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不以道 适所以害之,潘南弘分享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下)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一语出自《资治通鉴》,意思是如果爱的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在现代的家庭中,有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过分的“望子成龙”的高“期望值”,却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成为了一副枷锁,让孩子一生受困害。
日前,在和笔者谈话中,华人服务社潘南弘分享了一则关于他少年时期同学M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南弘忆述:“上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在那新学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年终统考时拿到了第一名,而原来一直独占鳌头的同班同学M,却从第一掉到了第二名。在接下来四年级的年终统考中,我继续得到第一名,而同学M 则是第二名。”
“与同学M,我们俩在学习上虽像在较劲,但平常却是好朋友,无话不説。他常常抱怨因没拿第一而被父母数落和责备,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他开始变得不自信,性格也变得沉默,虽仍很努力地学习,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成绩逐年下滑,父母更严厉批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习上受到情绪的影响就越加不如意了。”
南弘感慨道:“也许当问题刚出现时,如果M的父母能够对他多一些理解,给他积极的引导;而如果M自己能调整好心态,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地面对自己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或者还有其他的‘如果’,那后来的一切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我和M 都进了同一间中学但不同班,我们都面对新的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因为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生聚在一起。开始时,我们都不适应,彼此的成绩都落后了,但父母的不同做法,却让我和M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的父母循循善诱,引导我直面挫折,鼓励我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实自己,结果后来成绩稳定下来。而遗憾的是,好友M却在父母的责备下,变得情绪越来越抑郁,不再与同学们来往了。这位原来听话又努力的同学,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此后他的人生也过得很消沉,更不幸在50多岁时便郁郁离开人世。”
潘南弘小时候的一张成绩表
这段经历,南弘颇为感慨:“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放在人生长河里,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M自身的敏感和脆弱,使他无法从少年时的失败中走出来。如果M的父母能再对他的期望有多一些的包容、理解和支持,那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一片天地。”
孩子成长的过程,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每一份“授之以道”的教育,虽然未必会让我们都成为“别人家的好孩子”,但却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