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传》突遭下架中国文宣整饬宫斗剧(组图)
9月28日中国“国庆节”前夕,有网友发现两部热播“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下架,原因不明。中国政府宣传部门迟迟未有通知和解释,大陆网络舆论场一时议论纷纷。经过核实,在中国常用搜索引擎搜索"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搜索结果依然可以显示正常,但点击进去之后却无法观看,显示"视频已下架"。
28日当天,有大陆网民发帖称,“宫斗剧全out!电视叫停后,视频网站《延禧攻略》《如懿传》今起全下架!”言下之意是指官方正在整改宫斗剧。不过,另一部知名宫斗剧《甄嬛传》仍然可观看。
《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均上线于2018年,都属于“先网后台”模式,即首先在网络播出,之后被电视台转播。《延禧攻略》讲述宫女璎珞进入皇宫后历经各种女人间的情感纠葛、争风吃醋与权斗算计,最终成为乾隆皇帝的孝仪纯皇后的故事。《如懿传》则是讲述乾隆皇帝的另一位皇后乌拉那拉·如懿,与乾隆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有评论称,这两部清朝宫斗剧因为所涉皆为皇宫女性,史书着墨不多,因此对书载正史的改编相较不大。不过,也正因为少有史书记载,其想象和演绎成分不少。据悉,这两部剧在2019年1月就曾遭遇过一次波折,当时被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等多家一线地方卫视停播。有的卫视还没播完就被掐断,紧急改为综艺节目重播或其他电视剧。
宫斗剧大热初始于2004年香港电视剧《金枝欲孽》,而中国内地宫斗剧则是从2010年《美人心计》开始升温,2011年《甄嬛传》上映后创下傲人的收视率,并被美国、日本等多国引进,将中国宫斗剧推向巅峰。
电视剧《甄嬛传》是中国一部现象级“宫斗剧”。(微博@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官方微博)
但在一个个“宫斗剧”热播并掀起影视热潮的同时,批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在2018年8月《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热播的同时,中国复旦大学教授杨俊蕾发表了一篇文笔犀利的批判性文章《类型化的宫斗剧,降低了怎样的人格底线》,得到包括多家媒体转发。其文称,“原本,后宫戏是一个可以深度挖掘的题材类型,通过嫔妃争宠、比拼心计可以发掘在这背后隐藏的特殊人群命运的悲惨以及人性的扭曲。她们从涉世未深的少女到工于心计的嫔妃,完全是封建制度的戕害使然。但实际上,这些本应好好表现的内容在电视剧中完全被屏蔽了,而后宫中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算计——人性中恶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了。“
此类反思引来了中国相关部门的治理政策。2019年,相关部门召开多次会议,针对“四剧一酬一假”出台多种政策。所谓“四剧”是指娱乐性较强的古装剧、偶像剧、经典老剧翻拍、抗战剧,“一酬”是指明星的天价片酬,“一假”则是指收视造假、流量造假等。而“宫斗剧”正是“古装剧”的范畴之内。中国相关部门对宫斗剧的约束在2011年就已出笼,当年中国广电总局下令禁止宫斗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2013年6月,该部门公布的《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调控管理办法》又要求古装题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总集数都不得超过总数的15%,原则上两部古装剧不能接档播出。
其实,“四剧一酬一假”现象,正是中国国产剧被诟病已久的问题。
例如,明星高价片酬现象一度广受批评。由于投资方过度追求利润,忽视作品艺术,使得编剧导演丧失话语权;电视台、视频平台在挑选剧集时会注重一些明星自带流量的能力,不惜负担高片酬;拥有团队支持的明星则惯于炒作与商业运作,再加上不受监控的数据造假,影视作品质量因此难有保证,乃至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雷人情节。2018年6月,中宣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税务总局、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此后,明星天价片酬现象才有所好转。
因此,“宫斗剧”在内地“下架”并非突然,反而更像是一场“迟到的治理”,是大陆政府为了治理演艺圈“四剧一酬一假”现象的延伸。只是,这种对宫斗剧“一刀切”的方式,真的合适吗?毕竟近年优秀的宫斗剧不仅在大陆热播,也输出到东南亚、台湾、香港等地区,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外宣的成功案例。如今内地宣传部门,再度用简单的治理思维处理宫斗剧,带不来“百花齐放”,留下的只有“千山鸟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