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凌”像重度传染病深入新西兰文化
新西兰青少年校园霸凌问题有多严重? 在看似一片宁静的校园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令人揪心的数据:据悉,新西兰有20%的孩子遭受过校园霸凌,这一数字是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的两倍。
新西兰的校园霸凌问题甚至引起了联合国的的特别关切,2017年联合国更是直接联系新西兰政府,希望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
许多新西兰学者表示,严重的霸凌问题是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的最直接原因。
Facebook曾出现过一段触目惊心的视频:在罗托鲁瓦的一所中学中,一名女生在众目睽睽下被辱骂并被踢打头部,周围的同学不但不劝阻反而叫好怂恿。
霸凌就像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重度传染病,深深植入到新西兰的校园文化中,随时吞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同时,新西兰网络霸凌的问题也很严重。虽然这种霸凌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但却严重摧残了受害人的心理,令人抑郁、崩溃甚至自杀。
2017年7月,一位16岁的基督城少女在网络上霸凌13岁刚失去亲人的Chelsea Hughes,导致 Hughes自杀身亡。
另一个女孩Micaela Pinkerton-Stothers遭遇网络霸凌后,在Tokoroa小学自杀。警察通知父亲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喝咖啡。
种种残酷的霸凌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社会问题:
这些霸凌别人的学生很多来自于问题家庭,高离婚率、贫穷、家庭暴力,虐待等家庭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不稳定的家庭是新西兰霸凌文化的温床。
2、硬汉文化盛行,难以面对自己的软弱
新西兰血气方刚的战舞视频经常刷爆微博和朋友圈。但是,这看起来强悍无比的硬汉形象却像一把双刃剑:让世人见识到新西兰人的强悍,却也让新西兰青少年,尤其是男孩难以面对自己脆弱的情绪。
新西兰17岁的男孩Jarom Rihari于2017年在家自杀身亡,他生前阳光开朗,完全看不出会有自杀的倾向。在他的葬礼上,好兄弟虽然悲伤欲绝但仍强忍着泪水对Jarom的灵车跳起了战舞。
看似坚强的男孩背后隐藏的脆弱,往往在他们离世后才被周围的人所发掘,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他生前的挚友们,以最男人的方式送别Jarom ,这些跳着战舞外表硬朗的男孩们心中隐藏的什么样的伤痛,又有谁了解呢?
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承认自己抑郁会被看作是软弱的表现,而在新西兰,这个问题则更加严重:由于强悍的哥们儿文化的盛行,多数男孩子即使是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也会选择打碎牙齿和血吞。
在成长的过程中,硬汉文化给很多青少年无形的压力,他们总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加强硬,害怕因为表现出软弱而被人嘲笑。像是新西兰的骄傲全黑队,每一个男孩子都希望自己也像那些强壮的橄榄球手一样,成为一名无畏无惧的英雄。
新西兰"青少年热线"的发言人Briana Hill曾表示,其实西方世界好多国家都有这种硬汉态度:我得咬牙挺着,但是新西兰人心中往往还多了一层,就是“我一定自己想办法搞定”,这种心态在其他西方国家里可能不那样普遍。
所以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很多新西兰青少年最先想的不是如何找人寻求帮助,而是自己撑着,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崩坏了自己情绪的最后一根弦,最终走向绝望选择自杀。
3、多元文化背后隐藏的种族问题
新西兰看似是一个和谐的多元文化国家,但实际上部分族裔依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心理失衡走向绝路。
根据数据统计,毛利及太平洋岛族裔的自杀率最高,而且这两个族群的年轻人自杀率也位居第一位。贫穷、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或许是摧垮他们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西兰的一档电视秀Campbell Live曾在各个学校做过一份关于午餐的节目,在毛利及岛裔聚集的学校18个孩子里,只有8个孩子吃了早餐,所谓的早餐不过是一片饼干,或者一片面包,其中只有13个孩子带了午餐,午餐也是十分简陋,只有薯片、爆米花或者一片干面包,只有两个孩子的午餐是像样的三明治。
和十分学校学生的(上图)的午餐盒相比,一分学校的学生午餐非常寒酸但有两片白面包作午餐已经算不错了,很多学生因为没钱吃午餐不得不忍受着饥饿上学。
尽管有福利金,但很多孩子依然吃不饱饭,他们的父母或者已经为生活而奔波,但在高物价的面前却依然难以养活全家,或者根本不履行自己的责任,把有限的钱用于买烟买酒,却不愿意多花一分在孩子的食物上。看不到未来的生活让这两个族裔的年轻人自杀率居高不下。
亚裔二代虽然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但由于父母英语通常不太好,亚裔二代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压力。
比如,家长看不懂老师的邮件,学校活动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打扮成各种人物造型,而自己的孩子却只能穿着校服静静地躲在一边;或者因为家长和老师交流不畅,不清楚自己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不对劲………
因为语言文化的问题,亚裔家庭的孩子有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撕裂如果处理不好,会在这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热爱新西兰的善良,
也必须面对新西兰这“黑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