方不仅都点出了美国的名字,并且差不多等于已经公开把美国定义为双方共同对手。
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国际政治有一套规则体系,在双方进行公开会谈时,很少会指名批评某个国家政府。尤其是中国,更讲外交礼仪,此前只有在针对某些个案发言时,外交部才会点国家名字,一般情况下就算对方做的再过分,也会用“西方某大国”或“某些西方国家”指称,领导人点名批评美国就更罕见。但是这次,中俄都毫不掩饰地点出了“美国”的名字。
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中美关系正经历怎样的寒冬,由此就能探知一二。时至今日,用新冷战来形容中美关系,大概已经没有谁会反对。或者可以说,中美已经进入了以冲突和对抗为主轴的“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