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3日 21.3°C-22.9°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监管蚂蚁路径日益明晰 未来股权架构调整更为关键

2020-12-31 来源: 路透社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路透北京12月30日 - 从全球最大规模IPO狂欢骤停,再到被监管二度约谈,中国政府对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的监管路径日渐清晰。随着蚂蚁各项业务逐步整改,未来其股权架构和实控人是否及如何调整可能会是更关键的问题。

中国监管蚂蚁路径日益明晰 未来股权架构调整更为关键 - 1=
2020年10月29日,浙江杭州,蚂蚁集团总部。REUTERS/Aly Song

此外,虽然目前尚难确定蚂蚁的“发家”资本--支付业务是否会被纳入金控监管,但其他金融业务、尤其是暗藏风险与贷款相关的业务萎缩几成定局,金融风险传染性大幅下降。

“除了平台本身业务的问题外,蚂蚁未来的整改还会涉及到实控人和股权架构,”长期跟踪互联网行业的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对路透称,“重组管理层和股东层,把合规合适的业务重新装入一个新的主体,这样才能‘轻装’上市。”

“换一个角度讲,未来上市的主体是不是还是蚂蚁,可能才是核心,”他续称,而从近年中国监管层处置部分金融机构的做法来看,更换业务主体可以说是“标配”。

比如,在接管包商银行过程中,新设蒙商银行收购承接原包商银行在内蒙古区内的全部资产负债,区外的四家分行则由徽商银行收购;在接管安邦保险过程中,新设大家保险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挂牌转让安邦持有的成都农商行股权。

两位直接知情人士周二透露,蚂蚁集团正考虑将大多数在线金融业务纳入一家控股公司,其中包括消费贷款、理财和保险分销业务,以及持有的网商银行股权。中国央行当晚回应路透称,蚂蚁集团已实质控制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应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目前蚂蚁集团正在制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方案。

但支付业务是否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尚不确定,这也是市场较有争议的地方。毕竟,第三方支付已经历过“断直连”,备付金亦100%上交央行,是否还有必要纳入金控监管?而如果纳入金控,支付业务自带的流量、场景难以与贷款等金融业务完全切割或建立防火墙,是否又利于蚂蚁“回归支付本源”?

在董毅智看来,支付是蚂蚁“起家”的资本,一定要纳入金控并作为监管的重点,“而支付端口和阿里平台之间、以及阿里系平台之间的关系如何厘清、如何减少关联交易、如何强化公平竞争等可能是未来整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降低金融风险传染性

中国监管层加强对蚂蚁的监管不仅出于科技反垄断目的,更有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需求。蚂蚁与上百家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了上万亿规模资产,已经具备系统重要性特征,更何况在无资本约束的情况下,金融风险传染性显著增强。

“蚂蚁的联合贷款本质并没有让风险实质性转移或者降低,这种模式甚至更复杂,它形成一种网络效应,把更多的机构绑在一起了,”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称,一些城商行通过与蚂蚁合作,零售贷款规模达到数千亿,明显超过其管理能力,在前端兑付的情况下一片繁荣,但未来一旦出现信用卡危机或兑付危机则一损俱损。

疫情的冲击显然增大了这种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消金行业底部机构逐步退出、消费者多头借贷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加速相关资产质量恶化速度或加快。近日银保监会已提示消费者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今年7月央行对银行与蚂蚁花呗、借呗的贷款余额、不良率等信息进行调查,但更隐蔽、更难穿透的形式是银行(及信托)作为资金方投资到以消费贷作为底层资产的信托计划上。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营收不过几十亿的信托公司消费类信贷资产规模就达到上千亿。

目前尚不清楚央行是否已掌握全部与蚂蚁相关的联合贷款情况。据路透了解,部分银行已暂停跟蚂蚁增量业务合作,尚未合作的也提高了对于线上联合贷业务的警惕。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些消金资产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新增放款显著缩量,态度更趋谨慎。

另外,互联网小贷新规正式下发后,联合贷款模式下需要小贷公司30%的真实出资。目前尚不清楚蚂蚁2.1万亿信贷余额中联合贷款和助贷各占多少,但保守估计,若要维持存量业务,蚂蚁或还需出资千亿元以上。蚂蚁联合贷款业务萎缩几成定局。

而如果将这类业务纳入金控公司监管,用资本计提代替“数据、渠道和算法”保证,这料进一步打压联合贷款空间,并有效降低风险传染性。

中国央行等部委近日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指其“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并提出五项重点业务领域整改要求,包括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确保资本充足。

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移动支付最为发达的国家,中国如何监管用户过亿的互联网平台显然面临挑战。

“对互联网巨头的监管,尤其是涉及到垄断和数据安全问题,对监管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反复和波折,但趋势是不可逆的,”董毅智称。

从鼓励创新到反垄断、鼓励公平竞争的转向过程中,不仅需要监管的技术,也需要付出监管成本。

“从美国的实践看,监管产生的费用可以由被监管者承担,而国内是由财政来承担,但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监管人员都是编程高手或者大数据专家,”董毅智表示,因此未来还需要从立法、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综合考量。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