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21国施压塔利班 布林肯应争取北京合作(组图)
9月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抵达德国当天便和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主持了一场同20国家的虚拟会议,讨论阿富汗问题和局势发展。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各方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寻求国际社会对塔利班的施压,迫使后者兑现承诺,缓解可能的人道主义危机;在反恐问题上加大对塔利班的问责;让阿富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离开;并组建一个尊重基本权利的包容性政府。
这场国际会议并没有中国和俄罗斯,因为这是美国拉拢德国召集其他国家举行的一次会议。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说法,此次与会者主要是盟国和伙伴国。这20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巴林、加拿大、法国、印度、日本、意大利、科威特、挪威、巴基斯坦、卡塔尔、韩国、沙特、西班牙、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英国。欧盟、北约和联合国代表也出席了该虚拟会议。
这是一次美国和盟邦及伙伴国的一次会议,按理说也不包含中国,毕竟在美国话语背景中,中国不是盟国(allies),也不是伙伴国(partners)。但是,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排除中国。在《北京也主张有条件合作 拜登对华框架崩塌》一文中,笔者提到,从布林肯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沟通来看,在阿富汗问题上,他暂时不愿意寻求中国的合作,或者不愿意公开提到和中国的合作,毕竟他在国会面临的质询压力也很大。
但从现实政治发展来看,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终究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中国可以是重要合作伙伴。
中美在阿富汗开展合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阿富汗冲突是美苏冷战的主要战场所在。中美和巴基斯坦及英国等都曾武装阿富汗武装对抗苏联入侵。小布什(George W. Bush)执政时期,中美也曾合作反恐,就打击阿富汗境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达成政治共识。
奥巴马(Barack Obama)2009年刚上台时曾推动“阿富汗重建”议题,增加民生方面的投入,而且还寻求过中国的帮助。当时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现任拜登政府印太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奥巴马访华前曾提到,奥巴马政府希望将中国新疆和阿富汗之间的瓦罕走廊当做美军后勤补给路线,请求北京能够开放瓦罕走廊。不过,北京没有同意这一请求。
当年11月访华期间,奥巴马还曾劝说中方更多地参与到阿富汗事务当中,其中包括加大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派遣军警帮助训练阿富汗安全部队。不过,美国希望中国军方介入阿富汗的请求最终也被拒绝,主要是中国军方一直不看好美国军事介入阿富汗,外交上中国也保持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原则。
但是,奥巴马执政期间,在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政治和外交对话中,中美一直保持了合作。比如,由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和中国关于阿富汗和平与和解进程的四边协调小组(QCG)在奥巴马任内就举行了5次会议。虽然会议最终没能取得切实成果,但至少也为各方在阿富汗问题上沟通立场提供了机会。
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上台后从不同视角强调反对在外部开展国家重建。但是,塔利班主政阿富汗,对拜登政府的盟邦和价值观外交路线是一种考验。一场仓促的撤军已经让盟邦不满,如果美国撤军后放弃对阿富汗的资源投入,必然会继续失信于盟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开始加大对塔利班在人权保护方面的政治施压。
但即便是强调人权和自有价值观等虚无议题,面对阿富汗重建的现实问题,美国还是绕不开和中国的合作。而且,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奥巴马或小布什时期的中国。
一方面是巴基斯坦的因素。在西方看来,作为塔利班的盟友,巴基斯坦占据独特优势,而中国又是巴基斯坦军事和政治上的主要支持者。此次布林肯组团开会,主要也是看巴基斯坦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这么多年来积极主动协调阿富汗事务,也在阿富汗政界和塔利班内部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外交资源,掌握了一定的主动。
最重要的是,在阿富汗反恐方面,中美应该站在同一立场,开展合作,共同施压塔利班争端兑现承诺,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否则,拜登所宣称的“恐怖分子无法以阿富汗为基地对美发动袭击”就会真的成为他的又一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