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协议(FTA)、区域贸易协议(RTA),又或是优惠贸易协议(PTA)的洽签,在21世纪的今天蔚为风潮,吹起一阵区域整合之风。特别是在中美博弈、中美正打贸易战的此际,区域整合似成一种可在两强之间保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方式。
然而,经贸协议仅对洽签的双方或多方产生可能的帮助,对于非洽签方却可能造成排挤效果。随着巨型的FTA(Mega-FTA)渐起,如《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参与的国家不仅多而广,牵涉层面广泛,且两种巨型FTA的成员国重迭度高,让贸易优惠变得“更优惠”,深化成员间的互惠关系。某种程度来讲,又带有一种在中美博弈之际,营造成同时押宝中美双边、政治结盟的味道。
FTA除了取消关税之外,亦会针对非关税措施施以便捷化,例如放宽检验标准、进口许可制等。FTA的风潮,看似在促成贸易自由化、便捷化,使人员、货物、资金的往来更加畅通,却不无可能变相形成如1930年代的“贸易壁垒” (trade barriers)。只是差别在于1930年代时,贸易壁垒由各国的国内措施筑成;这次则是因为FTA的洽签,促成贸易自由化、便捷化后,造成了对非洽签国的排挤作用。
台湾舆论担心在一阵FTA风潮过后,特别是2020年,巨型FTA有可能上路,台湾在各国大力整合之间变成“贸易孤儿”,彻底被边缘化。举例来说,CPTPP已于2018年12月30日生效,目前计有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越南等七国完成国内批准程序;而CPTPP成员国GDP高达10.2兆美元,占全球GDP的13.6%,与CPTPP成员的贸易总额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之25.25%,此对台湾的影响是显而立见的。
台湾目前的FTA覆盖率──即出口产品受FTA之惠的比率,乐观估计是13.6%,悲观估计是9.7%。然而,不论是乐观或悲观的估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占其中约8.1%,亦即台湾目前手头上有的FTA或经济合作协议(ECA),都无助于台湾脱离贸易边缘化的危机。
至于即将上路的巨型FTA,中国大陆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美国亦是如此。尽管美国退出原来之TPP,但美国的重要战略盟友如日本,仍在其中,且主导TPP的走向,改为CPTPP。届时中美博弈以及“中国因素”,依旧是台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李光耀曾表示,台星关系不能走在两岸关系前面,点出两岸关系会是台湾对外发展关系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片)
回顾2008年5月6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谈话,其表示“新加坡与台湾的关系不能快过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这是新加坡的立场’,一旦两岸关系改善,台星讨论签署FTA将不成问题”。李光耀更表示,“如果台湾能回到早年不对外宣传的做法,台星的互动将会无声无息,但会更有成果。”
李光耀所言,点出台湾务实外交及重视实质参与取得之成果,也表示就星国的立场来看,不论台湾愿与不愿,就国际现势来讲,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台星关系是否能够更为密切的指标,台湾与其他国家之关系发展亦然。
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将面对较第一任期严峻的国际情势。新冠肺炎过后,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等层面造成什么影响,目前仍犹未知,台湾首先面对的便是经贸上遭边缘化的危机。 (中央社供图)
换言之,蔡英文的第二任期面对的不光是经新冠肺炎(COVID-19)洗礼的“后疫情时代”、台湾缺席区域整合,另有不可忽视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国际层面的影响,抑或是未来的隐忧。更甚者是后疫情时代之下的区域整合变化,前述种种皆是蔡英文不得不面对的“后疫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