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64岁刘阿婆流调轨迹曝光,网友:真的太苦逼了(组图)
1
今天,看了刚公布的深圳感染者流调,真的瞬间被戳到了。
一开始打开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本来想着了解下最新感染者的轨迹行程,结果官方先声夺人:“停工是不可能的”。
懂的人应该都懂这话背后的含义。
然后打开之后,彻底泪崩。
不禁感叹:深圳确诊的这些感染者轨迹,也太苦逼了吧……
最新确诊的,是宝安区的刘阿婆,64岁。
官方一开始的介绍称,刘阿婆的日常活动是照顾孙女,和做家务。
但我仔细往下看了看更为详细的近期活动轨迹后,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何止是照顾小孩和做家务,刘阿婆比我们想象中要不容易太多太多……
不信,你看:
在过去一周里,64岁的刘阿婆简直是“女超人”:
上午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中午要坐地铁赶回餐厅帮忙,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回家歇口气。
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孙女,和负责家务。
一个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女人,却几乎包办了全家上下的大小事务。
正如网友所说:
“看完深圳宝安阿婆的流调,觉得她人生真的好累,服侍完生病老公,要帮儿子做家务带孙子,还要给儿子的餐厅打免费工。”
“在她64岁的日常世界里,没有早茶,没有麻将也没有广场舞,只有日复一日的责任、家庭和劳作。”
是啊,对比早前广州阿婆每日都是吃吃吃的生活,这次深圳阿婆着实让人直呼“太苦逼了”!
2
说实话,留在深圳的普通人确实不容易,这点光从流调信息就可见一斑。
尤其在这次广东疫情爆发之际,越来越多人发觉:
除了深圳,广东其他地方都挺休闲的。
广州:饮茶,饮茶,饮茶
东莞:散步,散步,散步
深圳:打工,打工,打工
就连深圳卫健委的推文都自我调侃:
“深圳,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确实如此,除了确诊的刘阿婆之外,其余3名确诊感染者的轨迹,也是只剩下工作和奔波。
尤其是这名35岁中年男人萧先生。
他在深圳上班,但是全家却在东莞生活。
所以每天一大早,萧先生都会先把孩子送去托管中心,然后自己再坐大巴去地铁站,接着再从地铁站去公司,晚上再原路返回家中。
如此这般折腾下来,萧先生一天都坐三四种交通工具:地铁、机场大巴、网约车……光是坐车就要坐四五个小时。
如果遇上加班,可能回到家已经凌晨一两点。
而更不幸的是,这次他确诊感染了,作为全家的支柱,不得不停下一切……
但在风想,如果不是因为感染非得隔离治疗,深圳打工人是不可能不上班的。
正如网上传得最广的那个段子说:
在深圳,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是0.005%,死亡概率是0.001%。
但是在深圳不工作,死亡率是100%。
虽是玩笑,却也透露出深圳真的把工作赚钱,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毕竟下大暴雨,深圳人上班的步伐都是整整齐齐,井然有序的。
3
那么,为什么深圳人会这么“苦逼”?
就不能像广州人那样随遇而安吗?
答案很简单:不能。
因为深圳自己深知,自己没有那个条件和底气懒惰与懈气。
毕竟40年前的深圳,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它都称不上是一个市,只是一个小县罢了。
住房更是简陋不堪。
据说下雨的时候还会漏水,潮湿难耐。
后来,遇上改革开放,深圳才抓住了机会,拼命让自己强大起来。
但这并不能单用“运气”来概括深圳的发展迅速,因为这是对深圳的不公平。
毕竟,当年全国是想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同时发展起来的,所以这四个城市享受的中央政策都是一样的。
但最后只有深圳,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地发展起来了。
从一个30平方公里的小县城,蜕变成了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前四的现代化科技大都市,这背后的付出,难以想象。
和40年前相比,今天的深圳面积是当年的6倍,人口是当年的42倍,GDP爆增为当年的14000倍。
当年看2019年一二线城市的人均GDP排行,深圳的GDP总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人均GDP则是内地第一。
所以,有一种速度叫“深圳速度”。
所以,有一种精神叫“深圳精神”。
正是因为深知自己出身不好,条件很差,所以深圳早些年的口号一直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所以很多人来深圳,其实并不想结婚生子,都只想搞钱。
毕竟,这里有很多逆天改命的故事。
这些来之不易的财富,全部都是一个个深漂亲手打拼出来的。
4
所以写到最后,在风只想说:
深圳感染者流调,虽然看起来苦逼,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让人心生勇气。
虽然在如今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越来越多人喊着躺平躺平。
但是,日子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无论多难,都要好好过下去。
因为真正的英雄主义,从来都是认清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毕竟普通人的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
40年前的深圳深知这点,如今在深圳打拼的人们更深知这点。
所以深圳这座城市,从不介意你来自哪里,它只承认你的努力。
在风希望确诊的感染者们能早日康复,继续在深圳这片蓬勃土地上,为自己滚烫的人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