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美团饿了么,这三个华人的公司刚上市就涨了90%(组图)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赶上什么良辰吉时,不少的公司都选择在最近扎堆上市。
差评君能说出口的就有泡泡玛特、Airbnb 、还有即将上市的" 美版拼多多 " Wish 等等公司。
而今天差评君想和大伙们介绍的美国外卖公司 DoorDash ,也正在几天前的纽交所挂上牌子。
和那些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股票不同,DoorDash 在 9 号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就直接暴涨了近 90 %。
虽然在大伙们尝完鲜之后股价回落了一点,但上市前约 389 亿美元的估值也已经涨到了 555 多亿美元。
而且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在两年前,投资人们觉得 DoorDash 只值 14 亿美元,在今年上半年,大伙们也都觉得它只值 150 亿美元。
这次差评君之所以选择盘盘这公司,其实不是因为差评君贪吃,也不是惊于它暴涨的市值。
而是不少人称它" 抄袭 "了美团和饿了么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得了北美外卖界霸主的位置。
而且你说巧不巧,三位创始人还都是华人小子。
首先,让我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和不少爱讲故事和梦想的公司一样,DoorDash 的创始人之一徐迅在招股书上讲起了自己的" 美国梦 ":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四五岁的徐迅跟着家人一起移民了美国。徐迅的父亲在美国读博,而他的母亲因为医师资格证的问题,没法子在美国继续行医。
于是乎徐迅的老妈就边在餐馆打工挣钱边学习。在餐馆做了十多年的服务员之后,终于攒够了钱,也考到了美国医师资格证,并且自己开了诊所。
而徐迅称成立 DoorDash 的初心,也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和他母亲一样有梦想的弱者。无论你是餐馆老板还是送餐员,都能从 DoorDash 得到帮助。
虽然不知道上市要讲故事是从啥时候流行起来的,但差评君不得不承认,徐迅这剧本比什么梦想窒息、中国咖啡故事还是好上一点点的。
之后的剧情就和大部分的初创公司类似了,徐迅在斯坦福大学遇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 2013 年正式成立了 DoorDash 公司。
和当年的马化腾" 女装 "吸引用户用 QQ 一样,这三个小伙子也开始边上课,边亲自接单送外卖,并且通过发传单来做推广。
在读 DoorDash 的招股书时,差评君发现创始人们至今还建议所有的 DoorDash 员工,都应该每月去送一次外卖,去体验一下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当然,初入外卖圈的他们可能自己也没想到,美国的外卖圈有这么乱。
各位差友可能不太了解,虽然美国的有很多世界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但是在外卖圈领域,却长时间处于群魔乱舞的阶段,和我们比起来甚至还有点落后。
因为不少的餐馆们其实都有自己的外卖队伍,他们自成一派。
专门的外卖平台的话,确实也是有,只不过多如牛毛,而且不同地区偏爱的点餐平台还都不一样。
但硬要如果按总的市场份额来算的话,DoorDash 开始最大的敌人应该是 Grubhub。
可 Grubhub 很可能没把 DoorDash 当敌人,因为它们的模式不一样。
Grubhub 本质上就是个聚合外卖信息的中介,它们手下没有送餐员,也只有那些自家有快递员的大餐馆,才能接入 Grubhub。
而 DoorDash 不一样,照搬了美团和饿了么模式的 DoorDash 让消费者在网上下单,然后商户制作餐品,再通过算法由就近骑手接单完成配送。
号称有个滑板车就能注册成送餐员( Dasher ),在油管上甚至还有不少成为 Dasher 的教程。。。
由于 DoorDash 自带外卖员,那些专营外卖的店也和雨后春笋一样多了起来,老外还特意把它们称作" 幽灵厨房 "。。。
最后谁赢谁输,时间也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毕竟有自家快递员的餐馆就那么多,自以为市场已经饱和 Grubhub 很快被后来者居上。
在不少的报道中,Grubhub 也成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典型案例。
之后和优步等公司的一仗,DoorDash 也打得很漂亮。
2016 年,网约车界的大佬 Uber 上架外卖服务 UberEats,准备在外卖界施展一波拳脚,模式和 DoorDash 类似,自建外卖队伍。
但再好用的模式,生搬硬套也是不可取的。
面对 UberEats ,DoorDash 玩出了一套" 有美国特色外卖模式 " ——农村包围城市。
DoorDash 的决策层觉得郊区和农村比城市更需要外卖,而且郊区一般都是一大家子,外卖一点就是一大份,对手们也都不怎么关注郊区,明显做郊区的生意更好做。
所以,仗应该从农村开始打。
差评君已经在严重怀疑,他们是不是读过中国的兵法了。
最后,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在招股书中显示,DoorDash 占有美国郊区 58% 的份额。
这也成了 DoorDash 能异军突起的重要一步棋。
如今的 DoorDash、UberEats 和 Grubhub 三分天下,其中 DoorDash 一家独占 50% 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成为了美国外卖一哥,美利坚送餐圈的半壁江山。
只是这三足鼎立的一幕,差评君之前好像在哪看到过。。。
另一方面,虽然 DoorDash 连续七年都没有盈利,今年的前三季度亏损的 1.49 亿美元,也已经是这几年来亏损得较少的了。
但目前的 DoorDash 还是有不少底气的,因为除了飙升的市值之外,DoorDash 手上的票子暂时还是够的,其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约为 16.11 亿美元。
而这次的上市, DoorDash 可能也是为了继续扩大规模。毕竟有些行业小亏一点没关系,先把蛋糕做大才是正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 DoorDash 被吹得这么吊,为啥上市前的估值一直不高呢?
虽然前面夸了这么多,其实 DoorDash 还是有不少让人顾虑的地方的,连差评君这个外行人都看出了不少小问题。。。
例如,美国外卖的人力成本有点高。。。
以招股书中一份 22.4 美元的餐为例,当然啦,上面的数据都是 DoorDash 订单的平均值。
消费者实际上要付 32.9 美元。。。其中要交 1.7 美元的税、5.5 美元的配送费、有些时候,你还要给外卖员小费。
所以不算上小费,DoorDash 的外卖员平均每单能拿 4.6 美元。
和美团的财报对比一下,美团每单交易骑手成本是不到 5 元,再加上消费者和商家这边给的配送费,每单骑手平均能拿 1 美元左右。
所以说美国的外卖不一定比中国香,但肯定会比我们的贵。
另外,就是不少人认为 DoorDash 根本就不值这么多钱,DoorDash 只不过是坐上了疫情的东风罢了。此时上市只是为了趁新鲜噶波韭菜罢了。
福布斯甚至有篇文章,直接喷 DoorDash 是 2020 年最离谱的 IPO。
毕竟差评君也说不准如果疫情过去了,美国的外卖市场还会不会继续扩大。
只是以美国目前的新冠态势来看,疫情可能会多留一会儿。
而且 DoorDash 所依赖的百万送餐员,也都是以众包的形式为主。
说白了,不少都是因为疫情失业,来做骑手的临时工罢了。
而招股书中的 100 万送餐员,在经济回暖有稳定岗位之后,还会剩下多少呢?到时候因为骑手的流失,成本说不定还会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大伙们的一家之言,要是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请联系我,谢谢。
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互联网模式成功地出口到了海外。
毕竟是在蛊里呆过的玩意儿,它在国外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呢,差评君还是选择隔岸观火,看个热闹。
最后,差评君还是有一点点私货的。
因为中国互联网也曾经过了一些年的野蛮增长,冒出了些许的乱象。不少的公司也在养蛊一般的环境下消亡。
但有趣的是,这些年跌跌撞撞成长的我们反而成了别人模仿的对象。。。
如今差评君反而是听到美版美团饿了么、国外版抖音、国外版拼多多之类的产品居多了。
DoorDash 这类产品能不能在海外成功是另一码事,差评君只是觉得,曾经国内不少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摸着老外过河的,现在摸着摸着,好像不小心走到他们前面去了。
帮老美们快进一下,接下来可能是大数据杀熟噶韭菜、反垄断调查、或者是社区团购卖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