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18.8°C-21.1°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经济学家称疫情过后 留学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组图)

2020-05-14 来源: 爸爸真棒 原文链接 评论17条

有着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场咨询经验的教授,跟踪过国家很多重大决策的讨论,主持多项世界性课题研究,出版了《变量 》《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等多部专著,也是得到App上的多门热门课程主理人。

从2018年开始,何帆开始进行一项纪录时代的大事,即每年撰写一份报告,计划用30年记录中国的变化,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探访到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但“创新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范家小学,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何帆教授认为 “教育从来就是整个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经济又同时会对教育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在这个疫情肆虐全球,经济放缓甚至面临衰退,大家都在恐慌“全球化就此终结”的时候,专门找何帆教授来聊一聊“变局之下的教育”的原因。 

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我们与何帆教授聊了足足2个小时,关于疫情后世界变局对留学、对中国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何教授认为,留学正在发生变化,但越是在全球化退步的时期,越是需要逆行者;未来的社会各方面都是变局,而“迂回的路,可能会更好”。

变局之下的留学

“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

我们这代人,基本都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和平年代,也是全球化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会认为很多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你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未必如此。因为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社会动荡,其实很少有。 

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也就是一代人的事情,一直和平其实也是很少见的。

现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上过去了,很可能未来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排外、种族歧视等我们或许不习惯的东西都会出现,所以,以我对时代的判断来讲,我们的孩子将很可能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风险。

但是,也并不是说“全球化就此终结了”,很多人认为全球化就一定是越来越开放,但实际上开放到一定程度,就会收缩;收缩到一定程度,又会开放。

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就是“我要拥抱这个全球化,然后我要觉得不安全,我就会退回到自己”,但是退回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儿,因为退回来之后,他觉得能够保护自己,等到有足够自信的时候,他再走出去。

“留学家庭将面临的一个变局” 

受到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我要提醒那些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将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局,尤其在短期之内,各国对中国的排斥、歧视都会越来越多。

因为,往往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人内心中那些比较积极向上的东西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会更乐观、更开放,大家会更接受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人本能会回到排外、歧视的状态,“我不愿意承认是我的错,我就要找一个替罪羊”。

这个时候,由于中国的文化和体制跟别人都不一样,再加上中国现在的力量又变得强大了(你在软弱的时候,别人不会觉得你有威胁,但你现在强大了而你又跟别人不一样,同时,别人又不理解你),这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别人对中国的成见,而你又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其实是别人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你再怎么做也是改变不了的”。由于你的肤色决定了你长得样子跟别人就不一样,所以你是否站队支持中国,都不能改变他们对华裔和亚裔的看法,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

我的判断,总体来讲不会很乐观,这使得去美国留学包括留在美国的华人遇到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当然不是说不能去,但是你肯定要把这些风险因素考虑进来,考虑到今后留学遇到的状况会跟原来不一样。

“留学是扩展世界观的必须” 

我个人是鼓励孩子出国留学的。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出国的经历,我觉得对他来讲是必须的,是他扩展自己的世界观所必须经历的。

但是,“留学”可能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的时候,你会觉得中国的教育全都不行,必须要换成西方的教育才能够做好,而现在你其实是双轨制:一方面,你会知道中国的教育里有一些是不行的,有一些还是可以的,而西方的教育里也是有一些是好的,有一些可能也会有问题。

所以,当你的孩子出国时,你应该告诉他,“你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同化成一个美国人,而是,你要掌握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要有两套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个双语人,更是个双文化人,可以随时切换两个文化体系”。这样,他未来脱颖而出的机会才会更多。

所以反而越是在全球化可能退步、大家越来越保守的时期,越是需要逆行者,越是要你出去一下。

“留学的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 

前面说到了,这时候出国留学,跟以前出去整个心态和准备都应该不一样了。

中国家长原来的期望值其实是不现实的。原来的期望值是“我既然出国了,我国外学校的品牌会比国内学校的品牌有一个溢价”。现在,如果你还是指望这个的话,那就没必要出去了,因为现在这个溢价基本上没有了。

这是个大趋势,以后无论是什么,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之间的溢价空间都会越来越小。就像手机,一个华为手机和一个苹果手机溢价空间越来越小一样。所以你要是指望说“我在国外留学,我回来就得拿比国内更高的工资”,你想都不要想。你很可能拿的工资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还少。

但你获得的是什么呢?就是“我有一段独特的经历,我学了一门语言,我交了国外的朋友,我还知道在异国他乡是怎么生活的。”

“寻找全球化中的‘绿洲’”

很多家长还关心,去美国留学后是应该鼓励孩子留在美国工作呢?还是回国工作呢?其实不论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都要考虑到,情况和以前也是不一样了。

留美工作跟原来不太一样的是,原来可能很多中国人想得很简单,就是“反正美国也不是我们的国家,就给别人打工好了”。所以中国人很多理科生基本上都是去学计算机,然后去当个码农,文科生基本上都去学工商,之后也是给别人打工。

接下来,你会看到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逐渐对中国人比较排斥。这时候,你再想找个打工的工作都可能会遇到歧视。但这也有它的好处:因为中国人又聪明又勤奋,过去野心没被激发出来,很可能现在受到限制后,会逼出来一批像犹太人一样在美国创业的中国企业家,比如Zoom的创始人袁征。

还有一点,原来我们觉得美国就是美国,不需要考虑留在美国的某个特定城市、特定部门。而现在要留在美国的话,一定要去美国那些相对来说教育程度比较高、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美国未来会变成一个在民粹主义的沙漠里,有一块一块全球化绿洲的国家。你一定要留在那些“绿洲”里,一旦到沙漠里去,作为一个外乡人你可能会很惨。

在绿洲里,其实大家是连在一起的。你会看到很多情况是一样的,可能在纽约的一个人,他干的工作和在伦敦一个人干的工作是一样的,伦敦的一个人和在新加坡的人干的工作又是联系起来的,可是这些地方全部都是全球化的绿洲。而你离开这些地方,到全球化的沙漠中的话,那里的人的观念和意识都会不一样。

所以这时你再去想“我到底要不要留在美国”的时候,你要想的不只是留在美国,而是要想留在美国的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在一起!你得跟和你一样的人待在一起,放弃说“我现在是美国人”。你不是美国人,你只是美国里面能跟你谈得来的一部分的人,所以你要想好去美国有全球化的人的地方。

而回中国是另外的状况。中国人从内心深处是拥护科技进步、拥护全球化的,因为我们得到的好处非常多。其次中国人对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等其实不是很关心,我们关心的主要还是怎么赚钱、怎么让自己的生活更好,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关心怎么多赚点钱,怎么把生活搞上去,中国这个市场是你绝对没有办法放弃的,中国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要注意的一点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学了什么东西,而是“我增长了胆识,我体验了国外的生活,我见识了哈佛‘不过如此’,会增加我的自信心”。如果你毕业后还回到中国,那你回国后必须要有从零开始的思想准备。哪怕你在哈佛、斯坦福受过教育,你在那里受的教育不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所以你回到中国后还必须得完全清零,然后从头学习关于中国的本土知识,你才能够做到双文化人、两套操作系统在体内。

变局下的中国教育

“越是经济高速增长,人越焦虑” 

中国的教育现在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它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里可能有体制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教育中有一种惯性:就是特别习惯去培养听话、懂事、不惹麻烦的孩子。那些比较另类的、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在这种教育里就不太受鼓励。另外,这一代的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把教育当成了一种军备竞赛,所以就裹挟着整个教育。

教育,它不只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更多其实是在父母这边。但这又不是家庭的问题,它是个社会问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往往在经济增长最高速的时候,人是最焦虑的一代,美国也一样。

整个社会都慌、都焦虑,个人很难做到不慌。但是,你要提醒自己慌也没用,你要应对,因为你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所以你得学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的办法,同时不要让自己完全陷到里头。

孩子也是在一个社会里,所以比如说像打游戏这件事情,你可能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但最后的结果呢,可能是这个孩子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他们没有共同话题。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跟别人比较一样,但在这个比较一样区间里,你只要能够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腾挪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我既不同意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观念是对的、别人的是不对的”,就坚持走一个特别特别少有人走的路(那条路当然也可以走,但是会很难很难);也不同意“别人都这么做,我们就完全跟别人一样”。你可以跟别人比较一样,但同时内心知道“我是我,我跟你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现实主义的对策。

中国经济学家称疫情过后 留学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组图) - 1
▷“未来一个人可能得有两份工作”

未来的变化会这么多,各方面都是变局,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才是他独立生活刚刚开始,离他具备应对社会的能力还差得远呢。

未来会有4亿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再加上社会变局的风险,我们下一代所需要的生存技能和我们这一代会有很多不一样。

以后不分白领蓝领,那些能够被标准化、程序化的都会被替代。比如原来蓝领工人搬运大件的工作,现在基本上全都被机器替代了;白领行业中,类似填写纳税表、做证券分析等可以被标准化的东西也都会被替代,所以金融也已经是个没落的夕阳产业了。

在未来,千万不要认为我选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就一定能够保证我一辈子衣食无忧。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一个人得有两份工作,一份主业 + 一份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

比如说我是个经济学教授,假如同时我的西班牙语能够达到口译的程度,这时候我可能就有一个独特的技能组合。如果真的有一天金融专业没了,我就可以转到另外一边去,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思路。

对于教育来说,你学得越杂、越跨界,以后可能生存能力越强大。

中国经济学家称疫情过后 留学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组图) - 2
▷“中美的教育模式都不是完美的” 

其实教育就是一个手段,最后的目的就是一个,怎样能更好地激发兴趣。中国的教育强调的是“有一些东西你如果不刻苦训练你是没兴趣的”,比如练钢琴、小提琴都会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过程,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居然能玩了,有自信心了,继而产生了兴趣。美国教育强调“给你充足的自由,你自己摸索出兴趣”。

但问题在于,这两个模式都可能出问题:不断地练习有时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同样美国的那种给他充分自由,他可能就变懒了,也不会有兴趣。

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由才会有兴趣,有的孩子适合给他压力他会更有兴趣,因人而异。其实用压力还是自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种方式能够让他找到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会不断地产生内驱力让他前行,他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

中国教育通过不断训练,可以训练出刻苦、吃苦的精神,我觉得这都是挺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你训练的许多东西,比如刷学科题目等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后,拿到那个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开始,在真正的职场中,这些东西都是用不上的。

所以,面对变局我们需要的实际上是应对现实的能力,他跟你学的什么专业都没关系,说白了无非就是你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识别人心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等等。

变局下的家庭教育 

“敢于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中国的教育还是太单调,而且什么东西到最后都弄成标准化,家长们由于视野比较窄,受功利心驱使,跟着标准化“鸡血”。

中国父母这种特别鸡血的教育,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因为它看起来好像特别注重实效性,但反而,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你越在乎的东西越得不到。比如中国家长普遍很严重的“名校情结”,其实不然,孩子能考上名校,是因为你的孩子牛逼,而不是因为名校牛逼。

有很多研究发现: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考到了哈佛,然后他不去,选了另外一个不如哈佛的学校,最后的成就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是“你到底是在一个大池塘里当一条小鱼,还是在小池塘里当一条大鱼”的问题,往往是在小池塘里当大鱼,对孩子的成长是更有利的。

同样需要被打破的,还有对排名的焦虑。到了美国,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没有排名。除了大家都能说得出来的几所名校外,排名50和70的都没啥差别,其实排名100以内的都相当不错了,大家心里就应该从容一点,降低一些期望值。对于实在期望值比较高的家长,我觉得其实你在top30的学校,基本上世界的舞台就为你开放了。

孩子在中国学校读书也是这样,最好的选择,肯定不是考第一名,当然也不能考最后一名。最好就是你能够考到群体里的15%以上,100个孩子你能考到15名左右,证明你的智力和考第一名的智力基本上是一样的。当那个考第一的人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考试上时,你可以很轻松地考到第15名,但同时会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玩,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更重要,因为最后是兴趣使得你更加多元化,也可以带给你内驱力。

中国经济学家称疫情过后 留学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组图) - 3
▷“未来成功的一定是能打通各个社会阶层的人”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名校之后,再处处向上攀,将来就能够出人头地。他们可能有努力向上的情结,让孩子只去接触比自己更高的社会阶层,然后不去看别的事情,但到最后你很可能既够不上更高的阶层,也忘了自己原来的阶层。

按照这种培养方式,只能培养出来很多未来职业地位岌岌可危的中层,是培养不出来领袖人物的。

我要推荐给特别焦虑的家长一本书,就是写美国最顶尖私校圣保罗中学的《特权》,作者是这个学校毕业生,后来又在这个学校担任老师。在这所中学里,有一批美国顶级精英家庭的孩子,也有来自中产阶级和弱势群体中的非常聪明的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就观察到,特权阶层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淡定”。比如说对待学校里负责扫地的、厨房里的这些校工,往往是中产阶级家庭出来的孩子不跟这些校工讲话,因为他们太熟悉这个社会阶层了,就觉得跟这些阶层讲话的话很掉价。反而是那种特权阶层的孩子,特愿意去跟他们聊天,“因为我是上流阶层的,我以后我要统治你,我要了解你的性格”,他们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有危险,所以可以很从容很淡定地交往。

事实上,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成功的话,他一定是能够打通各个社会阶层的人。

当他看到贵族的时候,他知道贵族的生活是什么,丝毫不发怵;当他看到社会底层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嫌弃,作为领导者呢,是有义务去了解那些跟你不一样的社会阶层的。

中国经济学家称疫情过后 留学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组图) - 4
△《特权》书籍封面

“迂回的路,可能更好”

现在的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教育,但问题是视野太窄。他确实不知道未来的孩子会遇到啥,他以他的生活经历去教育孩子时,给孩子想的出路也都非常窄,基本上就两条路:考研和考公务员。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有时候会堵死孩子的很多路。

你必须要知道,未来孩子的成长期会比我们想象的时间长很多,你不应该把孩子成型的时间槛定在20岁,而是预测他未来很可能直到30岁、40岁才会成型。

美国经常会出现那种大学毕业之后(哪怕是很好的大学、文理学院)不急着工作,而是去阿富汗、去印度一年两年,回来之后再读个什么商学院,然后再找寻自己的事业方向的人。中国家长会觉得“孩子花了这么多钱,上了这么多学,怎么还不挣工资”,而美国家长觉得这样很正常。其实那条更迂回的路,反而可能是更好的。作为家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支持孩子,要有 “淡定的心态”,这也是我看《特权》的一个启发。

比如,我们很多家长会以为希望孩子将来经商,就应该让他大学去学经济学这样的专业。其实这完全是死路一条,因为学经济学和经商一点关系都没有。合理的道路是什么呢?是先让他学个别的专业,如果理科好就学数学或者统计学之类;如果对文科感兴趣,就学类似考古学、人类学这样的专业,只要孩子喜欢就好。等到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后,出去再闯荡两年,然后再去专心上一个顶级的商学院,这才是最佳的配置。

“‘淡定’父母才能获得‘先行者红利’” 

我们教育焦虑,很大的原因是“这一代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说啥都没用”,这种情况下,谁先觉醒谁就能获得红利。

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如果大家都用一个办法的时候,是没有超额利润的;如果你敢于走一条另外的、不一样的路,你比别人醒得早,你更有胆量,有从容的心态,就有了教育上的“特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7)
云雾
云雾 2020-05-14 回复
我身边的真人真事,因为疫情,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打他骂他说中国人带病毒感染世界,叫他滚,家长和学校交涉无果,毅然决然卖了澳洲的房子,放弃澳洲身份回国了,现在要出国留学的是该好好想想了
居澳土民
居澳土民 2020-05-16
这应该是少数吧
JoanneK
JoanneK 2020-05-14
只能说是居住的区不好,周围人群素质不高,学校无能为力,父母也不懂疏导和交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而已。
那兔
那兔 2020-05-15
建议直接买把枪
土澳居民kenter
土澳居民kenter 2020-05-14 回复
要是留学生不来了,我的房子租给谁 要被迫卖房子了 !
HeHe
HeHe 2020-05-14
如果没有留学生、投资客也不会来了!房子很难卖了
Tbags
Tbags 2020-05-14 回复
只要中国教育制度不改变,留学就会一直是刚需!
h呵呵
h呵呵 2020-05-16
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成就了留学。
h呵呵
h呵呵 2020-05-16 回复
中国应该出现学费比较贵和特别贵但是不鸟高考的私人名校。这样寻求知识改变命运的阶层继续通过高考去公校改命,不想浪费青春在应试和做不到不偏科的孩子可以去学费较贵的私校继续读书。本来高考就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语数外三科分数之和。试想一个数学或者理化生很好的孩子,外语语文一窍不通应该他继续研究理工的道路吗 当然有人会说一流文献都是英语写的看不懂怎么办 可是这是他要纠结的事吗 要翻译干什么呢 还是试想一个文学有些造意的孩子数学就是学不会,这不会函数不会几何会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吗 所以说高考这种求总分要求样样精通的教育理念相当违背孔老二的因材施教的理念。
豬頭肉
豬頭肉 2020-05-14 回复
如果你真心想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 那就拿出为留学准备的学费的20-30%,去多国住上一段时间就好了,留学还是再好好考虑一下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