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2日 25.9°C-29.4°C
澳元 : 人民币=4.5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2022-04-13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时间步入2022年4月,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试图走出疫情。不过颇为令人担忧的是,在最初的感染消退后,其症状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所谓“长新冠”(long covid)的成因和后患犹未可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将在未来几年与之打持久战。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1

而与此同时,多国的经济和民生其实也在经历“长新冠”:在初期极度痛苦的企业倒闭、供应链中断、消费和投资骤减之后,还要面对大规模政府借贷和极端QE政策这些“应急药”造成的高企债务和严重通胀等“长期症状”。

即便如此,相较于2020年的“恐慌”和2021年的“灾难”,多国在2022年所展现出的更多是“有序”。

中国的情况却甚为不同。作为在过去两年多以来唯一有能力且有效管控住疫情的国家,相较于他国别无选择的情况,中国多了一项选择,也即从根本上避免人身和经济的“长新冠”。只是,这也伴随着他国所不需面临的未知与压力。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2

长新冠即新冠肺炎长期综合后遗症,病征包括感疲倦、脱发、记忆力差、入睡困难、失去味觉等,即有机会有长新冠。(香港中文大学)

好经验值得学习 坏经验也可参鉴

便以堪谓中国反面的美国为例,面对过去两年失败的防疫成绩,美国而今并没有甚么选择——既没有足够的政治意愿,也没有民意支持,复没有堪用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只能踏着近100万名因病殒命者的尸体,放弃那些无法拯救的,拯救那些仍能拯救的。

也是因此,过去数月的美国联邦政府一方面全面改善疫苗接种便捷度,让有需要的人极易获得感冒药、退烧药、快检测剂等物资;另一方面调动友善的政客、专家、媒体和网红,在舆论维度一再释放稳定性信号。至于诸如佛罗里达等州份“不自由毋宁死”的保守派国民,就更是全然不顾地选择“躺平”和“共存”。

在此背景下,据美国劳工部4月1日数据,经季节性调整,美国雇主于3月新聘用了431,000个工作岗位,失业率从今年二月的3.8%进一步下降至三月的3.6%,仅略高于疫情前的3.5%;因2020年春季的疫情封锁高峰期而失去的2,200万个工作岗位,而今已恢复90%;过去一年间,平均工资增幅高达5.6%,远高于2010年代2%至3%的平均水平;整体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

病毒固然仍在美国社会广泛传播,且美国也蒙受着严重的“长新冠”问题,尤其是经济维度,但在付出极大代价后,其疫情似乎正在翻篇,至少其国民已经走出了过去两年的恐慌和未知。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3

2022年4月9日,加州长滩(Long Beach, Calif.)的Bored & Hungry汉堡餐厅快闪店开幕,人们拍照留念。(Getty)

诚然,各国有各国的国情。针对疫情时,这包含了医疗资源、人口规模、居住密集度、社会资源统一筹集和调配能力、政府公信度、国民“迷信”水平、公共舆论氛围等等——即便如此,美国如今面对疫情的策略,在全球各地可谓颇具代表性。

好经验值得学习,坏经验也可以参鉴。在过去两年的“防疫之争”、“制度之争”、“文明之争”中,中国成功保证了国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并从美国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但在应对Omicron(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时,如何避免上海当下的“蔬菜之争”、“粮油之争”、“厕纸之争”、“救护车之争”,中国也可参鉴美国在恢复秩序这一方面的经验。

不能只看见各地的开放而忽视代价

当下国内之所以对防疫政策爆发这么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吉林和上海这几波疫情让人意识到Omicron惊人的隐蔽性和传播性,即便是中国的官民配合度、防范力度和追踪手段,都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才可勉强维持社会清零的基本面。

更重要的是,当官员治理能力、市民素质、基建水平、社会资源远甚其他地区的上海,都在尝试动态清零的过程中爆发出物资调配难、基层和市民压力大、非新冠病患无法得到及时医治等一系列问题,人们难免沮丧:“Omicron当真管控得住吗?”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4

4月10日,上海卫健委强调,不得阻拦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者回家。图为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4名康复者出院与医护人员告别。(新华社)

不过,疫情从来不是一个“封与不封”的二元对立选择题。撇开意识形态和立场包袱,动态评估客观环境、自身现况和堪用的手段,最大限度保证“少死人”,并最大程度予以国民更多的安全感和预期,这才是当有的态度。

即便Omicron难防,也不能因此就前功尽弃。远有美国,近有日本、韩国、越南乃至香港,人们不能只看到各地的开放,却选择性忽视其所蒙受的代价。

应该说,念及环球现况,中国国民迟早需要与病毒共存,但在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病毒的危害进一步降低、有效救治方式更加齐备之前,现在还不是时候。毕竟,以4月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中国单是未接种疫苗的60岁以上长者便还有约5,000万……

其他国家是确实防不住病毒,方与之共存。中国的情况与之不同。中国要参鉴其正面和反面的经验,不能简单盲从。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5

上海的“两段式封城”原本应当在4月1日和5日相继结束,然而因所有街道皆有确诊病例,是以持续实施封控管理。图为一警员独自驻守浦东隧道出口。(视觉中国)

落实更精准的防疫 引导更平和的舆论

随着世界多国因应其各自的情况逐步与病毒共存,围绕中国“缺乏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中国也是如此。但观乎近期舆论,即便是上海这全国最自由化的国际都市,“清零vs共存”的争论都还只是五五开,其他地方只会更倾向清零,这就说明中国广大国民还是认可整体从严的防疫政策的。

只不过,一面要继续从严,避免前功尽弃,另一面要舒缓人们的压力;既不能像美国一样采取令经济面临“长新冠”的过度刺激性政策,又已经越发黔驴技穷……中国确实正经历极为困难的阶段——但也正因如此,才更不能病急乱投医。

当下更应做的,是继续制定并落实精准的防疫手段:譬如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微病症患者制定更适当的安排,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又譬如适当舒缓地方政府所背负的政治压力,令其可以更好地与效率更高的企业和机构共同调配分发物资;再譬如令被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微患者居家隔离,并向其提供每日数百元的经济补贴……

美国在过去两年蒙受了巨大的人身和经济代价,这是中国要避免的;美国在过去数月以来尽力精准投放资源,大幅补牢疫苗接种和药物供应,并通过有序的舆论引导降低了人们的忧虑,提振了信心和预期,这是中国可以参鉴的。

上海疫情 最大的“稳”是信心与预期(组图) - 6

中国并非没有“退出策略”

解决上海一系列乱象的手段不是“放弃清零”,更不能是“一刀切”的严防死守,只能是更为精准的防疫。而“更为精准”的前设条件,则是予人们以信心和预期。这也就需要更为平和且有序的舆论引导。

在这一方面,上海过去的精准防疫尝试堪谓一种“先行改革”,而今“改革”正面临关键考验的时候,不能因一时的困境而予以否定。倘若被过早地定下“行不通”、“失败”的结论,倒回到“一刀切”的防疫老路,那老百姓就真的只能继续说“何时是个头”了。

另一方面,琴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务必要调整当下高压的公共舆论氛围,降低人们对病毒的恐惧,让人知道“确诊不代表患病”,避免徒增各方压力的歧视现象。

这不是在为当下上海等地的乱象开脱。面对疫情,中国最佳的“退出策略”,就是待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待病毒的危害经变异进一步降低,待有效救治方式齐备之后,再放开国门,令中国可以不用面对当下多国都在面对的“长新冠”。

但要做到这一点,人们是需要有信心和预期的。信心不容易建立,预期也是奢侈品,但这才是最大的“稳”。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赖晓莺-
赖晓莺- 2022-04-13 回复
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应该允许上海在防疫措施上进行适当的摸索。毕竟,病毒在进化,时代在发展,中国的防疫措施也要与时俱进。即使上海的探索受挫,其积累的经验、教训,亦会让全中国受益
Lin543210
Lin543210 2022-04-14
要是所有的netizen都这么理智就好了。
誉霏_Vanessa
誉霏_Vanessa 2022-04-13 回复
相信会有出关的日子
Maggie
Maggie 2022-04-13 回复
策略性问题,是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的
Vanessapink
Vanessapink 2022-04-13 回复
加油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