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15.1°C-17.7°C
澳元 : 人民币=4.5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印度疫情日益恶化,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图)

2021-05-13 来源: 付一夫 原文链接 评论13条

印度疫情正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自今年4月以来,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如海啸般来势汹汹,且愈演愈烈。印度卫生部5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0.4万,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200万,单日新增死亡病例突破4000例。然而,有外媒报道称,由于检测能力有限,印度疫情被大大低估,真实感染人数很可能已经超过了5亿。更有甚者,印度已出现多个变异毒株,周边国家纷纷拉响了防疫警报,形势颇为严峻。

印度疫情日益恶化,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图) - 1

身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疫情的持续恶化不仅扰乱了国内经济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还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印度疫情的影响究竟几何,自然也就成为了值得探讨的话题。

理论上讲,印度疫情至少可能从两大途径影响我国:一是疫情扩散,二是贸易往来。

先说疫情扩散。

尽管欧美、中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已针对印度采取了暂停航班、限制相关人员入境等措施,但快速蔓延的疫情还是外溢到了其他国家。其中,泰国、尼泊尔、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数个周边国家的病例增长速度大幅度攀升,尤其是尼泊尔,短短几天就新增病例数万人,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维持在8000~9000人,大有成为第二个印度之势(见下图)。

印度疫情日益恶化,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图) - 2

这同时也意味着,印度疫情已然逼近我国边境。考虑到中国部分城市的境外输入病例当中已经检测出印度的变异病毒,局面似乎不太乐观。

不过整体上看,印度疫情在中国扩散的风险很小,理由有三:

一来,中国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有力的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针对入境旅客通常采用“14+7”的防疫检测措施,能够很好地覆盖潜在病例;

二来,从空间上看,印度以及尼泊尔北部都紧挨着喜马拉雅山脉,地理上同中国形成了天然的阻隔,人群很难大规模流动,而且印度通往中国的航班不多,香港还实施了印度航班熔断,入境门槛较高;

三来,经历了此前云南境外病例偷渡输入的教训之后,中国边境口岸的疫情防控力度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故而综合考虑,中国受印度疫情的影响大概率会处于可控水平。

再说贸易往来。

放眼全球,印度外贸规模并不大,2019年其进出口总规模占全球贸易比重仅为2.1%,远不及中国、欧盟、美国等其他大型经济体;而在结构方面,除了能源、化工、纺织等少数行业外贸占全球比重超过5%之外,印度大部分行业的贸易份额都比较低。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疫情的恶化并不会显著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

那么,对中国影响会有多大呢?

抛开政治、边境等因素不谈,仅从经济层面看,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虽然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地位和依赖程度上的不对称,印度对于中国的外贸依赖程度明显要高于中国对印度的依赖程度。

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印度商工部的初步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了587亿美元的商品,进口额排名第一,是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美国与阿联酋的总和。中国在印度外贸格局里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然而,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却表明,在中国的各个贸易伙伴当中,印度只能排在第16位左右,规模仅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88%,甚至还不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而自2017年以来,中国对印度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逐年趋缓,2020年增速足足比2017年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侧面反映出,印度在中国的进出口市场中占据的地位非但没那么起眼,重要性还在不断下降。

综上,不难得出结论:印度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有限,我们暂且可以放宽心了。

风险永远伴随着机遇。

除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之外,此次印度疫情的爆发还给我国不少行业带来了利好,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生物医药。

相信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人,都会对印度极为便宜的仿制药印象深刻。事实上,印度虽然工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医药生产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觑,制药业甚至成为了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数据显示,印度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足足贡献了全球20%的仿制药,而各种药品出口范围覆盖200多个国家,其中半数以上的份额都出口到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世界药房”着实名不虚传。

然而,此次疫情的爆发对印度本土的经济生产活动造成了强烈冲击,医药产业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如此局面,反倒给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机遇。

我们不妨从原料药、疫苗、医疗设备三个维度来简要分析。

(1)原料药

原料药在印度医药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考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印度疫情高发区域与医药经济区重合度较高,诸如首都新德里、北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土邦等医药产业云集的区域,无一不是疫情重灾区。为了应对疫情,印度多个地区都出台了包括“封城”在内的严格防疫限制措施,如此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全国的医药生产活动,致使原料药品供给不足。此时,同样是医药制造大国的中国便有机会弥补这一缺口,相关订单也有可能会加速向我国转移。

(2)疫苗

印度的疫苗生产能力同样强大,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商——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在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当中,印度本应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但疫情的爆发使其疫苗产能急剧下滑,自顾尚且不暇,支援其他国家自然力不从心。而在需求方面,当前正值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关键阶段,除印度本国外,其他国家都需要大量的新冠疫苗,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疫苗目前都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之势。

全球疫苗供给趋紧的现状,让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疫苗,而中国疫苗的保护效果也日益被认可。5月7日,由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随后科兴公司生产的新冠疫苗也进入了紧急使用授权评估的最后阶段。再考虑到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向好,疫苗在产能和运输上具有极大优势,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经意间,中国已成为了拯救全球新冠疫情的关键一环,中国疫苗同样正在迎来出口的新局面,用彭博社的一句话来说,“中国正承载着全球疫苗供应的希望”。

(3)医疗设备

确诊病例的激增让印度的医疗系统接近崩溃,许多地区本身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病患流量。以首都新德里为例,根据疾病动态、经济和政策中心(CDDEP)此前的估算,新德里的总病床数量不到4万,ICU病床数量不到2000个,呼吸机的数量不到1000个;而新德里却是印度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单日新增病例在3万左右,已确诊病例更是多不胜数。医疗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让许多病患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最需要的莫过于呼吸机、制氧机等医疗设备。印度虽然制药业发达,但相对落后的工业实力让其在生产呼吸机和制氧机方面短板极大,只能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承诺向印度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不过印度短期内的医疗设备缺口仍需依靠进口来弥补。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事实上,当前中国企业正不断收到来自印度的医疗物资订单。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于4月28日在社交媒体上称,中国的医疗器械供应商正在加班加点处理来自印度的订单,近几天至少收到了2.5万台制氧机的订单。而凭借强大的产能,中国现已将大量的医疗物资如期交付到印度客户手上,充分彰显了大国风范。

除此之外,中国的纺织、棉花等行业也将迎来利好,大体逻辑与生物医药类似,即疫情导致印度产能下滑,海外订单或将流向中国,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潜在的投资机会正随着上述行业的利好而浮现出来,各位不妨关注一下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还没有结束。

尽管中国经济社会大概率不会因印度疫情的失控而受到太大影响,一些行业甚至还迎来了诸多机遇。可是,面对海外疫情的严峻态势以及潜在的种种风险,即使国内疫情防控得再好,我们也很难高枕无忧。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接种疫苗。

眼下,国内外公认的事实是,接种新冠疫苗仍为有效的防疫手段。然而数据显示,中国疫苗接种总量虽然目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人均接种率还远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屏障要求的60%~70%水平(见下图)。

印度疫情日益恶化,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图) - 3

不过,好在国人接种疫苗的意识在强化,接种速度也在加快,这将为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为我们彻底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武器。

衷心祝愿:人类远离灾祸,家园幸福美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3)
Wink行
Wink行 2021-05-13 回复
没空找中国麻烦了😁
Guam2022
Guam2022 2021-05-13
你就是第三世界垃圾😁😁😁
Wink行
Wink行 2021-05-13
Guam2022
Guam2022 2021-05-13
粪坑国🤮🤮🤮
天麦冬
天麦冬 2021-05-13 回复
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新冠疫情在各国发展不平衡,从全世界的角度看,是“此起彼伏”,各国都要有“抗战八年”的思想准备。中国政府要准备作“持久战”,要争取尽量做到“自力更生”,不要过度依赖外界,以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RCA
RCA 2021-05-13 回复
印度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让他们民主快乐吧,活该!
分析师
分析师 2021-05-13 回复
印度人的命也是命。就怕再次引发全球灾难。
广州绝版
广州绝版 2021-05-13 回复
五年都缓不过来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