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空舱还是新型导弹 中国神秘航天器的一体两面(组图)
到10月下旬,有关“中国测试了高超音速导弹”、“中国所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问题仍在让西方记者继续追问中国外交部。
面对西方世界,北京仅以“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落于公海海域”等语加以回复。
对西方观察家来说,解放军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已经足够展示其能量
北京的官方解答很难满足外界的胃口,它与西方主流媒体流传的“中国导弹进入轨道以后进行环绕地球飞行,随后再重返大气层进行高超音速滑翔”的细节存在相似又彼此不同。
但对分析人士来说,中方官方发布的信息和此前西方媒体流传的情报并非完全互斥,双方仍有对应之处。其区别在于对“高超音速武器”性质的判断:当西方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绕地球轨道飞行的新型导弹时,北京即强调这是一种绕地球低轨道飞行并可抛射物质的航天器。
高超音速航天器和高超音速导弹之间的差别只在是否携带弹头(即战斗部),目前已知的轨道实验飞行器(如美国的X-37B、X-51)与常见的高超音速导弹外形与原理也接近。它意味着中方此次发射的航天器或航空器存在两种彼此都合理的解读,但其实际意义则大不一样。
对拜登当局而言,中国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的传言正在掀起一点波浪,到10月21日,美国甚至风传中国“两次发射导弹”。(美联社)
西方世界至今仍然相信英国《金融时报》10月16日最先释出的消息,中国在“8月份”试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该装置先是进入轨道,后环绕地球飞行,随后再重返大气层,进行了高超音速滑翔,其中抛射的一部分物体被认为是战斗部。
就《金融时报》披露消息展示的内容来说,这个中国航天器具备高超音速导弹的一切特征:它绕地球飞行,然后重新进入大气层,并以远超音速的速度击中靶标。因此将其识别为“导弹”是合理的。根据其后续传言的各种情报,中方此次实验中,其发射的飞行体“绕地球一周”才落向目标,以一种“轨道轰炸”的方式完成实验。
但根据北京的口径,中国极力否认“导弹”一说,而强调此举系“发射航天器”。这种宣示对于北京而言可能具备比发射导弹更大的价值。它意味着中国不仅仅拥有打击武器,甚至具备了在大气层内长期巡航并具备打击能力的平台。
根据中国外交部10月18日的发言,中方此次实验可能在7月17日发射后,在轨道巡航超过一个月,这不仅仅超过了同类型航天器于2020年9月在轨48小时的记录,他也意味着美国拥有的可在近地轨道逗留超过700天,可在近地轨道释放包括卫星等装置的X-37B将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近地轨道巡航平台。
至此,解放军可能取得了相当于美军X-37“无人太空飞机”性质的高超音速武器,进而打破了X-37从2010年开始对于“轨道巡航”和太空武器化的垄断。“从外层空间轰炸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目标”也将不仅仅是美国的专利。
当然,一两次试验对于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仍是有限的。中国真正震慑对手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认识到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毕竟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全球数一数二,航母超过10艘,并且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强大的作战能力,中国目前只有双航母。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常规快速全球打击”作战概念,使用常规武器在1个小时之内打击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目标,而解放军空军才具备突破“第一岛链”的能力。但来自西方的紧张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该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西方的应对也将决定中方未来是将其用于航天领域还是军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