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如何看待立场强硬的印度国内舆论(组图)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自六月双方军人在边界爆发冲突以来变得紧张,虽然中印外长早前在莫斯科同意两国需要“快速”地结束对峙,印度国内舆论对中国仍然保持强硬态度,坚持新德里政府需要更积极地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
其中,国防部长辛格周二(9月15日)出席印度国会会议时,指控中国没有遵守有关印度边界的协议,大量调动军队,又指中方人员做出具侵略性的行为。
辛格9月4日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国防部长时刚刚表示,双方应努力尽快使一线部队完全脱离接触,在包括班公错区域在内的边境实现冲突降温。 双方应该保持军事和外交对话的渠道畅通,在实际控制线(LAC)周边恢复和平。
印度的媒体在此次事件上紧紧跟随新德里政府的立场,指责中国是挑起事端的一方。情况与中国官方媒体跟随北京政府,指控印度需要为冲突负责一样。
分析留意到,印度的媒体在外交事件上,通常都会跟随印度政府的立场,不作太大的异议,在中印冲突一事上也一样。而在野党虽然曾对总理莫迪处理事件的手法提出质疑,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也不及媒体。
统一战线
印度总理莫迪所属的人民党立场保守,民族主义色彩浓厚。他在6月新一轮冲突后指出,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没有成功占据印度领土。印度媒体在关于冲突的报道中大多依随这个看法,没有提出质疑,又多番强调印度军队有能力应付“来自中国的威胁”。
BBC国际媒体观察部驻印度记者戈戈伊指,中印冲突的地点偏远,当地媒体无法作实地报道,因此大多依赖官方消息、或在安全部门内的消息来源。戈戈伊形容,媒体无法独立验证官方的说法,因此报道内容大多有猜测的成份。“印度媒体普遍将中国,描述成为一个不顾双边关系、国际规则和惯例的侵略者。”
9月1日,印度军车在中印边境附近区域行驶。分析认为,和2017年发生在洞郎地区的冲突不同的是,印度这次增派了军队,表现出攻击姿态。
其中,一些以印地语的报章早前报道冲突时,指控中国军队的行动是对峙局面的成因,但没有提及中方成功占据印度领土的可能性。
电视新闻大多也没有提出针对印度政府的质疑。立场被视为亲政府的共和国电视声称,中国军队在四、五月开始就不断尝试在侵占印度的领土,但都被印度军人“勇敢地击退”。以印地语广播的电视台Aaj Tak就形容,印度军队在班公错的冲突中“螫伤”了中国军队。
戈戈伊指出,小部份媒体的确有对莫迪政府提出批评,但这些评价大多是指责莫迪政府处理事件的方式,指责政府无法准确地预测中国的下一步行动,并加以反制。
印度媒体大多持民族主义立场,在外交政策上往往会跟随政府的看法。
负面角度
印度人口约13亿,全国有差不多400家卫星电视新闻台、超过118,000份报章和杂志期刊,是全球其中一个最大的媒体市场。
BBC国际媒体观察部驻印度记者戈戈伊指,印度媒体虽然独立运作,政府不作干预,但它们大多持民族主义立场,在外交政策上往往会跟随政府的看法。戈戈伊举例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多年都紧张,新德里政府也拒绝参加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计划。印度媒体报道“一带一路”相关的讯息时,普遍采取负面的角度,“与新德里政府的立场一致”。
印度的政坛普遍也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印度在野的国民大会党与执政的人民党在过去许多议题上意见都不合,但在与中国的边界冲突一事上都统一立场,主张采取强硬行动。
人民党主席甘地周三(9月16日)更在社交网站推特上批评莫迪试图在边界冲突一事上误导公众,质疑莫迪“什么时候才愿意抵抗中国”。
但戈戈伊认为,在野党在这次事件上的影响力甚少,因为不论在野党发表什么言论,都会被媒体描述成“与敌国冲突时损害国家利益”。
他又指出,中国和印度今年稍早时曾经有很好的沟通,最终仍然在6月爆发冲突,造成死伤,印度媒体的评论都曾遍认为,印方必须小心查证,才决定是否接纳中国的任何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