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世界一流”的中国高校并未赢得美誉(组图)
近日,中国多所知名高校兴起了一股“浮夸风”。
2020年9月18日,清华大学召开校内会议一致评定“清华大学全面、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其他多所高校也有类似动向,如中国人民大学自称“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京2020年9月18日,清华大学召开校内会议一致评定“清华大学全面、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其他多所高校也有类似动向,如中国人民大学自称“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称“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2019年5月9日,北京2019年5月9日,北京,清华大学。
这些自我评定在中国舆论场里引发热议,更有许多人称其是自吹自擂的浮夸风,与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地方争相上报“高产卫星”的做法颇有相似之处。而诸多高校在评定自身与“世界一流”指标距离时的谨慎措词有着细微差别和高下之分,又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文革”时期对当时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的三个不同的祝福口号,毛泽东被祝福“万寿无疆”,林彪被祝福“身体健康”,周恩来则被祝福“比较健康”。
作为中国顶级高校的清华大学,吸引了最多的舆论火力。相比之下,北京作为中国顶级高校的清华大学,吸引了最多的舆论火力。相比之下,北京大学自称“全面实现了'双一流'建设近期目标”显得谦虚了一些,而四川大学仅称“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有了显着提高,探索了一条在西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明显”,则务实了不少。
9月24日中国教育部在回应相关问题时的表态被认为相对中肯。其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2017年1月,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文件,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目标。
清华大学是中国国内大学里排名数一数二的高校,如果尚且不能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其他高校就更没有底气位列其中,而中国政府清华大学是中国国内大学里排名数一数二的高校,如果尚且不能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其他高校就更没有底气位列其中,而中国政府所设定目标便将难以达成。就此来说,清华大学在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许本就板上钉钉,只是其自我评定的做法难避自夸之嫌,缺乏说服力,引来外界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双一流”高校的名额,可能与中国政府另外,“双一流”高校的名额,可能与中国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挂钩。那么,各高校“花式自夸”,其实也是一场“金钱之争”。
如果中国计划在2020年确认一些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理应由一个高校之外的权威机构,经过全面、系统和明确的调查研究之后,才可以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也能够避免各个高校各说各话。
当然,中国高校也不必妄自菲薄,其整体实力在近几年的提高尤其引人注目。根据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前200名中,中国大陆也有7所上榜,更有5所进入了前10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被视为最均衡且综合的全球排名,以13项单独的绩效指标涵盖了研究型大学的全部核心活动:教学、研究、知识转移和国际视野。其首席知识官菲尔·巴蒂(Phil Baty)表示,“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观察到亚洲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上升,但今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中国大陆挑战了西方大学在排名顶端的传统优势地位,首次有高校进入了前20名。并且在前100名中的院校数量增加了一倍。”
进入前20名的那所中国高校,正是清华大学。
不过,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了清华大学的一个弱项称,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中国清华大学已超过耶鲁大学。但是,清华大学所招留学生质量,与耶鲁大学还有不小差距。
对于高校而言,与其计较“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号,不如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地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科研水平。而中国教育系统也当对高校有更公允有效的监管,依据各高校的实际状况将经费精准投入,避免不必要的虚名和利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