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百篇SCI论文遭撤稿 抄袭现象严重令人震惊(图)
近年来,中国学术造假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而另一方面,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2020年1月至7月30日,世界各国撤稿论文总计1,143篇,其中,中国388篇,高达34%。
据中共党媒《光明日报》9月24日报道,撤稿观察网站标注的撤稿原因多达82种,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出版机构调查”“同行评审虚假”“文章重复”“抄袭”“数据错误”和“图片重复”。近三年中国SCI论文共有1,397篇被撤稿,其中约六成属因剽窃和错误所致的撤稿。此外,另有8%和6%的被撤稿件分别因伪造同行评议和作者署名问题所致。
上述四个原因中,“错误”或许是客观问题,“作者署名问题”不太容易辨别,但“剽窃”和“伪造同行评议”都属主观性质,是故意为之、专门作为,都是很恶劣的行为,两者相加,占到撤稿原因的将近一半。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引述研究人员称,有超过400篇中国英文论文具有极其相似的标题布局、图片格式,涉嫌来自批量化论文生产工厂,而甚至连期刊编辑可能也牵涉于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中。
而且在2019年11月,Elisabeth Bik在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发表文章,公开质疑中国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超过50篇论文存在图像造假的问题。
此前的9月17日,发表论文歌颂“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的徐中民因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遭到通报批评。
针对近年来逐渐加剧的学术不良现象,中国科技部科技部今年在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提出27条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但《光明日报》引述分析指出,以中国现有的机制来看,惩罚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内部处理、非公开的,个别经发酵成为网络舆情事件或者被外部公开举报后,才不得不公开。分析称,公开惩罚才能成为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