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管潮下,今年“双十一”不再“闹哄哄”(图)
一年一度的中国“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收官。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天猫公布,今年“双十一”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人民币5403亿元。
相比去年,天猫增速仅8.45%,这是历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从2018-2020年,交易额增速为24%、28%、85.62%。
另一家电商平台京东,情况稍好,交易额超3491亿元,同比增长28.58%。
据中国一家电商大数据库“电数宝”统计显示,“双十一”全网交易额为9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2%,未突破万亿大关。两大头部平台交易额占全网交易额的92.15%。
增长乏力下,电商企业面对“反垄断”“反996”等监管措施,以及中国逐渐转向的舆论,“双十一”经过多年的狂欢后,逐渐引起对“过度消费”和“过度信贷”的反思
许多大型商场也提供类似的优惠。
增速降低
实际上,“双十一”成交额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失去了横向对比的意义。
延续十几年的11月11日当天大促销的套路,在去年变为,11月1日启动预购,11月11日付尾款。促销的战线从一天拉长到十天。通过这种方式,去年的成交额接近翻倍。
今年更是进一步拉长到20天。10月20日,消费者就可以在多个平台支付定金。
这种方式有其正面价值。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向BBC中文表示,今年双11的战线较以往拉得更长,较为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物理、健康、经济方面等压力,增强时效性。相较于以往,各大平台比较低调,更加注重品质与体验。
不过,越来越长的促销期,以及诸如“618”和“双12”等电商们创造的其他促销节,使得“双十一”的吸引力被稀释。
其次,直播带货的盛行也挤压了“双十一”的生存空间。
莫岱青认为,往年消费者找商品去会场,今年天猫主推直播带货,尤其流量集中头部两大主播李佳琦和薇娅,对于商家来说不利,现在要通过主播,实际上就多了一道坎。在平台裹挟下,商家为了进入头部主播直播间,势必做出让利,造成商业生态来不均衡发展,未必健康。
调门更低
往年11月11日当天,呈现“狂欢”的氛围,阿里巴巴不仅设置线下会场,还会倾注巨资举办晚会,会场的巨型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成交额。
此外,阿里巴巴、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会在深夜零点过后,滚动式播报几秒几分成交额破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营造强烈的线上线下的商业气氛。
今年,不仅没有零点过后的滚动“战报”,各种渠道的促销都调低不少。
莫岱青观察,有可能在反垄断大势下,各大电商平台有意保持低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报”中,各电商平台倾向于反应中小商家和支农商家取得的成绩,以迎合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倡议。
从去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接连迎来强力监管——蚂蚁上市被叫停,网贷业务面临全面整顿,反对“二选一”等垄断行为,反对“996”工作制等。
今年,监管依然保持压力——10月25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电商平台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11月4日,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禁止不正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