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全球搜集情报资料 各国政界、商界等信息一应俱全 深圳“振华数据”意欲何为(组图)
本文综编自BBC中文网、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一家中国国有公司利用自动化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全球各国政界、商界等知名人士的资料,范围更覆盖他们的亲友和关系密切人士,引起外界对中国情报搜集的关注。
一些评论认为这个资料库显示中国官方搜集和整理情报的能力。但同时有专家指出,资料库内收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公开资料,而编写搜集网络上公开资料的电脑程式也不是什么难事,质疑事件是否如外界所言这样敏感。
“振华数据”是什么样的公司?
这个资料库称为“海外核心信息数字库”,由一家称为“振华数据”的公司开发。
振华数据的网站目前已被关闭,但BBC中文透过网站存档服务,找到公司的网站。网站的介绍指这个资料库有四部份,包括人物库、机构库、资讯库和关系库。网站显示资料库存有约240万个人物的资料。
其中,网站介绍人物库包含全球“军、政、商、科技、传媒、民间组织等领域的领袖及核心人物”,并包括他们在推特、脸书、领英(LinkedIn)、Instagram和博客平台的资料,拼合成个人档案。
机构库就包含“军、政、商、科技、传媒、民间组织等领域”的核心机构,资讯库提供它们相关的新闻资讯。这个资料库还会纪录各个人物和机构之间的关系。
编写这个资料库的振华数据母公司是振华电子集团,总部设于贵州省,贵州省国资委和同为国有企业的“中国电子”是最大股东。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公司行政总裁是王雪峰,他曾经在美国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工作,也曾经在微信上表示支持利用数据发动“资讯战”。
BBC中文透过振华数据的网站找到一位姓孙的联络人,对方形容有传媒报道“无中生有”,但记者追问详情后,对方就匆忙挂线。
中国官方至今仍未就振华数据相关的报道作出表态。 《印度快报》引述中国驻新德里一名外交消息人士指,中国未曾、也不会要求公司或个人收集或提供资料,但没有说明中国官方与振华数据的关系。
这个资料库是什么?
向传媒披露这个资料库的美国学者包定在个人网站透露,他透过一个在振华数据的消息人士,取得资料库的复制本,并在一家澳大利亚网络安全公司Internet 2.0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波特的协助下分析,之后与多国不同媒体分享资料,让他们跟进报道。
根据相关报道,澳洲总理莫里森、印度总理莫迪、英国首相约翰逊等政客的资料都被收录在这个资料库。
澳洲广播公司指,资料库似乎对军官特别有兴趣,例如一名被标纪为可能成为一艘美国航空母舰的军官,资料库内有他详尽的升迁纪录。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都是振华数据的主要客户之一。
资料库并不单存有政要的个人资料,一些与他们有紧密关系的人也榜上有名。例如资料库内除了载有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资料外,也有他的大学同学古皮的名字,同时被注明为约输逊的“关系密切者”。资料库有约240万名人士的资料,包括最少5100万名美国人、4万名英国人、3.5万名澳大利亚人、5000名加拿大人和500名日本人。
此外,有份参加报道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指,资料库也收集了与英美军舰行踪的推特帖文,包括它们什么时候停泊在什么地方。
《每日电讯报》又举例指,资料库内军火商英国航天系统的主席罗杰·卡尔的个人背景介绍,与英国航天系统网站对罗杰·卡尔的介绍一样,显示振华数据是透过英国航天系统的网站下载这笔资料。
报道传出后引起外界关注中国搜集和整理情报的能力。英国保守党议员西利表示关注,指振华数据这种做法是为了寻找每个人的弱点。
澳洲广播公司更引述一名看过这个资料库情况的人员形容,这个资料库是2016年剑桥分析事件的“加强版”。当年一家名为剑桥分析 的英国公司,被指透过收集和分别脸书上个别用户的数据,影响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同年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
Facebook发言人向BBC中文说,振华数据搜集资料的方式违反了它的使用条款,即使是公开资料也不可以这样做。发言人又指Facebook已经将它封锁,并要求对方停止相关行为。推特也指出,公司与振华数据并没有数据分享协议。
这些数据将作何用图
该网站的历史记录显示,该公司将其使命描述为“聚合全球数据,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记录没有显示振华受中国政府控制,但公司业务却与中国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该公司的一个合作伙伴是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拓尔思的客户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国外交部、公安部等政府部门。
据美国之音报道,在对英国《卫报》的评论中,一位自称是振华商业主管的代表否认振华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表示有关数据库的报道严重失实,强调这些数据都是互联网上的公共数据。
但是美国学者鲍尔丁反驳了这一说法。向传媒披露这个资料库的鲍尔丁曾经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任教。
他说:“我们估计约80%的数据是公开的,但也有数据似乎被黑客攻击或窃取而来的……一些来源我们不完全确定,但绝对有数据来自非公共来源。”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一家私营公司收集政府、工业、金融和学术界知名人士的详细数据,这并不奇怪,但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将作何用图。
网络安全咨询公司Avant Research Group首席技术官阿伦·维什瓦纳特对美国之音说:“对于如此规模和范围的数据操作有两个顾虑,一个是宣传、散播信息和虚假信息,另一个是用于有针对性的攻击,这可能带来各种后果。”
鲍尔丁说,这些数据似乎被用于针对个人和机构的影响和情报行动。这项发现首次证实了人们对中国大量搜集境外个人数据以操纵外国的公众舆论和发动心理战,来影响和控制外国事务的猜测。
他说:“他们似乎是针对一些对政策有影响的舆论引导者、例如智库和政治人物的亲属等这类人物。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瞄准这些人并改变政策,把一些对中国的政策变得对中国有利,造成明显的长期损害。”
鲍尔丁说,虽然大多数数据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和网络数据等公共开源数据,但这些数据的价值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