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能否追上台积电 中国媒体揭中芯国际痛点(图)
中国国务院发布史诗级对国内芯片行业利好政策后,半导体行业明星中芯国际的崛起仿佛近在眼前。
据中国每日经济新闻8月6日报道,自中国华为遭美国被禁事件之后,中国国内芯片行业快速升温,企业估值迭创新高。作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也是第六家掌握14纳米制程的晶圆制造行业企业,中芯国际受到广泛关注。
消息称,中芯国际14纳米级芯片提前量产 。
中芯国际与芯片代工龙头的台湾企业台积电等国际先进企业在先进制程上仍存在差距:台积电已量产5纳米,中芯国际尚停留在量产14纳米。
事实上,除了专利诉讼、高管变动、人员流失对中芯国际带来了很大影响。但对于该公司而言,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仍是技术。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曾表示,“晶圆制造没有什么技术不重要,但是最关键是光刻,刻蚀和检测。”而光刻机,或将成为中芯国际未来发展的瓶颈。业内公认7纳米仍可以使用DUV光刻机,但若发展7纳米以下制程,必须使用EUV光刻机。
早在2018年5月,中芯国际就已向荷兰ASML订购了一台最新型的EUV光刻机,价值高达1.5亿美元。然而截至2020年8月,中芯国际仍未收到ASML的EUV光刻机。
中芯国际若赶超台积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uters)
目前,中芯国际研发的N+2仍属于7纳米制程,若后续发展更为先进的制程工艺时,仍无法获得EUV光刻机,恐将遭遇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
除了技术,巨额的资本投入,也对先进制程后入者带来了极高的行业壁垒。而中国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地方集成电路基金以及科创板……一项又一项利好正帮助中芯国际突破高资本壁垒。
2020年5月15日,中芯南方再度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中国国家、地方集成电路基金再度注资,拟增资30亿美元至65亿美元。2020年7月31日,中芯国际宣布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订立合作框架文件,双方有意就发展及营运该项目于中国共同成立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从事发展及营运的项目将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该项目首期的估计投资及初始注册资本将分别为76亿美元及50亿美元,约51%的初始注册资本将由中芯国际出资。
不仅仅是资金支持,中共在财税政策上也给出了“史诗级”优惠。8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针对半导体行业的八大优惠政策——《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财税政策最受瞩目。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其实,中芯国际在工艺上一度接近台积电,只是在专利大战之后,管理层的动荡导致差距逐渐拉大。如今,中国官方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国务院出台财税等优惠政策,国家、地方集成电路基金给予资金支持;曾在台积电和三星就职过的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也使得公司在技术追赶上有了主心骨。曾经的中芯国际奋力追赶却半路折戟,如今,“追赶者”中芯国际再度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