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H&M中英文声明自相矛盾,西方企业两边做人难找平衡(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瑞典时装品牌H&M一夜间成为中国内地的热话——不是因公司推出新系列或产品,而是因公司对新疆疑涉强迫劳动的立场。但当企业忙于回应西方对人权的关注时,同时却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危机。
从官媒到社交媒体用户,内地几乎所有人都火力全开,狙击来自瑞典的H&M。中国共青团批评公司“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事件愈闹愈大,大中华区男装代言人黄轩和女装代言人宋茜宣布解约,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都将H&M的产品下架。
一切都要由公司去年发表的声明说起。公司当时的声明表达关注新疆疑涉强迫劳动的报道,并且表明没有从新疆采购产品,也严格禁止供应链采用涉强迫劳动的产品,不论国家。这篇声明可说是“旧闻”,如今再被炒热,或多或少可能都跟西方就新疆问题制裁中国有关。
图为2019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市的Nike旗舰店。(Getty)
在商言商,能够远离这些政治旋涡当然是最好。但当新世代的愈来愈重视消费道德,加上政府的施压,西方企业无可避免要作出回应。2020年3月,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发表报告,点名H&M、Calvin Klein、Nike、Adidas、Patagonia、Tommy Hilfiger和可口可乐等品牌是新疆强迫劳动的共犯。Nike同月就发表声明,强调没有从新疆采购产品,供应商也没有使用新疆的纺织品或纱线。声明明显是为了回应西方的忧虑,但如今跟H&M一样成为被内地狙击的对象。
企业想保住品牌的形象,但其实暗地都不想这种具争议的议题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当美国国会推动《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时,很多大型企业背后投放了大笔游说资金,希望削弱这项禁止进口新疆强迫劳工产品的法案。《纽约时报》11月报道,2020年前三个季度期间,Nike于国会和其他联邦机构的内部游说花费92万美元。虽然没有列出细项,但游说项目就包括《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同样有份游说的还有可口可乐和苹果。
一方面要回应西方的忧虑,另一方面要发展中国市场,一直都是西方企业的难题。要知道中国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庞大市场。以H&M为例,中国是公司第四大市场,仅次德国、美国和英国,2020年净销售虽然有下跌,但仍然达97.48亿瑞典克朗,而且单是中国内地就有数百店门店。面对丰厚的商业利润,企业一直避免直接谴责中国,充其量只是尽可能撇清关系,务求取得平衡。但随个别国家或议会将再新疆问题定性为种族灭绝,中西矛盾似乎走向升级的局面,过往戴得稳的“头盔”承受不住冲击,商家要走出风眼或者再不是易事。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