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22.8°C-26.6°C
澳元 : 人民币=4.58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BBC: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组图)

2022-04-12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上海疫情持续,新增的本土确诊人数持续数日创新高。本是“精准防疫”模范生的上海在本轮疫情“失手”。疫情外溢后,中共定调坚持“清零”,上海探索“精准防疫”之路走到尽头, 多地司空见惯的严苛的封控措施降临到这座2600万人口的城市。

BBC: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组图) - 1
图像来源,REUTERS

近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案例维持在2.5万例,本轮累计总数超过20万,重症一例。周日(4月10日)上海单日案例数升至26,087,占全国总数的近95%, 其中, 96%以上为无症感染者。

有专家称,即使上海在本轮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中国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防疫策略。但是, 用清零和封城等措施应对由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引发的疫情属于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 未来中国如果选择开放,则需从法律和政策上松绑,提高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和改变“清零”参照指标。

BBC: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组图) - 2
上海已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摇摆的政策

三月,中国曾出现多个看似给“清零”政策松绑的信号。彼时,上海疫情仍属可控范围,坚持过去两年的“精准防疫”策略,即用最小的社会成本控制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踪,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3月1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更新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指南, 重大变化包括规定轻症集中管理,而非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其次国外药厂辉瑞的新药Paxlovid获官方推荐进入临床治疗。

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称:“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彼时外界解读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首次承认,过去两年为其“清零政策”和严苛的封控措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这些似乎都在预示,中国在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开放做准备。

但4月3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阳性病例425例,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中央向上海发出疫政策定调明显转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3日赴上海督战后,明显代表上海“精准防疫”的自主政策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的“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

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对BBC说, 这次中国上海出现政策上的摇摆,是因为奥密克戎这个新对手一下子让目前的设防破了, 而且中国的疫情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

陈铮鸣进一步解释称:“可能更多的是按照既定方针办,因为这几年中国的防控政策还是比较成功,属于比较一刀切的运动式方法。但这一波疫情能否受控有很大不确定性。”

BBC: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组图) - 3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冬奥总结会上表扬中国的防疫政策。

“政治运动”

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冬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称赞冬奥主办方成功透过闭环管理,防止新冠肺炎在奥运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之间传播,保障各方人员健康。

与此同时,上海疫情未有缓和迹象市,民被要求居家隔离多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被集中于方舱医院管理,解封遥遥无期物,资保障堪忧,过去两周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和次生医疗危害时有发生。

上海浦东新区被封控管理两周多的一位居民对BBC记者表示:“这样做毫无科学根据和意义。它唯一的意义就是政治意义:这已经是一个政治运动。这样做的意义是满足领导的政治意图,因为中国的清零政策不能失败,所以就一条路走到黑,不管老百姓死活和经济代价有多大。”

“与毒共存”对中国官方来说,是极其刺眼的字眼,这代表西方“躺平”和对生命的漠视。与中共一直宣传的人命至上的防疫准则背道而驰。过去两年,官媒大力宣传“清零”政策的成功,和中共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国内赢得民族主义者的拥护。

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松绑

陈铮鸣指出,中国开放的条件逐渐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涉及多方面的考量。

未来首先需要将新冠肺炎降级为乙类进行管理,进而从政策层面进行改变。

2020年1月,中国卫健委的公告对新冠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

近期中国的社交网络流传一些因居民拒绝到方舱医院,被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以违反《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为由强行带走的视频。

上海疫情失控后,多名官员因防控不利被免职。其中包括疫情重灾区的浦东新区,3名处级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

“降到乙类以后,(可能)就不会出现比如抓人,官员因疫情防空不利被开除这样强硬的措施。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否则下面就无所适从。医学界在症状诊断做了一些轻微调整,但我觉得还未触及到核心,”陈铮鸣解释说。

BBC: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组图) - 4
上海曾是“精准防疫”的模范生。

高危对象疫苗接种率

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64亿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3月18日表示,中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两针疫苗)。

陈铮鸣表示,接种率也是开放与否的参照。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跟(第五波疫情初期的)香港一样,高危的对象没有全程接种疫苗。”

香港从2月初爆发第五波疫情以来,截至4月11日,共有8600多人死于新冠疫情,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曾形容这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面对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的事实,他指出:“ 过去一年,科学界普遍共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肺炎风险,但不幸地,香港长者要用‘性命’去证明这一点。 ”

中国大约有500万肿瘤病人,属于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那这一部分人一旦感染,风险就非常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开放?确实比较纠结。”陈铮鸣补充道。

“清零”指标的调整

中国目前的官方发布和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中,着重关注感染者数量,而非死亡和重症率这样的指标。

陈铮鸣评论称:“假如指标不变的话,中国永远不可能开放。因为一旦开放,疫情势必扩散。如果还是‘清零’,是清零死亡重症还是清零感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他说,如果中国选择开放,过程会非常漫长,“因为观念的改变,这个难度最大,尤其是这几年中国都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措施,也非常有成效,一下子要改变(防疫策略),我觉得很难。”

他预测中国可能还是采取“以拖待变”的稳妥措施,等待传染力更强,毒性更弱,像普通病毒感染一样的变种出现。

“但能不能等到那一天,现在很难讲,谁都没有把握。万一等不到,需要做预案。这种持续的封闭、半封闭或者疫情一爆发,采取的极端封城措施,社会能不能承受,代价有多大,确实需要考虑。”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CCJJ
CCJJ 2022-04-12 回复
没有完美的政策
万豪律师事务所
万豪律师事务所 2022-04-12 回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