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呼吁”外籍人士少出门 对内对外“双重标准”了吗(图)
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引发的关于外籍人“超国民待遇”的讨伐声音还没消散,北京市政府外事办的一则消息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引发关注。
北京市政府对外籍人士和本国国民不同的防疫态度让中国民众愤怒。2020年2月13日,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穿着防护服的工人在中国北京三里屯用消毒设备对一个商业综合体进行消毒。(Reuters)
3月9日,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希望在京外籍人士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外出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呼吁”、“希望”两个词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针对外籍人士的防疫工作是非强制性,具有商量、商议的意思。
随着境外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和越来越多民众的反对声音,3月11日,北京市政府再一次发布疫情通知,要求所有入境进京人员一律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统一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短期入境进京且有商务的行程目的地的人员需进行完核算检测后才可放行。虽然对入境人员的防疫措施做了修改,将之前对内对外的双重标准作了纠正。但是对外籍人士的“超国民待遇”心态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前不久的2月15日,北京市政府针对中国境内返京人员发布的通告则是,“从即日起,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拒绝接受居家观察、集中观察等防控措施的,依法追究责任。回京前,须提前向在京所在单位及居住的社区(村)报告。”“均应”、“依法追究责任”等词语措辞强硬,体现北京疫情防疫的严格。对内对外两种不同态度引发了一些民众对北京市政府“双重标准”的不滿。
面对境内外的返京人士,前后两个通告,不同措辞,不同心态。“强制隔离”国内民众,“呼吁”外籍人士减少外出。虽然两个通告发布时间不一致,2月15日的通告发布时间是在北京疫情严峻时期,3月9日的通知是在北京疫情得到控制后,所处疫情阶段也不同,之前湖北省疫情严峻,而今则是中国境外形势急剧恶化,两则通告都应该严格践行强制隔离措施。
也有分析认为,鉴于外籍人士在原国家的自由度,进入中国目前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已经让他们感到“被过多干涉”,中国政府应该适度调整。一方面这暗示了上文提到的、令大陆民众反感的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事实;另一方面,病毒面前,不应该有中外之分、肤色之分,如果在进入北京不足14天内即可外出,将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外籍人的“超国民待遇”现象在中国社会一直普遍存在,也渐渐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在前不久2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这种反对声音引向高潮,原因是这次意见稿在申请条件上较以往宽松很多。虽然中国政府表态是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但是意见稿上宽松的申请门槛让民众担心引进来的人才除了高素质人才还有大量的非法移民,也让民众害怕《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又一次为外国人士大开“特权”之门,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利益凌驾于中国国民之上。
“外事无小事”、外籍人优先原则在中国社会留有很深的烙印,特别是在中国官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会选择在中国生活、工作和学习,彼时中国各级政府将有更多机会处理与外籍人士有关的事务,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该适时调整心态,一视同仁,不要让这种不平等条例寒了本国民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