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警告:美元可能失去主导地位,变成像英镑一样的“小众货币”
世界主要投资者正在认真评估美元的风险。
在高盛本周四发布的报告中,分析师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由于担心货币赋予美国的权力,各国可能会开始放弃使用美元。
包括高盛经济学家Cristina Tessari在内的分析师们表示,美元正面临着与英镑贬值前类似的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相对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主导地位较小,美国“净外国资产状况”正在不断恶化,外债不断增加,以及像俄乌冲突这样的地缘政治问题。
分析师指出,美国的巨额债务,源于它是一个大型商品进口国,这可能是一个特别的问题:
“如果允许储备货币发行人的债务相对于 GDP 增长,最终外国人可能会变得不愿意持有更多。”
高盛提到在美元之前的世界储备货币——英镑,正是因英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债务之后,国际投资者们才越来越不愿意持有。到了20世纪中叶,英镑的地位被美元所取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主任吉塔·戈皮纳特本周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造成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体系,从而损害美元。她还表示,在世界贸易中更多地使用其他货币,将导致各国央行以牺牲美元为代价来分散其持有的外汇储备。
高盛最后表示,美元的地位主要还是掌握在美国手中:
“允许不可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持续存在、导致大量外债积累,以及导致美国高通胀的政策,可能会促成其他储备货币的替代。”
美元中长期内走软
高盛在上个月就曾警告,扣除短期扰动因素,最近国际局势的变化可能导致美元在中长期内走弱。
目前全球资本流动的三大变化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随着欧洲央行退出负利率,资金返回欧元区;由于美股相对回报率降低,资金流出美国;对俄制裁带来的连锁反应,各国政府开始进行去美元化。其中第三种变化最为关键。
高盛表示,除了大宗商品持续走高外,美国政府对俄罗斯一系列制裁存在代价高昂的潜在成本:制裁过度干扰全球资金流动,可能导致金融交易开始完全转移到美国之外。而对俄罗斯央行的制裁,则可能导致海外各国重新考虑在贸易和金融中是否使用美元(例如非美元结算石油),这将威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在中长期内影响美元汇率。
高盛指出,历史上,美元成为以及维持世界货币的原因有很多,相关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就目前状况,即使发生改变也不会一夜之间实现。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对美元中长期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
此外,见闻VIP文章中也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已持续了20多年,货币超发、滥用制裁,导致美元的信用正被美国“作”的越来越脆弱。
美元能够长期稳坐全球主导货币地位,核心在于美元在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大宗商品结算上。
作为结算货币,至少需要具备良好信用背书、币值相对稳定、流动性充足等特点,疫情后的大规模刺激导致美元一度走弱,其国际结算货币的支配地位也受到挑战。
根据IMF统计,除欧债危机及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导致2014年前后去美元化进程出现阶段性反转以外,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本世纪开始就呈现出持续的降低趋势。
在2018年美国宣布对俄罗斯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就加大力度从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方面去美元化。俄罗斯宣布从2019年开始在原油和天然气交易中拒绝使用美元支付,必须使用欧元或其他货币支付,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进程就此加速。回到近日,俄罗斯改用卢布交易天然气,还打算用卢布支付购买和租赁飞机的费用,也在削弱美元的地位。
其他国家方面,沙特在2019年时就曾威胁要抛弃美元结算。此外,被美国制裁的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也已经在2018年“明目张胆”去美元化。
2018年2月,伊朗宣布终止把美元作为官方清算货币;2018年8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将对俄罗斯、中国、伊朗和乌克兰之间采用本国货币支付,对欧盟使用欧元。
此外,俄乌冲突后美国加大对俄制裁,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密切的部分国家也站出来支持俄罗斯,如印度、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也表示可以和俄罗斯绕过美元用本币交易。
美国越是超发货币、越是对商品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进行制裁,就越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